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关手段,新闻发布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可是,同是新闻发布会,却有着不同的效果,有的影响深远,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甚至还能够对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有的在举办之后便无声无息,企业的投入付诸东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在笔者看来,其中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传播管理。但凡传播管理工作做的足够精细、足够系统,新闻发布会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反之,新闻发布会则会有形而无实,导致企业的投入白白浪费。
传播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惟有在会前准备、会中控制以及后续工作中都做到精细化管理,才有可能让新闻发布会的传播效果发挥到最大。
好的筹备工作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新闻发布会而言,前期的准备工作则更为重要,其直接决定了后期的传播效果。总体上来看,发布会的前期准备工作可以分为内容策划和媒介工作两大块。

内容策划,构建发布会之魂
新闻发布会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特定信息的传递,对特定的受众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因而,信息及其展现形式的确定便至关重要。这就牵涉到传播管理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内容策划。
好的内容策划不仅需要准确完整的把握核心信息,还需要为核心信息设计一个很好的展现形式。好的内容策划需要充分考虑客户的信息传递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具备相当的深度和洞察力,能够引起受众的兴趣的思考。这是最能展现公关公司专业水准的地方之一。
2005年8月,在德盛嘉会的协助下,浪潮存储成功进行了“活性存储”技术战略的发布。基于对存储技术趋势以及行业发展的深刻把握,“活性存储”一经发布,便引起了媒体和业界的广泛兴趣;借助此次发布,浪潮存储的品牌知名度迅速提升,不到半年的时间便确立了“国产存储第一品牌”的市场位势。此次发布的成功便是一个内容策划取胜的典范。
一般说来,内容策划都由公关公司和客户多次磋商才能确定下来。这个过程是一个反复提炼、不断提升的过程。内容确认后,就需要根据发布会需要整理成不同的形式。一般来说,发布会的内容准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现场演讲的PPT、其他演讲稿、新闻通稿、背景资料以及专访的相关资料。
在上述工作完成之后,公关公司还有必要和客户进行一次深入沟通。沟通对象是在发布会中进行演讲和接受采访的人。沟通的内容包括几个方面:演讲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接受媒体采访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以及某些关键说法的提醒。笔者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企业领导人在发布会后的专访中说话比较随意,在后期稿件跟踪中需要花费相当周折,而提前沟通好了,这一点完全可以避免。
媒介工作,精细永无止境
发布会举行之前,媒介人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主要有制定媒介计划、媒体邀请和媒体沟通三大块内容。
先说制定媒介计划。在拟定发布会策划案时,就需要拟定媒介计划了。这个时候的媒介计划一般比较简略,只是列一个媒体名单。但是千万不要认为做这样一个媒体计划很简单,这其实需要相当的媒介工作经验,一方面是对发布会内容的把控、另一方面是对于媒体内容和风格的把控。两方面匹配起来,就可以确保列出来的媒体都会有相当的把握,不用在后期再大费周折。
在发布会的大致内容和日期确定之后,媒体邀请的工作就需要启动了。一般说来,媒体邀请工作提前1-2周进行为宜。因为记者的时间一般都需要预约,适度的提前邀请可以保证记者的到会率。在这轮邀请中,媒介人员需要和媒体就发布会的大致内容进行初步沟通,探讨可能的刊发情况,同时确认参会的记者名单。
在初步邀请之后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和重点媒体进行深度沟通。所谓重点媒体,是指能够进行深度报道或者参加会后专访的媒体。沟通的方式以面谈最好,沟通的内容包括发布会的详细内容、媒体的兴趣点以及可能的报道角度、以及参加专访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一次某跨国企业董事长专访的准备工作中,笔者曾经和媒介人员花三天时间,对所有可能参加专访的媒体人士逐个进行沟通,就相关问题进行详细探讨,结果证明,前期的沟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整个专访按照计划顺利进行,整个过程几乎没有出现任何纰漏,后续传播效果也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
经过媒体初步邀请和重点媒体的沟通,媒介人员需要对前期拟定的媒介计划进行修订,形成一个更具执行性的传播计划。对于传播计划,很多客户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既然发布会都做了,那么媒体的利用一定要充分,恨不得每家媒体都能操作深度稿件。这个时候,媒介人员就担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用专业能力来管理客户的期望,在客户要求和现实中间寻求一个平衡。
说到这儿,再就媒体关系这个话题稍作展开。业内很多媒介从业者都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媒介工作就是拉关系,维护好和记者的关系,需要的时候就让记者帮着发稿件,完成客户要求的任务量就可以了。在笔者看来,在如今的情况下,公关公司和媒体已经形成一种共存合作的局面,对于公关公司而言,媒体是赖以生存的环境组成,对于媒体而言,公关公司是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因而,公关公司必须把媒体当作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以平等、尊重、专业的态度去进行媒体关系的维护和开展传播工作。这需要媒介人员对客户和产业有着一定的认知,同时对于媒体有着深入的把握。而新闻发布会则是媒介专业素养集中展现的舞台。
会中控制,细致为先
经过细致的前期筹备,发布会可以如期按计划举行了。在发布会当天,媒介工作需要在三个方面展开工作:记者到会确认、记者现场参与、专访控制。在这个时候,尤其要重视细节。
一般发布会都是下午举行,上午和记者确认一下发布会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有效提升媒体到会率。在有效的沟通和把控下,一般发布会的媒体到会率可以保证在95%以上。
让记者充分参与到发布会中去也是媒介工作的重要内容。内容策划的吸引力是基础,另外,还需要在发布会的流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记者参与的元素,如设计互动问答、发布会结束抽奖等小环节,就可以有效提升记者参与的积极性。
发布会后的专访也是媒介人员需要细致把控的环节,其工作重心需要放在几个方面:人员和时间协调、现场气氛和节奏调度、专访内容记录和整理。
传播结果+有效复用=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发布会结束后,媒介人员需要将相关的资料及时发送给记者,并积极跟进,即时了解媒体的需求变化。在这个基础上,基础的传播结果是可以保证的。但是要追求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对基础的传播结果进行有效复用。
所谓复用,就是对用其他的途径对基础的传播结果进行二次发布,以达到扩大传播覆盖面的目的。传播结果的复用可以有如下几个渠道:网络转载、企业内刊转载、独立销售工具制作。
在一般的新闻发布会中,网络媒体的邀请都不会占太大的比例。但是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其快捷性和互动性是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这使其可以和传统媒体形成有效的互补。在获得初步的传播效果后,媒介人员需要及时联系网络媒体,有计划的安排转载,使传播效果进一步放大。
一般的企业都会有内部刊物。新闻发布会的重点稿件同样可以拿来在内刊上转载,用外部刊物的公信力来实现内部公关的目的。
此外,还可以在新闻发布会的传播剪报基础上,制作针对渠道、客户的销售工具,或者其他企业形象展示工具。这会产生比传统企业宣传册更具影响力的直接效果。
(作者:德盛嘉会公共关系公司 刘冬冬/朱薇薇,首发于2007年第4期《国际公关》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