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编剧李建设
编剧李建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78
  • 关注人气:1,3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区教育是山区孩子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的重要途径

(2013-10-17 13:55:59)
标签:

安徽

蚌埠

金珠影视

李建设

娱乐

新华网合肥2011年9月10日电(记者 王正忠 杨玉华)第2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记者深入大别山区走访乡村学校后深深感到,山区教育是山区孩子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的重要途径,也是山区家庭希望所在。正因如此,“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成了山里干部群众的共识。虽然在国家政策的倾斜扶助下,山区教育硬件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在解决了“有学上”问题之后,如何“上好学”成了一道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缺现代化教具、缺宿舍食堂

如今的山区学校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难题,普遍建立了达标的校舍。但是走进校舍,寒酸的教学设施却令人心痛。不少教学点仍旧沿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简单教学模式,甚至连上课的铃声,还是上世纪“敲铁钟”的方式。

9月5日,记者来到丁埠中心学校后冲教学点,亲身体验了这里一天的课程。这是一所只开设到二年级的单班学校,一年级4人,二年级4人,学前班8人,所有孩子在一间教室上课。全校只有一位老师廖荣喜。

上午的课程,廖老师把学前班和一年级的12个孩子拉到自己的办公室互相认识,告诉他们上学的一些要求。而留在教室的4个二年级学生,老师布置他们抄生词。烟波、金秋、芦苇……4个孩子认真地在田字格上反复抄写着。下午,是音乐课和体育课。音乐课,没有其他教学工具辅助,老师只能一遍遍反复教唱,开始学生们情绪高昂,后来有的学生便不耐烦地故意跑调;体育课是丢玩具球和做丢手绢的游戏。

廖老师说,跟几十年前相比,学校最大的变化就是房子修得漂亮了,但教学手段仍然比较落后。学校里最值钱的是一台前几年配备的远程教育设备,即一台电视和一台DVD,但被村里借去后,至今还没还回来。教学主要靠嘴讲手写。

在廖老师的桌子上,记者看到了一本供1-3年级教学用的体育书,里面有跑步、体操等教学内容。当记者问这些教育内容都能完成吗?廖老师说,目前学校连操场都没有,孩子们只能在空地上做做简单的游戏,仅有的一副羽毛球拍对低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几乎派不上用场。为了给孩子们多添点可玩的,他把自己孙女的玩具球都搬到了教室,一到体育课,这些球成了孩子们唯一可玩的东西。

据了解,金寨县这几年加大了农村远程教育的覆盖面,分三个层次配备农村学校,其中,村级教学点配备一台电视机和一台DVD,用于播放校园安全、音乐等碟片。村中心学校配备一台电脑,一个卫星接收锅。初中以上学校才配备计算机教室。即使在省级示范高中南溪中学,专门在图书馆配备了电脑阅览室,但仅有的一间电脑室,相对于全校50多个班级来说,就算一个星期面向一个班开放,一年也只能轮一次。

该县高二学生张颖告诉记者,她最怕上的就是信息课,因为平时没有操作练习的机会,老师要求又严。“只要一上信息课,我就害怕,越怕越搞不好,越没信心。”

不少乡村老师表示,在农村家庭教育环境就比不上城市,以电脑普及率来说1%恐怕都不到。“见多才能识广,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都已被信息社会的高速列车远远地甩在后面。”一位老师感叹道。

此外,随着寄宿学生的增多,不少学校的食堂、宿舍条件跟不上。在南溪镇南湾中心小学,记者看到这里的学生宿舍是建于上世纪的校舍用房,新教学楼盖起来后,这个不用的旧教室便成了学生宿舍。窗户玻璃不全,门窗破损严重,不大的教室挤了15张双层床,除了狭小的过道,无容身之地。这样的住宿条件在山村学校并不鲜见,也给校园安全带来了压力。

优秀教师人才易流失

常言说“名师出高徒”,教师队伍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山区农村学校,优秀教师人才难留住却是一大困扰。记者走访多所学校了解到,山村教师年龄结构普遍较大,缺乏现代化的信息获取手段,知识结构相对陈旧,教学方式较为枯燥。

丁埠中心小学校长易淑东说,该校7所小学共有老师34名,其中50岁以上的占到一半以上。

南溪镇的金寨县希望小学,截至今年8月初,45岁以上的老师已经达到近70%,教师的流动量占10%左右。即使是在“省级示范高中”的南溪中学,近十多年来,也存在优秀教师流失的现象。

据了解,造成目前乡村教师流失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学校的发展前途和环境;二是一些教师为了自己的子女教育;而最主要最关键的是工资待遇。金寨县教育部门曾测算,目前农村教师工资仍然偏低,一个本科毕业生招聘在初中任教,除了政策性保障和福利外工资仅有1583元,平均每天53元;而初中毕业生外出打工,临时工资每人每天可达80-120元。

“乡村留不住优秀教师,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到城市,城乡孩子在教育上的差距必然越来越大。”金寨县教育局局长霍飞说。

“山村教育变化巨大,解决了‘有学上’后,‘上好学’成了更高的目标。”霍飞呼吁,今后有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教育投入更多向农村倾斜,尽快缩小教育上的城乡差别,让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更均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