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无梦到徽州(二)

标签:
徽州塔川宏村关麓南屏西递富溪东坑口潜口歙县文化 |
桃花源里人家的西递深宅
4月4日,清明节,我又一次来到了徽州,走进了西递深宅。清明时节雨纷纷,果然不假,4日早晨一出门零星小雨,在雨中,一路走来一路拍,来到西递雨下的最大,身上已全淋湿,我们感触最深的是,这次拍片走的都是牛走的路。
徽州诸多村落中,西递是最繁华的,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建于北宋年间,已有960年的历史了。村口就是一座胡文光牌楼雄伟屹立,村里处处深宅大院,鳞次栉比的300多幢古老房屋保存依然完好,村中小巷就有九十多条,不足盈尺的巷子,两侧却是飞檐高耸,给人一种压迫的震慑。
在西递村子里,到处可见来这里写生的学生,由于下着雨,写生的学生打着伞在那里观察着、描绘着,全然不顾大雨已经打湿的衣服。看到这些,真希望从他们之中涌现中国的“毕加索”。图为河南洛河来写生的学生。
众所周知,徽州人官贾四方,最重却是故乡情,他们往往功成名就后告老还乡,颐享天年,或是为父母家人大兴土木,以尽孝道。这里一度非常奢华,旧有“三千烟灶九千丁”的说法。现在虽然盛况不再,但徽派建筑排列的错落有致,砖、木、石雕刻是著名的徽州三雕,美轮美奂镶嵌其中。美人靠,马头墙,四水归田的天井,八字外开的大宅门,还有抛绣球的绣楼,精致气派,魅力不减,不愧“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名。
徽州人重商崇学,在这里家家户户都有自作的楹联,有的是感叹世态,有的是孝悌传家,有的是家训铭记,激励后人。个中品位不一,却都蕴含人生哲理,今天读来亦是有趣实用的,我便随手摘录了一些:“读书好,经营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又曰:“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读曰耕”。“孝悌传家根本,读书经世文章。 ”“淡饭粗茶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字体俊秀,言简意赅,耐人寻味,雅俗共赏的好楹联。
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岁月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另有一份情怀难释。解读西递,这个让当年清华学子奔走呼吁的文化遗产,而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已将其与宏村古民居同时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录,然而寥落繁华,千年西递,依然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