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里的居民(二)- 黔东南剑河侗寨

标签:
黔东南侗族乡村旅游 |
分类: 行走江湖 |
勤劳的村民
不得不说,我们都发现贵州女人太苦了,虽然她们说男人干了更重的活。我们看到的,女人
会背那么重的竹筐,一天到晚不停的劳作
晒玉米的村民
前篇那个玩秋千的小女孩和妈妈,哥哥
后面去龙额(另一个侗寨),也是看到当地妇女从早到晚不停的洗布,晒布,敲布,真的难以接受。
这样的辛苦是为了侗布的色彩漂亮有光泽,厚实有质感。
如果让我这样做,我真的宁可选择穿那个只染了一两次的布,真的不必那么辛苦。
可是侗布是侗族人的传统,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需要传承,从这个角度想,如果无法传
承下去我也为之感到遗憾。
(后面龙额部分再细说)
洗布,需要重复三到四次
在村干部办公室看到这个,没见过吧
不适应的代价
在支书家只住了一晚之后,我就发现左腿被虫咬了三四个大包,又痒又不能挠。
卓玛和另一个女孩每月来一次,说是之前来也被咬的厉害,现在已经适应了,虫不理了。
还有一个女孩和我一样第一次到访,但家是农村的,她就适应的非常好,身上一点事也没有。
这还只是开始,以后每多过一晚,身上的包就多增加一部分,到最后,全腿都是红色深浅不
一的大包小包,完全没有办法。后悔没有带睡袋和驱虫水。
被嘲笑的城市人
白天当村民都需要干自家农活时,我们反而空闲点。于是支书和另一个年轻村民带着我们几个
去他家的稻田捉鱼。一听捉鱼好兴奋啊,每个人还带了顶帽子出发了。
沟洞村的地势属于山坡坡,几乎没有平地,都是上坡或者下坡,这使得每家的小木屋和每家的
田地都沿坡而建,在苍松翠谷里隐约可见的小木屋错落有致,稻田也是如此,一幅幅的田园画。
我穿着球鞋,卓玛她们穿的洞洞鞋,支书和那个小伙子穿的拖鞋,不得不插一句,村里人几
乎不管干什么都是穿拖鞋(还有一种就是套鞋),下田捉鱼也是,开车也是,打篮球也是。。。
人家没城里人讲究,可是完全不会影响。
走田埂时,只有我一个人,还穿着非常好走路的球鞋,一个没平衡,左脚滑进了左边的稻田里,
鞋子已经没进去全是泥,刚拨出来想站稳时,因为不敢靠左边了,这次是右脚滑进了右边的
稻田,身体失去平衡时,本能的手在空中乱抓,抓了一把稻草,长长的穗子划过胳膊,后来
就痒了一个多小时,胳膊上的红色才褪去。
马后炮的几位就开始向我传授走田埂技巧,走路要走成外八字形,好吧,我认了,告诉我了,
我也不会走外八字。
于是老老实实的宣布,我不下去了,我这个平衡水平,下去捉鱼肯定是鱼一条不见,估计整个
人都能躺进稻田里去。
看到手里的鱼了吗?不是很大,也不算特别小,够吃了。几个人一共抓了将近二十条鱼。
几乎把稻田里全部的鱼都抓完,我们下山了
结果那天中饭和晚饭都是吃的鱼,鱼类似鲫鱼,所以小刺超级多,吃的我累死。。。不过,很美味
村民的单线程思维
到村里的当天晚上,卓玛拿出了上次参加侗歌比赛集团合影,照片上十几个村民。他们当晚看了照片都想
要一份,但是卓玛说,明天人到齐了开会时,照片上有的人每人会发一张作纪念。
可是到第二天,通过村民的相互传达,就演变成了,照片不给他们。
这样的事情我默认为根本不需要多解释,可是村民的逻辑是,当时看了照片没给我们,那就是不给我们了。
某天我无意中吐槽上海的餐厅里服务态度差,办事能力也差。比如叫服务员来,需要她倒茶加水,再拿菜单来
看,结果服务员就只倒茶,后面要求的事完全忘了(其实是一起要求的)。
卓玛说这太正常了,村里的人也是这样,别说你让他做三件事啦,就是一件事都办不好也是常态。
我之前从没细想过这个问题,只是本能的拿自己能做到的去要求别人。作为顾客和消费者,有权要求我认为
最简单的服务,但是很多到餐厅打工的服务员,他们就和这里的村民一样,他们就是一次只能做一件事的,
他们就是单线程,不能接受也只能徒然增加自己的不愉快和不满意。
明白了很多事情背后的缘由之后,对于这样的做事能力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同时也告诉自己,以后也要尽量
做到多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