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人看我

标签:
文化 |
分类: 专题 |
作为全球艺术市场的领导者,佳士得公司一直是中国艺术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他们靠着两百多年的国际市场经验,对今日中国艺术领域的高傲与焦虑有着独到的认识。中国当代艺术能够在20多年的时间内走向国际市场,并获得广泛的认可,并不出乎意料,但成为几乎最被认可的中国符号,也多少令佳士得有点措手不及。从市场来说,他们原本不关注一幅作品承载的艺术之外的东西,但中国作品的国际市场却另他们不得不考虑这一点。
英国佳士得有限公司中国区业务拓展总监汪洁说:“中国当代艺术品主要表现的是中国不同时期的特征面貌,出于海外一些藏家对中国当代不同时期所持兴趣,为了了解中国不同时期的发展,因此,这部分海外藏家对能够反映那段时间痕迹的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跟海外的一些大师作品相比,我们的作品实在是太便宜了,但是我们艺术家的功底是十分了得,基本功相当的扎实,他们非常有内涵,不流于肤浅,所以这么好的作品,又这么便宜,再加上能够反映中国当代特定的时期内容,所以大家都会非常喜欢。正如此,中国当代艺术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并自2004年起异常火爆,这个进入国际市场时日尚浅的艺术门类,还未曾出现过大的起伏。而如果真要描绘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形式图,眼下就是一路呈上扬走高的中国当代艺术遇到的第一个较大的起伏期。”
关于市场波动,汪洁认为:艺术品在国际上的发展是有其规律性的,基本3-5年就会出现一个调整期。很多人将眼下当代艺术出现的情况归咎于这场金融危机,其实这只是一个艺术市场很正常的调整,即便是没有这场金融危机,当代艺术品市场也会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是一个市场从诞生到成熟的必然过程。
当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品领域,中国当代作品的价格一下子被拉得很高,引得众多参与者蜂拥而至,而面对如今的寒流,中国当代又该如何看待这一变数呢?按照经验来说艺术品的价格递升是相当平稳的,像海外印象派艺术品,包括像毕加索等印象派大师的作品也是呈现这一走势。而中国的当代作品则以相当迅猛的速度大步流星跨入盛夏,上半年才购进价值一千万的画作,而下半年就变成了两千万,这样的速度导致了市场对于当代艺术品的狂热追捧。疯狂的景象也充分暴露了当代艺术市场的不成熟,作品急速冲高,这对艺术家并不一定是件好事情。尤其是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刚刚毕业,他们的画就可能卖过自己的老师,这很容易导致艺术家难静下心搞创作,浮躁的状态又会导致其作品的浮躁,从而造成对整个行业的冲击。
但市场的波动是一回事,中国艺术品的生命力则是另外一回事。甚至可以说,“中国当代艺术”这样一个以国家来命名的市场门类本身就是一个有些怪诞的现状。这固然因为“中国”曾经长时间被国际社会当作一个他者来对待,同时也因为中国的艺术风格对全世界的艺术审美的影响过于微弱。中国的艺术家在过去100多年中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世界各地的艺术创作,但却疏于让世界透过自己的作品来了解中国的艺术史。那些陈列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中国艺术珍品不但没有影响到西方主流思潮的走向,甚至连个像样的知音恐怕都没有。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开始有些艺术家的作品获得了国际性的认可,但大多不过是一种学生交作业式的反馈,或许你在反应中国的变化,但如果你看到的仍旧是“作品描述历史的瞬间”的逻辑,而没有基于自己的思维方式的思考,这样的作品在西方早已经汗牛充栋了。大家期待的是,中国的艺术家是否在中国的历史当中看到了新的艺术可能性,这一点,关系到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长远未来。而合适的期望是,一些艺术家的作品能够呈现对当今世界的独到思考,而不在强调某个国家的艺术品。而要达到这一步,必须基于中国文化的内省与重生。
尽管佳士得国际首席执行官爱德华·道尔曼近日表示:由于经济下滑的原因,佳士得国际拍卖公司计划将拍品估价调低十个百分点以上。但佳士得仍旧对中国作品的海外市场充满信心,但这种情形究竟能够持续多久,要看中国艺术家的集体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