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荒凉的”
——读萧红《呼兰河传》第三章到第七章
赵爱玲
继续读《呼兰河传》第三章到第七章。
第三章:主要写了我和祖父之间的童年往事。寂寞而快乐。我的家是寂寞的,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快七十了。我的童年生活是寂寞的。我家的花园是荒凉的。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尤其是猪鸭掉进井里的趣事,猪鸭偶尔掉进井里,祖父给自己烤着吃,祖父不吃,说“我”牙小咬不动,让我先吃嫩肉,后来,没有猪鸭掉进去了,“我”就把自己家里的鸭子往井里赶,还鼓动小伙伴帮助赶,祖父知道了,说,回来,不用赶到井里,我直接给你抓鸭子烤着吃。“我”还不理解,没有掉到井里怎么烤?读到这里让人忍俊不禁。
第四章: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
第五章: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这一章,是这个小说里,我觉得最难过的。好好的淳朴敦厚,机灵乖巧,健康活泼的十二岁小媳妇,非得经过坡坡百般大骂才能“规矩”,吊起来打晕过去泼冷水,用烙铁烫脚心……生生把一个好端端的小姑娘逼得病了。结果不求医,只是一味跳大神,还用开水给小姑娘洗澡,硬是烫死了。人们的愚昧让人痛心。
第六章:我家的亲戚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第七章: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磨官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读这些章节,就像萧红在第四章写到的:我的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女人卑微的生命。让人叹息。说不尽的荒凉与悲哀。
在第五章和第七章,萧红还毫不留情地描绘了我国农村由于长期受到封建主义思想的统治而造成的种种弊病:盲目地反对革新和大多数人的甘愿当看客,以及喜欢虐待违反传统习惯的人与事,非常轻视做人的基本权利而可笑地敬鬼神。描绘出这种令人窒息的生活。
萧红用诗话的语言,散文的结构,构成一串凄婉的歌谣组成的梦幻诗篇。萧红把自己对生命的体验与感悟,孤独与忧伤、寂寞与怅惘,真诚地融入一篇篇追忆,透过浑朴简婉的笔调与洗尽铅华的轻淡词句,愈发烘衬出那个幽暗、冰冷的、令人窒息的时代……另方面又留恋自己记忆中的童年,对儿时的生活流露出一种牧歌式的情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