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新京报》旅游业海南三亚旅游城市形象文化 |
1月31日,三亚通报春节期间旅游情况,当地政府恳请之前发微博称“被宰”的当事人出面协助调查。有关官员表示,“对三亚恶意攻击的人,将依法追究责任。”(见2月1日《新京报》)
面对官员的如此表示,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大胆地去猜想,藐视话里有弦外之音,是不是带有一种威胁的口吻,要是当地官员用这样的姿态出现处理此事,真是让人有点心寒,比被宰人还要难受,作为一个以旅游而著称的城市形象,也许要败坏在这些人的手里。其实,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无需多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消费者是最有发言权的,游客更是深受其害的,我们的三亚有关部门难道就是睁眼瞎,还是护短,更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效果跟游客过不去,非要宰得前来旅游的游客望而怯步,胆战心惊呢?应该固然不是,应该是与某种利益链的并存产生的恶果,更为有关部门来遮掩“零投诉”打马虎眼,也许是一种功绩的体现吧。笔者愚见:出了宰客事件当地部门不是好好吸取教训,以此为契机搞好治理,而是要“对三亚恶意攻击的人,将依法追究责任”,这应该追究到三亚各部门的不作为,难道不是吗?如此一来,势必会影响整个海南的旅游业。更会破坏全国人民对海南人的好印象,希望当地政府把眼光放长远些再长远些,硬件设施是一方面软件方面更需要大力强化与提升。
我们不难去想象,一条鱼要6000鱼,一支羊肉串要50元,这样的价位是何等的高?我们的相关部门哪里去了?为什么就不闻不问?形成这样的市场,产生这样的局面,并非一天二天,也绝非偶然,更不是个案,应该是已经成为了一种难以治愈的通病,一种歪风邪气的蔓延,已经真正危害到游客的切身利益,可有关部门还振振有词、更是冠冕堂皇地说“零投诉”,真会愚弄人,忽悠人。众所周知,这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老百姓口袋里有钱了,各地的旅游业也相继掀起了空前的高潮,各地政府部门也想方设法在打造旅游品牌,营造和树立城市形象,这并非坏事,可有些地方把旅游资源作为赚钱盈利的主体,而忽视了对旅游一整套服务体系的整治,比如旅游景点周边的饭店、宾馆、超市等等宰客现象,不去关心,不去过问,用说得比较不中听的话说,而是同流合污,就大跌眼镜了。
幸好,在关键时刻三亚市委书记出面向社会道歉了,这种道歉是一种诚意。但希望这种道歉能成为治理三亚行业不正之风的开始,还三亚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地更肥人更美的旅游胜地,而不是让宰客现象继续盛行,损坏三亚的某种意义上的形象。作为一个国际级旅游城市而言,如果不把这些不良的矛头控制在萌芽状态之中,我们的海南将会失去更大的旅游市场,会被其他一些城市所取代。真希望海南的官方要真正面对,解决实际问题,不能象有关官员那样,用威胁的话来处置,就失去味道了,治标得治本那,要不然,仍然是一纸空文,一句废话。直觉再一次告诉我们,海南离“国际旅游岛”似乎差距还很大。也许将宰客行为纳入“诈骗”范围,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唯有如此,三亚旅游市场的管理秩序才有可能与国际接轨。再者发现有关部门执行不力,有护短行为要坚决整治,不得含糊,也许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但愿,海南国际旅游岛不能演变出海南宰客岛,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更希望这起事件作为一次警钟,告诫各地的旅游业,要持续发展,就得有好的旅游业市场,至少要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