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询师成长有多远就会带来访者走多远
——咨询师个人成长学习心得
艾凌
这次报考心理咨询师实务技能学习,我没有选择在本省,而是选在华夏总部,我想主要原因是在这里我可以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同仁,果真如此,自从1月5日课程已开通,我就请求华夏的刘老师给我本届学员的QQ群,因为这样方便我们互通有无,合理掌握学习的进度,及时接受难得的网络督导,很快我就加入了一个华夏学员组建的华夏实务QQ群,在这个群里,我看到群主在招募个人成长小组,我通过提交申请表,加入了第二小组,我们在呱呱视频社区开了小组活动房间,定期开展个人成长小组活动。
咨询师个人成长学习分三个步骤,首先是网络课程共八门,学习期限三个月,规定每周一门,反复学习;第二是落地小组实践。组建小组,至少5人,定期活动,至少活动8次;第三,接受网络督导。申请网络督号,每月一次,每次三小时,网络督导开通半年。本门课程,是杨凤池老师亲自带领华夏团体小组活动的实录,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际操作性。我昨天晚上已经学完了八门课程,由于教材还没回来,按照进度我学得有点快,教材回来我重新结合教材仔细反复听课。那就先一睹为快吧。
另外我还学完了岳晓东老师主讲的咨询师基本功训练课程,因为1月13日晚上,岳晓东老师将进行网络督导,接受岳晓东老师面对面的督导,对我们学员来说是很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所以在接受督导之前,我得先把课程学好了。基本功训练课程主要有五中基本功:倾听反应,同感力,觉察力,洞察力,沟通力,通过做练习,我发觉自己的沟通力比较差。沟通力差反应了我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方面存在很大欠缺,个性直,不善于共同技巧,总拿心情直率作为借口,这是很要不得的。这方面是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我要多学习需多练习,主要是运用在现实生活里,首先从与家人的沟通开始。
感觉理论运用于实践很不容易,因为长期的惯性经常对自己的亲人说出言不由衷的话,老师以真性情对待,不能有效使用心理学的技术语言。比如上周女儿回来说暖水瓶丢了,我开口之前想着使用倾听反应和良好的提问技术安慰孩子,可是在现实反应完全不是这样的,我没等孩子说完就面质,你怎么能把暖水瓶放在食堂门口(去上课)一个上午?那不丢才怪了!你不会放在宿舍,打水的时候到从宿舍直接到水房吗?你懒呗,不想多走几步,放外面能不丢吗?说得女儿都掉眼泪了,唉,真是的。
还有,学了自我成长课程,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咨询中的瓶颈或者人际交往的弱势往往来自咨询师自我成长中特别是来自少年儿童时期在家庭关系中的一些曾经未完成事件的投射与反应。比如在我的姊妹六个中,我和死四妹一说话就是很冲的语气,而与其他姊妹说话语气比较舒缓,学了个人成长,我对自己进行深入反省和洞察,发现,投过现象看本质,从我们少年儿童时代分析,用精神分析理论可以解释,那就是小时候我大概在十四岁写了本十多万字的长篇童话,精心整理在一个十六开的练习本上,可是不久,这个本子不见了,我当时非常难过非常伤心,我花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写了那么多故事,像个电视剧本,还编写了主题歌词……后来我发现四妹用练习本正是我的那本童话,可是她已经把它裁剪成四分之一的小本子了。那时候小,不懂事,我狠狠地打了她……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可是一直是一个心结。我一接她的电话就很冲,我想应该源自这个心结吧。我想自己造已经原谅她了,她当时绝对是无心的,不懂得那个本子对我的意义,而我也对自己当时打骂她的态度很内疚。早就以为自己放下了,其实现在看来还是没完全放下,这不,反应在了说话上。我得把自己捋清楚了。彻底放下。
有时候,咨询做不好或者做不下去,很多时候是自己的问题没解决,个人成长不成熟导致的。同样都是咨询师,但是对同一个来访者的同样问题的提问方式和引导方向会不一样,理论和时间丰富,个人成长成熟的咨询师可以使来访者得到成长走出困惑甚至获得积极的人生态度受益终生,而有的咨询师由于理论知识匮乏和实践能力欠缺,个人成长不成熟,个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往往会把来访者引入误区,甚至适得其反,加重来访者的心理困惑。咨询师成长有多远决定带来访者走多远。
心理咨询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因为咨询师所要传达的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同时咨询师又要保持价值中立,要完全尊重和接纳来访者,咨询师要有宽厚和开放的心态。心理学起源于哲学,优秀的咨询师要多学习哲学和各种心理学流派。要掌握一两种擅长的疗法,比如认知疗法,叙事疗法,森田疗法,催眠疗法等。还要在某个领域有所专长,比如婚姻家庭,青少年问题等。我想我的重点是认知疗法和叙事疗法,领域放在婚姻家庭和青少年问题吧。不过看我自己在学习中的兴趣发展吧。凡事都是发展的,只是给自己先预先设定个发展方向。有目标才有侧重点吧。
心理学,学无止境,要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毅力,要广泛涉猎,其中多读哲学和经典心里著作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多看心理节目和心理电影,平时多加强自我觉察和洞察,多思考自身未解决事件,善于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所在。让知识、实践和自我成长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之前我徘徊在教师、文学与心理学之间,觉得要有所取舍有所选择。现在看来,我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觉察,我捋清楚了三者的关系,它们之间不在于取舍,而在于如何为我的人生快乐充实服务。做一个有价值的快乐的人,一直是我的生活梦想。教师是我的职业,给我生存与现实的价值感;文学是爱好和生活方式,丰富充实滋养我的精神,让我或入世或出世有一方世外桃源,但是有时候会导致逃避和虚无感,文学是我的梦想和远离尘嚣的理想的精神寓所;心理学是我终生研究的学习过程,它让我一直走在当下,正确面对现实,适应社会与人际,内心强大,收获实实在在的快乐和幸福人生,心理学是我在当下现实与烟火之中的永久的理性的家。
文学带我逃离现实,而心理学带我回归现实。我因此终于寻找到了一个精神的支撑点和结合点。教师,文学,心理学三者鼎立,形成稳固的人生。
不仅如此,最主要的是我找到了归宿。我可以因此拥有助人自助的能力,首先受益的是我的学生和家人,另外还可以到需要的人群做公益。感受和体验奉献带给我的人生最高境界的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