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善良书》发表于《山西作家通讯》2011年第一期。
善良书
——读杨遥《耻辱书》
文/赵爱玲
耻辱即羞辱,侮辱。它是一种心理体验,生命个体因为自己在某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与行为方面和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几乎每一个正常人都程度不同地体验过耻辱这种感觉。感觉到耻辱,源于心底做人原则与尊严受到伤害。杨遥的小说《耻辱书》(刊于《山西文学》2010年第8期)基于善良,伤于自尊,矛盾尖锐对抗,而善良位居所有美德之首,最终自由与尊严给善良让路。
《耻辱书》从“我”在雪后正准备打猎,小孟来了,这个与“我”有几十年交情的朋友,大概以为“我”缺钱,给“我”揽了给一个叫韩冬风的大老板写传记的活儿。“我”
是无论如何对此没有兴趣,只对几十年来罕见的这场大雪和打猎充满想像,只想无拘无束地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小孟是铁了心想让“我”接这个活,他甚至忙着要给我收拾凌乱的家,当“我”看见他毛衣袖口上的线开了,一走路露出的袜子,磨得剩下几根细细的纤维,能看见脚后跟,我有些心酸。可是,朋友小孟已经拿了人家的三万元定金,已经给人家信誓旦旦地承诺了,这个朋友,只要“我”有什么事情,他总是挺身而出,有次还被人打断鼻梁。这次他也是想让“我”赚点钱,心一软,就答应了。于是,想像中的雪中打猎的自由让位于接下来三个月的埋头苦写。关于小孟的细节描写最终改变了“我”,也触动了我们坚硬外壳之下最柔软的部分。那就是见不得有求于人者的窘迫和艰难,怜悯同情时常会打破我们精心捍卫的做人的底线与原则。
当“我”昏天黑地和文字搏斗的时候,有人敲门。是表哥。他在大老板韩冬风的选煤厂干活被砸伤了脚,厂长李明没给他拍片子,只给了点止疼消炎药,留下500元。现在越来越疼了,拍片子显示有裂缝,表哥要“我”写个东西,要求厂里给他医疗费和误工补助。接下来,表哥连续来找他,想请他找韩冬风,可是“百无一用是书生”,我能做的只是一件大衣和几块排骨。当表哥所有要求都落空了,他要去法院告韩东风。他要争理,要讨个说法。再次来找“我”,表哥说这样的大款谁也不敢惹,劳动局一直在敷衍,告状无门,干脆背个炸药包与他同归于尽。当“我”埋怨表哥小题大做,养养就好了,值得吗?表哥大哭,你们都以为这是小事,可是我一天天不能干活,家里喝西北风?要死我非得拉个垫背的。读到这里,我能想像到在一些人看来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到了老百姓那里,其实就天大的事儿,因为这些看似小的事情,严重威胁到一个老百姓的生存,生存是第一位的。再想想那些时而突发的平民暴力事件,皆事出有因啊。一个平常百姓,但凡有了点麻烦的事儿,在一道道权利面前,往往止于时间和精力的耗费,妥协于生气不过。就连“我”也埋怨表哥“不可理喻”了。杨遥用平静的叙述轻巧地描述着当下平常百姓的那些看似小的事儿,难道不是你我的生活吗?你讲道理,那么首先要问自己,咱耗得起吗?怎么?还不服气?不服气你受着!表哥不服气是吧,不是越走越严重,越走越苍老,越走越没了耐心,几乎呼喊着要背着炸药同归于尽吗?杨遥叙述里透着调侃和冷峻的幽默,在阅读中,我不时发出笑声,自然是心酸的笑,因为我想到我们自己的生活,难道不是这样的吗?我与表哥有很多的相似,一根筋,认死理儿。也经常被他人笑,说我纯粹的傻孩子一个。
“我”在传记里设计了富翁的生活,感觉纯粹是恶搞。由于表哥的事情,我又怨恨韩冬风,在传记里让他得了怪疾,长了一身蛇鳞,作为对他的惩罚。意外的是,韩冬风很喜欢这本传记,把“我”设计的生活,作为他未来的奋斗目标。当问及怪疾,“我”愤怒地把表哥的事情说了,韩冬风马上做了妥善处理,提出修改结尾时,“我”不仅点头,而且打算认真重新写一本。韩冬风却表示喜欢那样的生活,并作为有生之年的奋斗目标。读到杨遥随心所欲的设计,我就又笑了,这次为什么笑,我自己也不清楚,反正就是想笑。而且笑出了声,在一旁玩电脑的儿子忽然扭过头,惊讶地说,妈妈,你怎么哭啊?我说我在笑啊,可是儿子坚持说明明听上去是哭嘛。真是的,我自己是哭还是笑,难道自己还不清楚吗?
为了朋友和亲戚,为了交差和泄愤,“我”写了一本耻辱书。当想到表哥的笑脸,炉火的热气,嫂子和孩子们围着他,吃零食,穿新衣,“我”有些欣慰。耻辱对于这些“欣慰”又算得了什么?为了这些,“我”得把这本书好好改改,改完之后,“我”去呼伦贝尔大草原骑马,“我”太需要那种自由和凛冽的寒风了。
小说里,我认为“打猎”“骑马”就是“我”和我们向往的自由生活,“寒风”是直面灵魂的自省与忏悔。可是,作为善良的“我”和我们,在改完这本书之后,还有更多的“小孟”和更多的“表哥”,“我”和我们的那些在卑微里生活的朋友和亲人们,那些在他人看来的小事,在他们则是生存大事的事情无穷无尽地存在着,“我”和我们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永远生活在责任与担当之中,永远不是为自己而活着。所谓的自由与轻松,总在“我”和我们的想像和计划之中……我忽然就想起了那个为了给山里孩子建学校出卖身体的女教师……很多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耻辱?怎样直面善良?又怎样正视我们的内心?
《耻辱书》蕴含着尊严同耻辱之间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二者统一、和谐的支点是善良。因为善良永远在“我”和我们的尊严和耻辱之上。所以,《耻辱书》何尝不是一本善良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