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孩子是一张白纸(摘讯教育智慧从哪里来P257》)
(2023-06-06 10:26:1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感悟 |
人的基本性格和思维模式,在六岁以前已经初具规模,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已经基本定型了。
我不大同意基本定型的说法,但是我以为“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谚语肯定事出有因,这是千百年经验的总结,必有一定道理。
所以,
培养良好习惯,关键不在学龄后,而在学龄前,不在学校,而在家庭。良好学习习惯不过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引申而己。
如果家长把孩子惯得懒惰任性,散漫没规矩,自我中心无责任感(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如此),教师要培养他的良好习惯,就等于面对一-张涂得五颜六色乱七八糟的纸,根本不是白纸,你得先把它擦干净,然后再重新作画,可想而知你有多费力。为什么现在老师这样累?就是因为孩子不是白纸,而且纸上并非好画。他要是白纸倒好了。
可见,教师说孩子是一-张白纸,是把自己的任务无限扩大了,是把自己作用估计过高了,是自己将了自己一军,弄不好是把家长失职的责任也揽到自己身上来了。这很伟大,但是不科学。教师挑不该挑的重担,当然
要焦虑的。
所以我主张,聪明的教师要分出相当多的精力去指导家长,让他们克服溺爱和过度保护,让孩子有家教像个孩子样。这种孩子送到学校来虽然也不是白纸,但是画面不乱,有基础,老师就省事多了,稍加修改,
即成好画。事半功倍。否则,教师在学校里好不容易培养点好习惯,到家里就被“消化”了。家长不固“本”(“本”在家庭,不在学校)而学校专治“标”,事倍功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