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反思:史学天才的去世留给为人父母的思考有哪些?

(2016-02-29 09:17:30)
分类: 家长学校(家校)

       教育反思:史学天才的去世留给为人父母的思考有哪些?

 

中青在线西安225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海华 实习生 周秭沫)18岁少年林嘉文跳楼身亡,留给世人无尽惋惜。但在这个被称为“史学天才”的高中生看来,这样的离去并非是“草率的轻生”,而是经过“对生死的深思熟虑”。

 

223日,夜半,林嘉文从高楼纵身跃下。常人眼里难以逾越的生死界限,他迈得平静又坦然:“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仅就世俗的生活而言,我能想象到我能努力到的一切,也早早认清了永远不能超越的界限……”

 

他的离去,使他就读的西安中学高三某班的座位留下了空缺。而在之前,他是这所省级示范高中里的耀眼明星。学校、老师、家长都以他为傲——“我们将以林嘉文为教研案例进行研究,让更多‘林嘉文’式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就在两个月前,学校为他举办的新书出版座谈会上,校领导面对镜头如此表示。

 

自小,林嘉文就对历史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

 

他出生在西安,父母都是教师。“小时候背过很多诗词卡片,并从大人们的赞誉中感受到虚荣心的极大满足。”在小学,通过读书开启了阅读兴趣,并因风靡一时的《百家讲坛》结缘史学。

 

那时候的林嘉文,表现欲很强。他常常会翘掉本班的课,跟着阅读课老师到各年级的读书课堂,讲演历史方面的内容。

 

初中开始,“主攻西夏史和宋史研究”成为他的理想。早慧、“最年轻具有研究能力者”是资深历史学者对他的评价。而在同学眼里,他总是那么游刃有余,甚至被视为“神一样的存在”。

 

同学称他为“林老师”。虽然这个架着黑框眼镜的大男孩,有时不大合群,也有同学因为他“不爱打扫卫生”而不大喜欢他,但还是不得不从承认:他那么优秀,这让他的孤傲也变得“有理”。

 

当同级的同学们正为高考拼命,他却一边复习,一边出了两本书——《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仅看书名,就令人称叹。而他的学习成绩,也依然一如既往地名列前。。。。

  

想必最近几天大家都看到这篇稿子,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出身于教师家庭的一个高中生,天资这么聪颖,在高中阶段就获得如此殊荣,怎么还能患得抑郁症呢?我想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到这样一个尴尬的地步,那么这个高中生的死去留给我们作为父母的有哪些思考呢?

 

我认为首先是当今的父母对于孩子的过高期望导致的孩子们只会一心读书,不会关心生活,不会调整自己的状态,遇到有心理困惑的时候,不会求助,不会超越自己,作为父母也不知道如何去帮助孩子,不懂得孩子的内心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这样的学生的问题的本质是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心灵的养料严重匮乏,不知道自己生活的目的是什么,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也就是说他们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别人活着,在巨大的压力下,他们空虚的心灵承受不起这样的压力的时候 ,就想着逃避的办法,这样的想法日日增强,终于在某一天到了极限,出现了人们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一个优秀的孩子就这样离开了,他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

1、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2、当别人家的孩子还拥挤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路上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呵护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情商得到提高,让他们学会为自己负责,为关心他们的人而活着,为这个民族贡献自己的才华。

3、孩子出现身心问题时候,怎么去求助?

4、这类学生的问题怎么才能得到扭转?

5如何对学生开展情商教育?

孩子们成长的路很长,我们从事家庭教育的路更长……

欢迎社会各界朋友,教师、家长、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可以将您的思考发到邮箱1457240652@qq.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