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论文有感·文献和数据的重要性

(2008-12-27 17:11:37)
标签:

杂谈

分类: 金陵生门下·如琢如磨
    今天就开始发现老师让我把那篇论文再放放改改的好处——我在为另一篇同领域论文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脑子里又冒出了若干想法和材料,觉得可以大大的完善一下前两天写好的那篇。文章不厌百回改,确实如此。
    忽然想起以前老师和我说过的一个观点:那天吃完饭从餐厅出来,说起有些年青人发很多文章,我和老师说,有很多老先生都认为不应轻易发表论文,而是应该十年甚至二十年磨一剑,轻率发表,往往将来会“悔其少作”。那时候学者重名誉,但是现在这个量化评估体系下,你不发论文,不好找工作(学术类的),不好评职称(在大学便见过这样超脱的老师,但是才高而“称”低,也不得意)……老师却说,你说的这是一种情况,但是,及时的发表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哪怕不是完善的(事实上学术研究只会继续推进,而不会一步到位),也是对学术研究的促进啊,你的成果,可能会成为某个问题最终解决的重要阶梯。就好像哥德巴赫猜想,大家齐心协力,就会一步步逼近真理。当然,这个前提是你必须认真,对得起自己,而不是为别的东西而东拼西凑,那样,将来就不会有很多遗憾。现在想想,老师的看法,似乎更通达一些。
    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再一次印证了基本文献对学术的重要——不论是文学还是经济,都是一样,文学是文献,经济是第一手的数据。比如我研究的这个对象,在1987年之前,他的五卷全本文集没有被发现和整理出来,而学术界只能看到三卷本的集子,较前者少了一半的内容(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大家基本都不知道),还有不少伪作和他作,所以,今天我们就会发现,1987年以前,研究这个人的论文,基本上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当然还是有一定价值的!),现在研究文学和其他学科的人,很多都有这个弊端——“老子是研究文学作品和作家的,弄版本干什么?”好傻好天真啊,我们如果希望自己的文章在若干年后不被人骂,还有借鉴价值,那么,就应该掌握一流的文献和搜集数据、证据的功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元旦晚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