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锋演讲有感
2008年11月6日,省作协领导、省文学院院长、新散文运动的先锋张锐锋、著名诗人潞潞、著名作家张卫平来运城调研,参加调研的还有各县市部分作者。在大会上原运城市文联主席王西兰详细汇报了本地区作家创作的成绩以及存在问题。张锐锋院长做了精彩演讲。作为文学爱好者,我听了颇有感触。那就谈点心得。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学受到电视、网络的冲击,越来越走向边缘化。文学创作面临诸多困境。比如好作家的书堆放在家里,其实真正的文学作品在一定时期没有受到大众的青睐,是很正常的现象。美国诗人惠特曼最早的诗集据说没有卖出一本。但是在若干年之后,他的诗歌在全球范围几乎是家喻户晓。文学不是昙花一现的绚烂,而是在长期的实践之中慢慢体现真正的价值。法国历史学派把文化的价值分为三个时段来分析,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长时段表现为三维结构是立体的,中时段表现线条式,是平面的,短时段表现为点式,只是暂时的现象,比如网络文学制造的“**热”现象,大多转瞬即逝。当然我并不是否定网络文学。真正的文学有着长期不变的内在价值。即使不被当下人理解,但是通过一定的结构方式,慢慢释放能量,逐步转化为大众的营养,民族的给养,成为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鲁迅先生的作品,当时的大众不可能都去读,更不可能都读懂。但是通过文化精英的解读和阐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文学是寂寞的事业,浮躁的作者很难写出长时段的作品。所以做文学,就要耐得住寂寞。
张锐锋院长对作家有三点建议:
一、不要盲从,要独立思考,有创新能力。他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些虫子在花盆边缘的铁丝上爬行,后来越来越多的虫子跟着爬行,结果饿死了,其实离开大家绕圈子的铁丝,到叶子上就可以吃到虫子。艾略特说,传统是一条河,要不断地加入新鲜的成分。
二、作家要互相激励。文学就是在寻找同路人的活动。在茫茫夜色中,在孤独之中,探询周围是否有同路人的声音,这样就可以继续坚持,可以借力,尤其是向下学习,向后学习。比如说奥运记录都是被后来者打破的。后来这代表未来的方向。互相激励比批评更重要。打个比方,跳蚤跳得相当高,但是科学家把跳蚤放在有玻璃罩子的瓶子里,跳蚤跳至罩子的高度就停止了,科学家再把罩子放低一些,跳蚤跳得高度又会降低,到最后跳不起来。
三、阅读很重要。要形成推荐阅读的圈子,彼此启迪。这样可以拓展视野,甚至可以使自己突破困境,找到方向。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有一群人从来没有走出过沙漠。他们总是从也个地点出发,经过无数次跋涉之后,结果又回到原点。后来,一位探险家告诉他们,黑夜朝着北极星的方向走,白天休息,像这样一直朝着北极星的方向走下去。结果,这些人走出了沙漠。人生的第一要义就是确定方向。有时候只靠个人是无法走出去的。对于作家,寻找方向的最好途径就是阅读。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极大地增进了文明发展的宽度和高度。我们有优秀的小说《红楼梦》有元代的戏曲,但是我们没有产生托尔斯泰,安徒生,莎士比亚……也没有产生像法布尔一样终生观察昆虫,毕生以崇尚自然为主体创作的人。中国文化强调文以载道,强调自然的人格化,这就使中国作家退回到民族叙事的狭小视角。因此往往没有西方作品更能震撼人的心灵。所以,我们要有全球视野、国际视野。判断任何一个小问题,必须考虑全人类普及价值,站在全球坐标系上考量某个虚构的情节是否具备充分的价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