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年古刹的晨钟暮鼓

(2013-08-22 22:51:58)
标签:

密云

云峰山

超胜庵

旅游

分类: 放飞心情游走四方

 云峰山景区位于北京密云县不老屯镇燕落村北3公里处,距密云县城60公里,处于密云东西两大风景区之间,东靠密云古北口——司马台长城、雾灵山风景区;西接云蒙山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景区。景区内云峰山古称朝卷山,海拔675米,云峰山上三步一景,文物荟萃,北京地区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摩崖石刻,始建于隋朝的古刹“超胜庵”,巧夺天工的“观音洞”都深藏其中,集富丽风光、文物古迹及动人传说于一体

 超胜庵位于云峰山顶,占地500多平方米,南北呈长方形。辽代始建,明清时重修。超胜庵有十景:“石桥双柏”、“艮岩”、“妙云亭”、“普门桥”、“朝阳洞”、“苍玉屏”、“无尽意台”、“法幢”、“积翠崖”、“南天门”。 

 该庵分前后两进院落,前院有仪门3间,中间为山门过厅,门内两侧有泥塑彩绘的站马、马童和坐像。山门外东西各有一侧门3门均为拱形券门。超胜庵石桥旁原有两颗柏树,称为“石桥双柏”,现在则是核桃树和梨树。仪门殿东西两角建有钟鼓二楼。前院正殿3间为天王殿,内有泥塑四大天王像。殿外两侧各有一座螭首龟跃石碑,后院正殿3间是大佛殿,内有泥塑如来和弟子像,殿前月台两侧各有3间配殿,均有塑像

超胜庵的后面是一条南北向的峡谷,峭壁上有多处大型石刻,“灵境”、“苍玉屏”、“尘外赏”等,刻工精细,楷书和隶书都有峡谷西面山下有一座小庙,称二仙庙,内有青白二蛇塑像。顺谷中小路往北,紧靠小路东边有一块2米高的大河卵石,石上竖刻3个大字“云峰山”,石后有一座石桥曰“普门石桥”,桥后是“妙云亭”,过亭为129级石阶,由此登上石阶可到达西部悬崖上的观音洞观音洞天然形成,深12米、宽6米、高10米,洞口朝东,洞内西部高台上是手拿净瓶、坐骑蛟龙的观世音菩萨的仿铜塑像两旁石台上站着“善财”和“玉女”的塑像。 据说洞内千年来一直供奉着观世音菩蕯为不老屯当地重要的信仰中心

 当年清代兵部尚书范承勋,也因仰慕云峰山的幽雅神奇,流连忘返,欣然写下“咏云峰山十景诗”,成为云峰山美景的千古绝唱

 然而历经千年的超胜庵到了二十世纪末早已破败不堪,仅剩一堆废墟。超胜庵的恢复重建却源于一个台湾女士神奇的梦。据说台湾著名花道大师刘昆兰笃信佛教,是台湾中华药师山居士佛学会会长98年的春天,她梦见一处深山,有座千年古刹,古刹破败。不久此人来到大陆,遍寻南北,在北京的云峰山见到了荒废的超胜庵。尽管有千年历史的超胜庵只是一个残留几片墙的古道场,但是在刘昆兰眼中,这里的景象竟然与自己之前的梦境完全一样用她自己的话来说“眼前的破败山门、台阶如梦境,真是悲泣由心,无比凄凉,于是发愿恢复超胜庵于是她联合台湾的同道朋友,出于对信仰的追求,和当地居民共同努力将其修复。过程极其艰辛,由于没有路,也无法使用运输工具,一个担任保安工作的村民告诉我,当时工程使用的水泥、砂石等材料竟是请山下的村民背上山,以七毛钱一斤称重付费。工地的饮用水和工程用水都是由骡子每天从山下载运上来,连骡子也因每天不断往返工地都累得体力不支而倒地。没有大型的挖土机,工人都是一铲一勺的清除废物,一块一块地将石头搬离。经过艰苦的重建工作1999年超胜庵终于恢复原貌,修复开放的那一天,满山满谷都是扶老携幼前来朝拜的人潮

 与刘昆兰一起前来云峰山的还有不少台湾同修,他们就住在庵旁边的平房里,每天的生活就是点香供香拜佛,在山上的空地种些玉米和果树,只是为了自己吃。那时还没有公路,只能顺着小路爬上山来,生活条件很艰苦。附近的村民看到这些感觉非常不理解,这些台湾人,花钱包下一片山头,只是恢复了一座古刹,其他的却什么都不做。最终在2000年与当地政府协商,决定把云峰山开发成景区,借此带动当地的旅游业,也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十多年来,云峰山景区由台资企业经营开发,导入了全新的经营思维,刘昆兰自己在2003年退休后便来到了这里,并带来了自己的儿子、儿媳,历经多年的修复开发,终于使得云峰山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人们可以在云峰山看到完全不同于其他旅游景点的设计理念,宋式古建风格的东禅院,古朴精致的素餐馆和一条条精心设计的爬山步道,为的是打造一个静谧深邃的所在,使得来客心中都有种脱却红尘、俗念全消的清凉。刘昆兰欣慰地感叹终于将云峰山景区里不毛的黄沙地转换成了绿油油的青草地,有花有水的美妙景观,蜜蜂昆虫也随之出现。”

