短视频之殇:走微博路线的微视为什么会失败?

标签:
短视频雄歌趣拍合拍小影 |
分类: 网络营销 网络趋势 |
2013年初被Twitter收购的Vine在苹果商店正式上线,引爆了手机短视频时代,随后国内创业者一涌而上,但表现平平,似乎水土不服。直到腾讯的加入,业界寄希望于它来引爆国内市场,哪想用过明星助阵、媒体强推和联合推广三板斧后,依然哑火,我们不仅要问,国外如此火爆的短视频在国内怎么就不受待见呢?
模仿微博,游离在媒体和社区之间
落实微视运营的是原来微博那帮兄弟,不可避免带来了“媒体思维”,打开微视可以看到,除了美女自拍以外,各种媒体资讯、旅游交友、明星娱乐,甚至影视剧等等,俨然短视频信息平台。
为了尽快一炮打响,腾讯可谓投入巨大,甚至一段时间内传微视的重要性要高于微信。各地无线队伍纷纷与媒体洽谈微视的深度合作,联合推广。
在内容上,特别是明星达人的进驻为最,吴奇隆、何炅等一系列明星的强势入驻,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巨大的宣传效应。
但从后期的运营来看,不可避免的遇到两个瓶颈。第一个是视频的拍摄门槛远远高于图片和文字,就算对明星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明星在后来就不发视频了,或者频次严重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明星信息过多,千篇一律,微视变成明星的宣传平台,用户本来应该是用来记录分享自己生活的“导演”,却成为了“观棋不语”的观众,“播放”的属性超过了“分享”。
做视频媒体,则用户活跃度不高,做社区则强调用户个性化信息,两者的矛盾似乎无法调和。
为什么后来连普通用户也不登录了?除开内容和产品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之外,用户也存在不可逾越的难关,那就是流量和习惯。
虽然一线城市用户在终端性能、网络质量方面具备优势,但大多数的网民依然信号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关键是流量费用在国内依然居高不下。除了一些达人或极客爱好者,没有太多用户喜欢用一个巨耗流量的短视频软件。
另从用户习惯来看,雄歌认为国内用户或者说亚洲用户的镜头感较差,主动拍摄的意愿非常淡,而从看视频角度来看,小影短视频的CEO韩晟有个观点值得参考, 他认为国内用户还是喜欢看5分钟-10分钟的短视频,信息量够大,能够讲完一个故事,这种需求基本被手机版的视频网站所满足。相反,只有几秒钟的短视频则信息量太少,制作门槛较高,可看性也非常差。
内容参差不齐,定位迷失
前面说到用户的习惯问题,产品本身给用户带来的掣肘等原因,导致目前主流的短视频网站,包括微视上面的好内容极度缺乏,但明星不给力后,大家纷纷瞄上“达人”。
达人是内容运营的救命稻草吗?
各种娱乐、电商导购的达人一方面会在所有平台进行发布,以达到更大的曝光量,导致每个平台的达人同质化;另一方面,达人自身的盈利也并没有得到短视频网站提供的系统解决方案来支撑,他们在原创性、连续性、质量方面都无法得到确保。
如此恶性循环,短视频平台最重要的环节——内容也变成了短板。
做视频社交:一个没有基因的善意谎言
做过工具,做过社区之后,所有做过短视频的软件都曾标榜过自己要做社交,基于兴趣的社交,然而用户的关系链永远都只会存在一个平台,如微信和新浪微博。短视频最终沦为工具,就算做也只能做兴趣社区,而不是社交。在社区不具备量级的情况下,商业模式就成为伪命题。
一个更大的误区体现在,模仿者只能在功能和时间上下文章,你做6秒,我就做8秒,你做10秒,我做15秒。用趣拍CEO王强宇的话讲,国内没有几个人懂短视频。而蔡文胜的美拍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家更多的启发,美拍的成功归结于三点,第一是定位很准确,吃准“爱美人群”,第二是产品功能很震撼,MTV的效果的确做出来了,用户要的不是工具而是“自己很美,很炫”,国内估计只有蔡文胜的团队能做到;第三,美图APP矩阵给美拍在推广方面的强大助力。(后来我们也发现在推美图手机的时候,美拍成为最重要的产品和功能来推。)
社交不是短视频该做的事,至少目前的用户结构看起来。小影短视频的CEO韩晟表示,不少微视的用户也是用小影来拍摄完成,他们将不做社交,做社区,要做短视频领域的YouTube。
从宏观上看,中国大致具备了所有的基础条件: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用户群、手机网民已经达到4亿;4G牌照已经发放、手机流量即将进入100兆;70%用户处于WIFI覆盖之下。在网速、流量和资费得到大幅改观的情况下,社交方式将从最初的文字升级到图片,并且短视频比重也会上升。
也就是说,随着4G的普及,人们不再担心流量,或者说流量的担心下降到一定程度。另一方面,年轻人越来越多,95后群体成为主流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后,才是引爆点。
看好90后,甚至是95后和00后
作为短视频应用的重度消费人群,90后的性格存在着更多张扬的特征,也更乐于社交和分享。但他们的分享平台往往会回避主流、大杂烩式的平台,而是寻找更小众、个性化的平台,也就是说,他们在微视这样的大平台找不到存在感。
趣拍CEO王强宇在2014年初就锁定90后的群体,并通过运营达人提高活跃度,并希望脱离工具,走向社交,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发展态势良好。
而同在杭州的另外一家创业公司合拍网络科技,其短视频产品合拍校园就是一款盯准高校市场的短视频应用,他们的目标是要做视频版的Chinaren,其创始人CEO陶金告诉雄歌,抓住校园群体,也就是抓住了活跃度最高的群体,同时校园群体在消费意愿上更加强烈,便于在O2O方面变现。
活到明天,产品矩阵是方向
随着视频需求的逐渐多元化,单一款产品已经很难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小影CEO韩晟告诉雄歌,他们未来将拆分产品,走矩阵模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小影在技术上走在前面,其推出的照片汇集视频功能也早早推出,就连Facebook旗下Instagram最新推出的Hyperlapse具备的视频加速功能,小影也老早就具备。
总体来看,目前各家短视频APP都在试图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建构起一个从拍摄、创意、分享到互动的生态平台体系,进而使之能够从现象级产品跻身为流量入口级产品。不管未来如何,视频始终是方向,产品矩阵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盈利模式探索
目前各家APP都在烧钱阶段,在谈及盈利模式方面,大家都没想好,按照传统意义APP思路,先把产品做好,把用户做起来再说。但比起2013年初简单的变现办法,业界也有新的思路。
1、
2、
■作者信息:雄歌,科技自媒体猛科技创始人,关注新媒体,物联网和大数据等领域,公众微信woaimkj,个人微信xg-mtc,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