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鸡了得
饮食,往小处讲,是一日三餐的温饱事儿,往大处说,就是一种文化了,从古至今,从南到北,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厚重,寓意精深,伴随历史源远流长。而在人杰地灵,商品气息浓郁,制造业发达,气候宜人的南方城市东莞,本土饮食文化赋予东莞人的生活和精神内涵,随处可从烹制工艺讲究的鸡鹅鱼虾,蛇蟹汤粥,乃至普洱茶、铁观音上感受到。
这次来东莞,做得正事后,有充足时间,放开一张属于北方口味的嘴,尽情去享受美食。进一家酒店,再光顾一家酒楼,几餐下来,已得东莞美食香气,回味之余,嘴边上就有了好吃好喝这几个字,只是细一琢磨,此时用此四字表述饮食,当有地理定位,感觉好吃好喝四字,撂在北方的餐桌上,尚有赞誉之意,可是拿到东莞的餐桌上,恐怕就显得言轻了,难已诠释东莞人的烹制理念,由此可见,东莞人嘴上功夫了得。
饮食文化,作为一种可与古今实物、传说、自然、地理、历史事件和人物对接的生态文化,自然也就有了整理和收藏的价值,尤其是带有地域特色和气息久远的本土饮食文化,可以让人追溯远去的时光,触摸先人的生活痕迹,以及某一时期的社会概貌。那天,在东莞饮食风俗博物馆,我有幸见到了千余件与东莞本土饮食文化相关的文物,还有投资兴建这家博物馆的东莞市花园粥城CEO黎平先生。
转天上午,黎先生忙中分身,陪同我等去了他的清远凤翔麻鸡放牧基地。享誉800余年的清远麻鸡,利用北江两岸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回归原始养殖方法放养清远麻鸡。所放养的麻鸡,由专业饲养员用谷物、菜叶等绿色饲料喂养,并置于灌木成林、青竹碧翠的山岗上野外放养超过168天,让麻鸡们啄食在丛林中繁衍生息的虫蚁等。
中巴车停下来时,侧脸往车窗外一瞧,好家伙,北江这就横在了眼前,一股股寒凉的山风,在水面上疾行,掀起来的碎浪花,翻弄出忽忽啦啦的低沉声。再举目看天色,极为不爽,乌吞吞压在头顶,似有雨要下。车门打开,凉风灌进来,身子一哆嗦,就给这股凉风搂紧了,顿感气温不适。缩头缩脑,尾随兄弟姐妹下了车,匆促奔了码头。
登上事先联系好的船,凉嗖嗖的山风,果真就把雨水兜了下来,尽管不大,却也让人担心,琢磨着午餐后,登山岗观看凤翔麻鸡的安排泡汤。倒是船家见多识广,说是毛毛雨,下不大,悬心这才归位,说笑间就坐了下来,享用船家早以准备得当的午餐——打边炉(北方人叫火锅)。乘船打边炉,感觉新鲜。
待船靠岸,打边炉已近尾声,山野气息扑面而来。毫无疑问,凤翔麻鸡们的家,就在眼前的一座座山岗上,一队队的鸡崽们,在灌木丛林中自由活动,听了我等唤叫,警觉张望,声响稍一大,鸡崽们挺胸抖翅,亲哥们一样,成群结队闪出你的视野,于是不禁一笑,觉得这里的鸡崽们,拥有这样山青水绿的家园,而且还能在这样的家园里生活168天左右,日后不管是被炖、被煲、被炸,也不枉来世一回啊!
散落在山岗上的凤翔麻鸡崽,长大成材后,个个都会成为拼打市场的名鸡或是走红的大腕儿,因为她们的族群是与众不同的,她们的前辈先后被当地政府和农业部评为“放心鸡”和“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