    我去几次超胜庵,见得石阶、石栏、石碑皆是故物,寺门前核桃树、梨树挂满了果实,寺里古树遮天蔽日,庭院里五颜六色的鲜花烂漫,树上飘落的槐花铺满一地,那一份清幽静谧无处可寻。清早七时晨钟当当108声,黄昏五时暮鼓咚咚108下,天天如此,再不曾中断。而刘昆兰说“希望超胜庵晨钟暮鼓的钟声及鼓声传播无限远,期许国泰平安、风调雨顺、圆满每人的心愿”。

                                            部分文字来自网络)

 

   http://s13/mw690/4ce11ed8tx6C3S6NtEg0c&690
   上图:超胜庵正门前有一座小石桥和18级条石雕刻的台阶。
  
http://s14/mw690/4ce11ed8tx6C3S6Y4cB9d&690
   上图:仪门对联。

   http://s8/mw690/4ce11ed8tx6C3T8PTuL17&690
    上图:仪门殿东边的钟楼。
  
http://s15/mw690/4ce11ed8tx6C3T8wjqS2e&690
    上图:仪门殿西边的鼓楼。
  
http://s5/mw690/4ce11ed8tx6C3S7ESFu14&690
    上图:前院正殿3间为天王殿,内有泥塑四大天王像。
  

   http://s8/mw690/4ce11ed8tx6C3X1HFC7f7&690
   
上图:前院正殿外两侧各有一座螭首龟跃石碑。 

   http://s16/mw690/4ce11ed8tx6C3S7Openbf&690

   上图:后院正殿3间是大佛殿,内有泥塑如来和弟子像,殿前月台两侧各有3间配殿,均有塑像
 
http://s12/mw690/4ce11ed8tx6C3TchCWLeb&690   

  http://s9/mw690/4ce11ed8tx6C3S8brEQ78&690
   上图:沿着超胜庵后面的这条路就进入一条南北向的峡谷。
  http://s15/mw690/4ce11ed8tx6C3S8gXmK6e&690

    上图:超胜庵旁边还有这样一个小的山神庙。
  
http://s16/mw690/4ce11ed8tx6C3StbnCn1f&690
   上图:山神庙的背后是龙王宫。
  
http://s7/mw690/4ce11ed8tx6C3S8mBW676&690
    上图:超胜庵石阶、石栏、石碑皆是故物。
  
http://s7/mw690/4ce11ed8tx6C3S8C9lIb6&690
   上图:云峰山所有景点古迹处均有指示路标。
 
http://s4/mw690/4ce11ed8tx6C3S8WAeLd3&690
    上图:峡谷西面山下有一座小庙,称二仙庙,内有青白二蛇塑像。
  
http://s2/mw690/4ce11ed8tx6C3S94tcle1&690
   上图:顺谷中小路往北,紧靠小路东边有一块2米高的大河卵石,石上竖刻3个大字“云峰山”,石后有一座石桥曰“普门石桥”,桥后是“妙云亭”,过亭为129级石阶,由此登上石阶可到达西部悬崖上的观音洞
  
http://s7/mw690/4ce11ed8tx6C3S9iYQua6&690
    上图:西部悬崖上的观音洞
  
http://s9/mw690/4ce11ed8tx6C3S9BW0U88&690
    上图:观音洞天然形成,深12米、宽6米、高10米,洞口朝东。    

  http://s1/mw690/4ce11ed8tx6C3S9Iczmf0&690
   上图:洞内西部高台上是手拿净瓶、坐骑蛟龙的观世音菩萨的仿铜塑像,两旁石台上站着“善财”和“玉女”的塑像。 据说洞内千年来一直供奉着观世音菩蕯为不老屯当地重要的信仰中心
  
http://s7/mw690/4ce11ed8tx6C3S9XaPY76&690

   上图:下山的路。
  
http://s15/mw690/4ce11ed8tx6C3SvAh2Kbe&690

    上图:显然这些路是近年修的。
  
http://s14/mw690/4ce11ed8tx6C3Tjcdpbfd&690
    上图:上面是多宝塔、多宝阁。
  
http://s8/mw690/4ce11ed8tx6C3Tj5RLp37&690
    上图:多宝塔。
  
http://s6/mw690/4ce11ed8tx6C3TiZEBDd5&690
    上图:多宝阁。
  
http://s16/mw690/4ce11ed8tx6C3TiAvqDcf&690
    上图:成佛石、成佛塔。
  
http://s11/mw690/4ce11ed8tx6C3TjhIQada&690
    上图:据说,这些山充满了禅机。
 
http://s11/mw690/4ce11ed8tx6C3TiGtoC1a&690
   上图:导览图。
 
http://s13/mw690/4ce11ed8tx6C3Xg1npWfc&690
   上图:暮鼓敲过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