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美的决定

(2010-05-11 15:50:56)
标签:

杂谈

 

http://s1/bmiddle/4cd9b35at864cf942abf0&690
《淑媛》11月1日刊 第六十一期

我出生于1899年,想长生不老,永远探寻美,并常常要惹点是非。
                                                      ——怀特

《最美的决定》是译文出版社今年8月出版的美国著名作家E.B怀特的书信集。本书按年代编辑,从1929年开始,一直到怀特去世前的1985年,收录了怀特大量的日常通信。这些信件篇幅都不长,并没有什么主题,都是他和家人、朋友、出版商或作者的日常通信。但好的文字自有一种魅力,从这些书信中,我们看到和了解到的怀特,胜过于所有的传记。
怀特的书信集中展现了任何小说中无法展现的东西:生活的日常细节,他的情感和个性,他人生各个阶段以及对自己的认知,他最充沛丰富的岁月以及他孤独的老年时光,让我们对人生的轨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怀特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缅因州北布鲁克林的农庄,1929年对于怀特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在《纽约客》工作的他和大他六岁、有过一段婚姻和两个孩子的凯瑟琳结婚,这虽然让他的父母颇感震惊,但他说,为了找到她,我寻觅了好久,不过很是值得。同年,他的头两部作品也相继问世。
1937年,怀特希望能离开他长期为之工作的《纽约客》至少一年的时间,因为每周固定的专栏写作让他备感压力。他希望能体会那种“不怀着编辑的焦虑心情和劳作让一周的时间泰然经过”的生活,只有在自己想写的时候才动笔。他说,没等思想成形就非得把它们写下来,这太可怕了,而且我还持续不断地做了那么久!
1938年,怀特终于说服了凯瑟琳,举家搬到北布鲁克林,开始了乡村生活。在这里,怀特应《哈泼》杂志的邀请,为该杂志在乡村撰写每月的专栏,于是他就开始描写自己如何笨手笨脚地养羊养家畜,以及乡村生活的场景。对于这些日后结集成书的《吾之甘露》中的文章,怀特曾经在书信中自嘲地说“读者看了这些文章都半是羡慕,半是轻蔑”。
怀特极其热爱乡村生活,在他给朋友们的信中,有大量关于乡村生活的细节描写。在乡村生活中,除了定期要交的专栏文章,他有大把的闲暇时间可以用木瓦给粮仓盖屋顶、帮小鸡孵蛋,或是研磨思索曾经的某个想法。他需要这种间歇,期间不必为发表文章硬是写点什么,但是,丰富的乡村生活也为他提供了诸多灵感,有一天,他提着满溢的猪饲料桶穿过果园,《夏洛的网》的创作念头出现了——这本书后来成为他最富盛名的儿童文学作品。
在为《哈泼》工作了四年之后,怀特重新接受了《纽约客》的工作。与《哈泼》相比,怀特更喜欢《纽约客》,《纽约客》让他更感到轻松自在,而且那也是一本更为诙谐有趣的杂志。怀特发现,写日常小事、写内心琐碎感受,写生活中不太重要却如此贴近的东西,是他唯一能赋予热忱和优雅的文学创作,而《纽约客》恰好为他提供了这样的舞台。
在他的作品获得极大的成功后,怀特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个性,他认为,精神生活上最重要的秘诀就是简单。他一生中不断卸下各种包袱,只有写作和乡村生活才是他最钟情的。怀特不喜欢成为公众人物,他曾经多次表示:他可以答应写一本书,但不会答应去推销书,因为“书才是实质,而不是书背后的那个人”。他说:“很多作家对奉承、询问、交流很受用,他们乐意朗读自己的作品,喜欢在空白页上签名,喜欢喝茶交流……至于我,一旦作品完工,我喜欢忘掉它,然后去干别的事,在我看来,作为一名作家来度过一天是件愚蠢的事。”
他也推掉了很多邀请,因为对他来说,作为作家最好就是安静地坐着写作,随着生命尽头的不断接近,他越来越这么认为。他也不愿意为了配合出版商提出的宣传周期而推迟新书出版的时间,在信里,他有个巧妙的比喻:“我构思作品和羊生育羊羔很相像,足月时,我就分娩,哪怕外头在下雪……”虽然这样的拒绝有可能会让他损失两万美元,但他说,生活中除了两万美元还有别的东西,虽然数量不大……
我们沿着这本书信集的年代得以深深了解怀特的生活,也深深体会了作家一生的几个阶段。
到了六十年代,怀特和凯瑟琳也开始进入了老年阶段。1963年的时候,怀特在给朋友的信中表露他和凯瑟琳都陷入了写作的困境中。他写道,我俩都因事业停滞不前或进展缓慢而感到痛苦。凯瑟琳自《纽约客》退休后,一直想写一些关于园艺的文章,并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出版自己的作品,但作为一个长时期为他人做嫁衣的编辑来说,她的健康情况欠佳,作品的进展非常缓慢,对这一点,怀特感觉非常心痛。在那几年里,除了为杂志所写的时评之外,怀特也没有新的作品问世。
1977年,与怀特共同生活了48年的凯瑟琳因充血性心率衰竭去世,去世前几个月,凯瑟琳一直在帮怀特整理供其《书信集》所用的大量稿件。凯瑟琳去世后,怀特整理她的遗物和所有书籍、通信,有些捐给图书馆留档,他觉得那段日子非常艰难,一个人徜徉在旧宅里,凝望着空荡荡的书架,难以挥去那些记忆。他形容自己身处地狱边缘,除了吃东西还不错外,其他一切都很糟糕。1978年,怀特获得了普利策奖,但是对他来说,没有了凯瑟琳的陪伴,生活已无甚意义,无论得奖与否。她才是他一生最大的奖励。但是,尽管有那么多的不便需要适应,怀特仍在积极地生活,凯瑟琳去世几年之后,她那本《在园艺中登高前行》的书终于要出版了,怀特负责校对清样。而这本书后来所获得的好评,也给了怀特很多安慰。
在随后几年的书信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孤独的老人,他经常在信中流露出他对凯瑟琳的回忆,以及如何一个人度过那些漫长的时日。有时候回忆自己的年轻时代,怀特会充满感情说:“真不是开玩笑,世界就是你的乐园”。
到了八十年代,怀特的一只眼睛几近失明,他辞去了自己为《纽约客》写了56年的时评工作,这让他颇为不舍,因为就写作本身来说,写时文杂谈并未占去他太多精力,反倒成了一种寄托,让他熬过难受的早晨,并安定或稳定自己的情绪。但同时,他也努力实践着自己给杰克·弗莱明的建议:尽量多活几年,活得有点用处,活得开心,最好两者兼具。
1985年10月1日,怀特在缅因州北布鲁克林自己的家中去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影子中的女人
后一篇:逃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