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讨论|“林嘉文事件”“吴谢宇事件”留给为人父母的思考有哪些?

分类: 艾凌视角(杂谈) |
家校讨论|“林嘉文事件”“吴谢宇事件”留给为人父母的思考有哪些?
近期有两则新闻震惊网络,引发为人父母者思考。
1、中青在线西安2月25日电:18岁少年林嘉文跳楼身亡,留给世人无尽惋惜。但在这个被称为“史学天才”的高中生看来,这样的离去并非是“草率的轻生”。
2月23日,夜半,林嘉文从高楼纵身跃下。常人眼里难以逾越的生死界限,他迈得平静又坦然:“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
他的离去,使他就读的西安中学高三某班的座位留下了空缺。而在之前,他是这所省级示范高中里的耀眼明星。学校、老师、家长都以他为傲——“我们将以林嘉文为教研案例进行研究,让更多‘林嘉文’式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就在两个月前,学校为他举办的新书出版座谈会上,校领导面对镜头如此表示。
自小,林嘉文就对历史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
他出生在西安,父母都是教师。“小时候背过很多诗词卡片,并从大人们的赞誉中感受到虚荣心的极大满足。”在小学,通过读书开启了阅读兴趣,并因风靡一时的《百家讲坛》结缘史学。
那时候的林嘉文,表现欲很强。他常常会翘掉本班的课,跟着阅读课老师到各年级的读书课堂,讲演历史方面的内容。
初中开始,“主攻西夏史和宋史研究”成为他的理想。早慧、“最年轻具有研究能力者”是资深历史学者对他的评价。而在同学眼里,他总是那么游刃有余,甚至被视为“神一样的存在”。
同学称他为“林老师”。虽然这个架着黑框眼镜的大男孩,有时不大合群,也有同学因为他“不爱打扫卫生”而不大喜欢他,但还是不得不从承认:他那么优秀,这让他的孤傲也变得“有理”。
当同级的同学们正为高考拼命,他却一边复习,一边出了两本书——《当道家统治中国:
想必最近几天大家都看到这篇稿子,
一个优秀的孩子就这样离开了,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当别人家的孩子还拥挤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路上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呵护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学会为自己负责。
孩子出现身心问题时候,怎么去求助?
这类学生的问题怎么才能得到扭转?
孩子们成长的路很长,我们从事家庭教育的路更长……
2、北大学生吴谢宇杀母
新京报讯3月4日:今年2月14日,福州警方发现受害人谢天琴被人杀死在福州市晋安区桂山路172号某中学教职工宿舍5座102单元住处内。经侦查,其儿子吴谢宇有重大作案嫌疑,现已畏罪潜逃。
福州警方发布通缉吴谢宇的五万元悬赏通告。
新京报记者获悉,犯罪嫌疑人吴谢宇就读于北大,于半年前作案后封死了住处,将尸体用塑料布层层包裹,还放入了活性炭吸臭。弑母后,还以母亲名义贷款百万。
另据多名吴谢宇同学称,吴谢宇高中时学习成绩优异,2012年进入北大经济学院。公开资料显示,大一、大二学年,其在北大均获取了奖学金。吴谢宇初中就读于母亲所在学校,2009年,吴谢宇中考取得了437分,是该校最高分。
据北大经济学院学生称,吴谢宇过去一年基本不怎么在学校,同学都在找他。他学习成绩很优秀,此前一直在考GRE,准备申请出国留学,但2015年年中开始便联系不上了。直至看到新闻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同学感到震惊。
北京大学官微通报称,“我们关注到网上流传的警方通告,对逝者表示痛惜,对家属表示慰问。目前警方正在对案件进行侦查,我们会积极配合并做好相关工作”。
这些案例让我深思:学生过激行为的问题的本质是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心灵的养料严重匮乏,不知道自己生活的目的是什么,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比如林嘉文在史学方面的研究据说达到博士的水准,他找不到活着的方向。他们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别人活着,比如吴谢宇唯母亲期望是首,在北大期间几乎事事给母亲汇报,他对待恋爱的偏离母亲所谓的主流价值观的巨大的压力下,他空虚的心灵承受不起这样的压力的时候
我想:家庭,学校,社会的多角度反思是必须的……
欢迎社会各界朋友,教师、家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可以将您的思考发到电子邮箱1457240652@qq.com河津市实验中学将会在微信平台发布大家的见解与思考,邮件主题栏请注明:家校讨论+题目,同时,本邮箱欢迎大家投稿荐稿,原创稿件的请注明“原创”与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