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印度不容易
(2012-04-22 03:02:30)
标签:
新快报世界观印度留学杂谈 |
分类: 微观印度 |
文/吴顺绵 写于印度德里
前几天,来自国内的同学小陈不辞而别了。今年7月份才来德里大学读研究生的小陈只带走了几本英文书,就黯然登上了回国的班机。这学期开始还没多久,小陈就成了德里大学第二个跑路的中国留学生。
印度不是大多数国人认知里的理想留学胜地,但印度的留学生群体一直在壮大。对西方人来讲,来印度求学多是为了寻求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非洲人或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到印度留学未尝不是一种镀金;而对中国人来讲,多数是因为廉价的英语教育。
但年年有人来,也年年有人半途而废,考试制度和语言瓶颈这两大困境,成为很多在印外国留学生“逃跑”的理由。
举个例子,在国内的大学,是听说挂科补考,从来没听说过留级,至于毕不了业,也得是多荒废学业才到这个地步啊,但在印度,特别是德里大学这种名牌大学,留级是家常便饭,而未能毕业率居然听说高达三成!
这是因为德里大学的考试制度异常严格,每次考试都跟中国高考似的。一个本科的期末考试,要由一个独立于每个学院的评卷委员会统一出卷阅卷,等于一个缩小版的中国高考考试委员会。委员会平时同各个学院的老师基本没有什么关系,对考卷内容蒙查查的任课老师也只能是按照教学大纲讲课,“画重点”这种事简直匪夷所思。
期末考分数占总得分比例的75%。对于文科生来说,选择题填空题是浮云,考试题目基本都是主观论述题,一场考试三小时,时间一到,学生交的试卷的厚度往往足以装订成一本小书,一般都有20多页跟A4纸一样大的双面答题纸!对印度本土考生来说这都是难关,何况外国学生呢。
小陈同学本来还抱有一线希望的,他们班一共20多名外国留学生,全部人都压力重重,于是团结一致,一起去跟系主任打商量,希望能给留学生特别加分,放宽对考试的限制,但最终无功而返。他们的系主任无意在考试制度上为外国学生开绿灯,但却承诺可以给他们加课辅导,算是一种特别安慰!这样一种教育制度,再加上外国人对印度生活习惯和办事制度的不适,加深了他们放弃在印度留学的念头。
至于在全世界都是出了名地学习好的中国留学生也战况惨烈,据了解,从2007年起至今,德里大学每年录取的中国学生接近20个,可是每年从德里大学毕业的却连5个都不到。不过,能最终坚持到毕业的留学生,基本都是强人级别,日后事业风生水起,再无难事。
本文刊登于10月13日《新快报》A32,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前一篇:印度:拖拉政府带旺复印店
后一篇:“逃”离印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