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00万彩民买彩票上瘾令谁情何以堪

(2012-03-26 07:35:27)
标签:

体育

陈海平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彩票

财经

     http://s5/middle/4cdb87d5hbc1a67cd0454&690

在“问题彩民与责任彩票研讨会”上,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处长朱卫国做《彩票:问题与责任》主题演讲。供图/腾讯彩票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公布的一份“中国彩民行为网络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彩民已达两亿多人,其中问题彩民约700万,重度问题彩民达到43万人。调查结果显示,问题彩民主要出现在18岁到45岁之间,问题彩民多为高中和大专学历,月收入在1500元到3000元之间,问题彩民绝大多数感觉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属于中层以下。据调查,男性彩民比女性更容易上瘾。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陈海平表示,通俗地说,问题彩民就是那种买彩票上瘾的彩民,想停停不下来,不买难受,不能自抑。

笔者以为,社会的任何发展都具有它的两面性,就像彩票的发行,在推动社会福利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是彩票资源的泛滥(彩票由单一的几种玩法发展到现在要几十种玩法,感觉是在和彩民做一种买卖);二是长期发行的规模膨胀(彩票站由起初一个城市只家发展到现在有的连一个小小的乡镇上都有好几家);三是产生问题无法可依(比如买彩票发现彩票出现问题而无法兑奖的事件);四是缺乏彩票的财务透明度(彩票名义发行用于社会公益,但财务无以公开);五是发行彩票的公信力不够(彩票的开奖以及流程在彩民心里总是有很多迷糊的概念);六是盲目扩大彩票的宣传(彩票的街头和电视宣传太过泛滥,以此在引导彩民购买,甚为不妥);以上所述,其实,说白了还是中国彩票制度的缺失带来和产生的后遗症,更是给彩民心理和经济形成的一大弊端。

固然,在彩票的发展过程中,也造就了不少一夜暴富的彩民。于是乎,在如此诱惑的前提下,谁不想去捞一把,总想来个咸鱼翻身,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尤其对自己处在生活不算富裕,工资不算高的阶层而言,对彩票中奖藐视已经成为了一种寄托和向往,更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和支柱,由起初的的小玩玩,到最后发展为必须要玩,而且玩的投资越来越大。可往往是,毕竟彩票中大奖的比例和概率是相当的低,用某些彩民的话说,中五百万就像飞机失事那么难。于是乎,有挪用公款买彩票的、有在彩票上做文章做手脚的、有挖空心思偷盗的、有在彩票站欠债起飞的、诸如此类,本以为是花钱买彩票是为了做公益的心态而扭转为投机和投资的一种变态心理,这主要原因在于,彩票发行的定位和方式给彩民带进了误区而不能自拔,买彩票上瘾也不足为怪。

其实,现在不管设立救助资金也好基金也罢,都无法改变彩民产生的不健康心理状况,关键在于完善彩票的发行制度才是根本。用中国彩票事业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海平认为,彩票本身与购彩人的能力、知识、智慧没有任何关系。购彩是纯粹的慈善和娱乐行为。因此,长期“守着一个特别的号早晚能中”是一种痴心妄想,即便中奖了也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不存在热号效应。由此可见,购买彩票投入的成本是收不回来的,但确实可以左右彩民的决策。为避免购彩上瘾,作为彩民必须要淡定和理性。千万不要有赌徒心理,要是这样,就会在购买彩票上越走越远。时下,中国有700万彩民买彩票上瘾让谁情何以堪,应该是彩票发行的管理机构,应该给彩民一个好的环境了,不要让他们陷入其中,沉迷其中。彩票再这样泛滥下去,对社会发展也是不利的,对上瘾彩民更是一种无言的痛楚,该下药治一治了。上瘾彩民也要治,彩票发行机构更要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