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角色》文本细读
(2016-11-30 13:51:44)
标签:
史铁生角色文本细读 |
分类: 随笔 |
那时我想:曾经与我紧挨着的那两个孩子是谁呢?(据悉我也是在医院里出生的,想必我也有过这样的时刻和这样的一排最初的伙伴儿。)与我一同来到人间的那一排孩子,如今都在做着什么都在怎样生活?②(承接上文,接连两个问号,由电影转入现实,由他人联想到自己,也由生命之初的没什么分别联想到进入社会后生命成为各种角色。过渡巧妙,很自然地引发了对角色各异的思考)当然很难也不必查考。世上的人们都在做着什么,他们也就可能在做着什么,人间需要什么角色他们也就可能是什么角色。譬如部长,譬如乞丐,譬如工人、农民、教授、诗人,毋庸讳言譬如小人,当然还譬如君子。③(指出世上的人都是角色,这是人间需要所决定的。而有角色就有各种差异,思考深入一层)
可以想见,至少几十上百年内人间的戏剧不会有根本的改动,人间的戏剧一如既往还是需要千差万别的各种角色。那么电影里的那一排孩子将来都可能做什么都可能成为什么角色,也就大致上有了一个安排方案,有了分配的比例。每天每天都有上百万懵懂但是含了欲望的生命来到人间。欲望,不应该受到指责,最简单的理由是:指责,已经是欲望的产物。但是这一排生命简直说这一排欲望,却不可能得到平等的报答。④(由角色的差异回溯一笔,写电影里的婴儿将来也要承担角色,这样将人之初的平等与进入社会后的不平等联系起来了。文章也就由不起眼的一件生活琐事切入到人类社会平等这一亘古至今的难题。文章行文从容,语气舒缓,看似平静却自有隐隐雷声)这一排天真无邪稚气可掬的孩子,他们不可能都是爱因斯坦,也不可能都是王小二,不可能全是凡夫俗子也不可能全是巾帼豪杰,这都不要紧这都不值得伤脑筋,最最令人沮丧的是他们不可能都有幸福的前程不可能都交好运,同样,也不可能都超凡入圣或见性成佛。即便有九十九个幸福而光荣的位置相应只有一个痛苦或丑陋的位置在前面,在未来等待着这些初来乍到的生命,令人沮丧的局面也毫无改观:谁应该去扮演那不幸的一个?为什么?⑤(写角色的形成与差异,用“都不要紧”“都不值得伤脑筋”,后退一步,承认人间的戏剧需要千差万别的角色,这是人类秩序所决定的。紧接着,以“最最令人沮丧”由退转攻,指出角色中必定有一个“痛苦或丑陋”的不幸的一个,这个由谁扮演?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文章由人的生而平等深入到不平等的起源以及其深处所隐含的公平正义这一人类社会永恒而神圣的课题。作者由日常琐事寻幽探微,目光如炬,烛照黑暗,话语看似平淡却有振聋发聩之效)
我不相信这个问题会有一个美满的答案。释迦世尊的回答可能是最为精彩的回答,“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菩萨也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但是在他们这样回答之时,他已经超越痛苦步入慈悲安详,在他这样回答之后,他已经脱离丑陋成了英雄好汉,可问题呢,依旧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未得答案。因为正像总统的位置是有限的,佛与菩萨的名额但愿能稍稍多一点而已。
我不再寻找它的答案。尼采说:自从我厌倦了寻找,我便学会了找到。⑥(从宗教和哲学角度举例论证,“谁应该去扮演那不幸的一个?为什么?”的难题不会有一个完满的答案,思考继续深入。注意这里引用的尼采的话,实际上也是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有一个朋友死了。K,她在命运的迷茫之中猝然赴死。爱她的人说,要是我们早一点知道,我们可以使她不死。是的,这是可能的。但是,谁能让亿万命途都是晴空朗照?谁能保障这世上没有人在迷茫中痛不欲生?K这样去死了,或者其实是:有一个人这样去死了,这个人的名字恰恰叫做K。因为产科婴儿室里的那一排初来乍到的可爱的伙伴,都还没有名字。
有一个人双腿瘫痪了。S,他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就连医生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他再想站起来走一分钟都不可能了。爱他的人说将来,将来也许会有办法让他重新站起来走。可能的,在不规定期限的将来这是可能的。但是不管多么长久的将来,人间也不可能完全消灭伤病,医学的前途不可能没有新的难题。那么将来的一个身患不治之症的人,对他自己和对爱他的人来说与现在这个S有什么不同呢?现在是将来的过去,现在是过去的将来,将来是将来的现在。产科婴儿室里每天都有一排初来乍到的可爱的伙伴,他们都还没有名字。
有一个人步入歧途。L,也许因为贫穷,也许因为愚昧,也许因为历史的造就,他犯了罪,有可能是不可饶恕的罪。爱他的人说:贫穷、愚昧和历史,难道应该由他一个人来负责吗?为什么他不可饶恕?是的,他不可饶恕,因为人类前行要以此标明那是歧途。但是人类还要前行,还要遇到歧途还要标明那是歧途。产科婴儿室里那些初来乍到的可爱的伙伴他们还都没有名字,他们之中的谁,将叫做L?⑦(上述所举三个例子分别从死亡、残疾与步入歧途等角度论述,只要人间的戏剧在演,就需要各种角色。而生命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总是有自主选择的权力或有着理性公正的原则,这其间往往充满着未知、无奈与不公。三段结尾相似的句子构成反复,突出强调人来到世上,都有可能扮演“那不幸的一个”,而且无法说清为什么)
有一天,不是在电影里也不是在产科婴儿室,我看见一排正在离去或者已经离去的伙伴,一个挨着一个排成一排,安静之极,风在窗外摇动老树的枝叶但世界已不再惊扰他们了。用任何尘世的名字呼唤他们,他们不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死者。⑧(结尾写安静的死者,“不再惊扰”与文章开头的“尚未惊动”形成呼应,也暗示着生命领受角色的过程,正是被“惊扰”“惊动”的过程,也是生命存在的“活”的过程。在进行的深入思考之后,作者并未给出解决的办法。但从结尾一段字里行间及语气并联系上文引用尼采的话,作者对追求角色绝对公平的想法显然是否定的)
【总评】本文从电影里的婴儿写起,由人之初的平等写到进入社会所扮演的不同角色,深刻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差异与不平等现象,细致剖析了产生这种不平等与差异的诸种原因的未知、无奈与不公。最后得出角色绝对的公平大约只存在于“尚未惊动”和“不再惊扰”的生命之中的结论。表面看来,这似乎是有点悲观。但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难道不该有一份理性的认知吗?联想到作者史铁生自己,我们不是分明从中读出他勇敢地面对自己,面对宿命,面对不幸与苦难的清醒、冷静与坚强吗?史铁生以此告诉我们,越是在人生的艰难时,越要诚实地面对自我和外界,越要深入思考存在的意义,抛却不切实际的悲情、幻想与纠结,敢于和甘于接受自己接受命运,并在这种思考与接受的过程中,努力扮演好属于自己的生命的角色,去创造并实现自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