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诗评(第四十九期)
韩东诗歌简评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有两本民间刊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意义和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加凸显。其中的一本叫《今天》,是朦胧诗浪潮的风帆,代表人物是北岛;另一本是《他们》,则是第三代诗歌浪潮的旗帜,代表人物则是韩东。
韩东早期的诗作受朦胧诗的影响明显。他说:“当年我们开始写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受北岛他们的影响,也就是受《今天》的影响。”他认为北岛他们的诗歌“比较复杂,比较美”,“这在当时的诗歌里是没有的”。韩东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就是后来收进中学教材里的《山民》。虽说是受朦胧诗的影响,但《山民》已显露出韩东诗歌的一些基本特色,那就是低视角,平民姿态与口语化,只是诗写个人化特征还不成熟,还没完全建立起自己的诗学理论体系。
到了《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诗人的诗学理论基本成型。为了与当时那些宏大叙事与集体代言人的式的诗写完全决裂,或者像韩东自己所说的“PASS北岛”,这些诗自觉而鲜明地扎根于普通人的诗写立场,书写民间叙事,表达的是对历史与现实的一种冷静旁观与淡漠。这样的诗写无疑是有着解构主义色彩和叛逆精神的。其背后的理论支撑既有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思潮,也有以王阳明学说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的哲学思想。作为一个受过严格哲学训练的诗人,韩东深知对任何一个事物的认知绝不是像宏大叙事、高蹈抒情那样来得容易,尤其是在中国。面对现实和历史,这样的书写,很有可能是只及皮毛,流于肤浅与空洞,失之虚妄与夸饰。所以,韩东诗中反复说:“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在他的诗里就经常出现“就是这样,人人都这样”的消沉、认命与慵懒的情绪。理解了这点,我们就知道,韩东不是盲目地反崇高、反文化、反历史,而是对伪崇高、伪文化、伪历史极度地厌恶与拒斥,是对滑向虚假、伪善、卑劣、愚昧与无知的诗写警惕与杜绝,是对个人正常理性与道德的指认与重建,是恢复、建构与捍卫普通人的精神空间与审美趣味。为此,韩东的诗写努力以客观、平淡的叙述,精炼的口语、冷静的眼光,面向日常生活化,面向一己素朴的生存与真实的内心。为了彻底清除附加在现代汉诗身上的各种非诗的“成见”与臃赘,更好地实现诗歌书写真实地现实在场感,实现诗歌自身纯粹地呈现与抵达,韩东更是提出了“诗到现代汉语为止”的诗学主张。如此,韩东和他所代表的《他们》在当代诗歌史上,和其他优秀诗人一起,引领并实现了从朦胧诗时代向第三代诗歌时代的迈进与转型。
作为一本民间刊物,《他们》不仅为诗坛培养、集聚了像于坚、小海、韩东、王寅、吕德安、斯夫(陈寅)、封新成、陆忆敏、陈东东、普珉、陈超等一大批优秀诗人,在朦胧诗之外,另辟蹊径,开创了平白晓畅又余味悠长的口语诗写,更重要的是在当时国家发生重大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使得一时处于失语状态的中国当代诗歌,得以安全着陆,开辟了贴近日常的、民间的、个我的俗世的本真诗写的诗歌道路,并在这样的路上,诗歌与诗人得以冷静深刻地返观自身,由生存的物质的个我现实切入,深入地反思并探究以往过于肤浅的“知”和过于虚妄的“行”,从而将诗歌引向历史与现实的无限宽广与深刻的真实。从这一点上说,韩东不独是敏锐与睿智的,其历史贡献与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作为《他们》的代表,于坚和韩东的诗歌有着共性。就是都着重日常书写,都口语化,都对夸饰与矫情心存警觉。但两人又各有不同的特点。于坚的诗写体量较大,境界开阔,节奏明快,想象灵动而飞驰。韩东说他“是复杂与天真兼有的丰富”,“无所不包的作品”里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而韩东的诗歌基本都是短制,意蕴幽深,节奏舒缓。韩东也“丰富”,是那种“复杂与含蓄”的丰富。照陈超的话说,韩东更像是一个“过来人”。他的诗写像是一个“过来人”的“深层个人私语”。作为一个民间诗写的代表,韩东一些诗有着明显的弗罗斯特的影子,在“慵倦、枯淡、平静的外表下潜藏着个人化的生活态度”。在他的那些口语化的看似民间诗写的背后,是他浓得化不开的自由闲散的知识分子的情调与趣味,是一种矜持与散淡、冷漠与敏感、睿智与内敛……这又与后来走得更远的伊沙明显区别开来了。
诗人简介及代表作
韩东1961年5月生于南京。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写作者。1985年组织“他们文学社”,曾主编《他们》1-5期,被认为是“第三代诗歌”的最主要的代表,提出“诗到语言为止”的写作原则,强调口语写作的重要性,其诗学探索与实践对中国当代诗歌与小说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韩东著有小说集《西天上》、《我的柏拉图》、《我们的身体》,长篇小说《扎根》、《我和你》,诗集《吉祥的老虎》、《爸爸在天上看我》,诗文集《交叉跑动》,散文《爱情力学》,访谈录《毛焰访谈录》等。其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曾获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新诗典》诗歌成就奖以及曼氏亚洲文学奖提名。
温柔的部分
我有过寂寞的乡村生活
它形成了我生活中温柔的部分
每当厌倦的情绪来临
就会有一阵风为我解脱
至少我不那么无知
我知道粮食的由来
你看我怎样把清贫的日子过到底
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
而早出晚归的习惯
捡起来还会象锄头那样顺手
只是我再也不能收获些什么
不能重复其中每一个细小的动作
这里永远怀有某种真实的悲哀
就象农民痛哭自己的庄稼
回家
昨天晚上我曾回家
在房子的阴影里伫立良久
昨天晚上
灯光一直照到我脚下
树木环绕四周
也受到同样深的感染
我多么紧张
很久听不见母亲的声音
她的步履蹒跚
从门后响起
这时门栓滑落了
一切都如我所料
但我不愿走到灯光里去
不论是窗户还是门那儿
这样的灯光已和我相隔多年
它投下亲人长长的身影
永远朝着某个悲哀的方向
今晚我仅仅是个陌生的人
比任何陌生人都更要陌生
今晚我仅仅是个善良的小偷
一片叶子就可以遮住一张脸
安徽网同步推出。所引诗人作品均无稿酬,如有不同意者请告知,博主立即予以撤销,并致歉意。安徽网址:http://hn.ahwang.cn/shuhua/2016/0628/1534696.shtml。感谢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