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是微信创业的先驱?

标签:
企业微信运营it |
分类: 网络营销 网络趋势 |
所谓先驱?是要挂的!
在微信创业的浪潮中,自媒体大军应该是“头号种子”,他们有良好的媒体背景,强大的码字能力,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看好微信的未来,并在微信的商业化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另一头火热的却是各种草根创业,因为真正的“自媒体”更大的领域来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需求旺盛,如婚姻咨询、法律咨询、医疗咨询、明星八卦,甚至算命。
1、市场空间:绝大多数的需求来自于宽带上网不便的用户群体,例如学生,农民工,特别以来自于3-4线城市的需求更大,由于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少而落后,而传统上网的较高门槛,导致“傻瓜式”的微信公众平台称为他们获取信息最好的方式,同时,需求旺盛,如常规的医疗知识查询、归属地查询、快递查询、各类成绩的查询等。
2、微信投资成热点:除开自媒体外,社交游戏和应用开发领域将是重头戏,不过雄歌认为,在短期来看,如果做第三方平台(解决方案)开发,政务市场将是最有“钱”力的市场。基于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好微信构筑的新的移动互联网生态,其所蕴藏的巨大的商务空间。
3、投资方还需谨慎:在腾讯的生态链里,虽然开放是趋势,但制衡和控制却是“左右护法”。对于微信创业来讲,命根子始终掌握在腾讯的“接口”里,特别是腾讯产品研发部门,对产品的定位和把控非常严格,一直被草根们敬称之为“洁癖”。所以,在“游戏规则”没有确定情况下,观望成为暂时必然的选择,但不会太久。
—一起看看投资界的声音—-
曾在Facebook供职多年的致景投资合伙人王淮向南都记者指出,微信目前的API开放接口过于简单,开发者很难通过它在公众账户中实现复杂且更个性化的功能,同时,微信自身商业化策略的不清晰,都是制约着投资人向那些微信创业项目“出手”的关键原因。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姜皓天也向南都记者表示出类似看法。“有了微博商业化之路的前车之鉴,大家对于微信的商业化也都不敢过于乐观。尽管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微信至少在游戏方面应该会商业化得不错,但其他方向能否成功商业化就很难说了”。
王淮回忆当年Facebook在推出开放平台之前,会先找一些ShowCase(示范案例)来做测试,并对其他随后而至的开发者起到示范作用。正因如此,他会特别关注微信的ShowCase,以判断整体的商业化方向。
同时,王淮也建议微信能够进一步开放API,在公众账号中实现个性化菜单定制等功能,而非简单地跳转至一个HTML5页面。“毕竟在前两年,大家都赌App去了,关于HTML5的积累相对较少。如果微信不多做一些,开发者就没法为用户提供足够好的体验,要形成生态就更漫长了。”
至于投资,王淮十分坦率地表示,通常来说,第一波尝鲜的项目或多或少会因为平台自身方向的变动调整而搁浅或夭折。“真正能成功的,多半不急在一时。不断尝试,不断摸索,不断积累经验,最后才可能找到合适的机会。所以,投资,估计得等第一波项目死了再说”。
相比王淮和姜皓天的冷静观望,天使投资人王利杰则要乐观许多。他向南都记者表示,他更倾向于将微信公众账号,称为基于微信的WebApp.5年后,它们能实现今天80%的App可以实现的功能,并能为开发者设计手机App提供优化参考。而在其投资列表里,也不乏微法律、微信逛等目标明确的微信创业项目。
“打造一个怎样的生态系统和靠什么来赚钱,这两个问题我认为微信还没考虑得十分清楚,即便我们对这一平台上的创业公司很关注,但真正投钱还是有所顾虑。”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姜皓天
“目前微信的API开放接口所能提供的功能还过于简单,对投资人来说,目前会更关注其ShowCase的方向来作出整体的判断。”
致景投资合伙人王淮
“我敢打赌:5年后,微信公众账号平台一定会成为一个不亚于iOS的App平台,实现今天80%的App可以实现的功能!”
天使投资人王利杰
“在微信做自媒体的门槛比在微博高得多。除了技术方面的因素之外,微信的推送功能让用户对内容的原创性要求比微博高。”
—以上部分引自南方都市报—
———————
MTC:关注微信营销和微信创业
认证公众号“MTC”,每日提供最新微信新闻、案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