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安详心世界-艾凌-赵爱玲
安详心世界-艾凌-赵
爱玲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185
  • 关注人气:1,1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4月30日:诗德坊第四阶段教学设计推优名单

(2015-05-09 19:28:50)
标签:

情感

教学设计

推优

七年级

下册

分类: 家长学校(家校)

                                    2015年4月30日:诗德坊第四阶段教学设计推优名单

       老师们,第四阶段的学习与前几个阶段不同,要求以作业 的形式提交教学设计,并且由坊主进行批改。今天是最后一天,按照要求需要把老师提交的作业全部批改完成,同时要推荐优秀教学设计。坊主经过协商,现把优秀教学设计名单及推荐理由公布如下:

      姓名:张丽娜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二框《少年能自强》

      推优理由: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主体的理念和本坊“一课一例”的研修主题,制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完整并且设计合理,通过马云自强成功的典型事例设计具体问题,激发学生思维,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加以探究,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教学重点和难点较自然得以解决,并能结合学生具体实际,引导其对照自我学以致用和落实三维目标。

       姓名:赵爱玲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下册第一课第一站《步入新学校》

      推优理由: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方法得当,尤其是“我来当导游”环节的设置,密切联系校园生活,具体、贴切,具有实际指导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也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符合“一课一例”的研修要求。但教学目标表述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表述不当,应以学生为主体。但课堂结构还不够完善。

      姓名:郝珺

      教学设计: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情趣》

      推优理由:教学设计目标明确、全面,学情分析详实到位,将课前实践性学习与课堂上合作学习密切结合起来,采用正反对比和正面引导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了以学为主的理念和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特点。教学思路明确,层次清晰,环节完整,重点突出。但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学生课前小组活动的收获没有得到更充分运用,若能在“你说我做,情感升华”环节让各小组参与者谈谈自己的感受,做到首尾呼应会更好。

      姓名:闫志荣

      教学设计: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三课第二节《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推优理由:教学设计目标制定明确全面,学情分析详实到位,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设计巧妙。采用一课一例的形式,通过四个情境分析突出了重点,通过正反对比分析突破了难点,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反思分析,做到了讲练结合,以学为主。但前面四个情境的处理方法雷同,没有新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且比较费时,如果以情境组合式呈现后,通过题组处理会更好。

      姓名:任喜平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一框《“我能行!”》

      推优理由:三维目标明确,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内容完整,选取典型事例一例贯穿,设计问题层层推进,启发学生据此思考与探究,教师予以点拨与引导,较好的体现了以学为主的理念和本坊“一课一例”的研修主题,教学重点难点也比较突出,只是板书设计没有更好体现知识间的内在关系。

      姓名:任建青

      教学设计: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第二节第一框《生活处处有情趣》

      推优理由:教学设计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详实,师生活动丰富,通过“导学—自学—互学—悟学—练学”五个教学环节活动,逐层推进,在分析、引领、对比反思中有深度地、详略得当地完成了各环节任务,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一课一例”的研讨要求!


附:教学设计

       赵爱玲 《步入新学校》教学设计 

       闫志荣 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教学设计                  
       任建青七年级下册六单元 《生活处处有情趣》教学设计                     
       郝珺七年级下册第14课第1框 《生活处处有情趣》教学设计 

       任喜平 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二课第一框 《“我能行!”》

       张丽娜 《少年能自强》                    

郝双才 于 2015-5-1 11:47 修改过本帖。 2015-4-30 10:26 浏览 (8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