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酸枣树
——写给小白
“这种野生的植物,用尖利的刺芒维护着生存的权力,深埋的根茎,穿越厚厚的黄土,吸取有限的水份,在人们不断的砍伐下顽强地蕴育新生的嫩芽,伸展弱小的枝叶,在孤寂的荒垣,在漫漫黄沙间,静静挺立。”
——摘自小白散文《酸枣树》
1
小白(笔名零凌)是我的四妹,她和三妹是双胞胎,因为出生一段时间还没有名字,姥姥根据她们的肤色随口说:“小三黑点就叫小黑,小四就叫小白!”
母亲的奶水严重不足,勉强只够一个婴孩压饥,无奈之下,母亲用米粉、藕粉、土豆粉喂养她们,小黑逮住勺子就咕嘟咕嘟地喝,可是小白即便是饿得哇哇哭,也是非母乳不吃。出生三个月小黑被老奶奶抱去抚育,小白则独自享用了母亲的乳汁。用母亲的话说,小白体质弱,比小黑娇气。小白三天两头感冒发烧,夏天热了她出痱子,稍微凉了她出风疙瘩,母亲背着她到处求医问药。有户人家想抱养她们之中的一个,母亲说,还是抱小黑吧,小白娇弱,我不放心。被抱的当日,母亲反悔,小黑小白有幸未被拆散。
长大了的小白,白皙柔弱。但是她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很小的时候,她就会自己梳小辫子,洗衣服……她喜欢花草鸟兽,喜欢做各种小实验。那时候,我又有了两个妹妹。大人忙于庄稼活计,我们就像田野的小草,顺着天气自然生长。父母也从不过问我们的学习,吃过饭,该上学的上学该玩的玩。
我比小白大四岁,是大姐。小时候,我和她之间好象前世有仇恨似的,动不动我就找她的茬,向她挑衅。她自然不是我的对手,每次她都哀求我:“姐姐,你的童话已经被我撕没了,你打我骂我也没用啊……”也怪自己不懂事,一听她这样说,我就越发生气,揪着她打,她却不还手……事情是这样的,我花费半年时间写的长篇童话故事《猴子和兔子的故事》(七、八万字),放在箱底珍藏,有一天,我无意之中发现我的书稿被她裁剪成小本子使用了,当我发疯般地夺过来时,已经只剩下残缺的几页了。从此,我看见她就像见了敌人。现在想来,当时我真的很傻,小白,对不起,是姐姐没肚量。
小学毕业的暑假,小白和一帮辍学的女孩子溺在一起,一整天不回家。几乎每天都要爷爷、妈妈到处找才回来。上了初中,因为学不进英语,她开始逃学。家人发现的时候,她已经逃学多日。爷爷反复送她去了三次学校,每次都是爷爷还没回家,她早已经溜回了家。无奈之下,家人默许了她辍学。那时候,她十三岁。家人为了让她重新返回学校,就故意让她跟着大人整天在土地里忙活,故意把重活累活给她。只要她主动喊累,家人就会有借口让她去学校。正值掰玉米的时节,她背着篓筐在玉米地里一个一个地使劲掰,因为不懂得用力,掰不动她就用牙齿咬……交错的玉米叶子划向白嫩的她,脸上胳膊上到处都是细长的划痕,一出汗就生疼……爷爷见她疼得咧嘴,就问她:小白,不去上学,那你一辈子就是做庄稼了,你受不了就回学校去。小白坚决地说,不悔,我高兴做庄稼。爷爷再问:以后你姐姐妹妹们出息了,你不眼热不后悔?小白说,不悔!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家家户户几乎都养着猪、牛,除了农活,小白每天都和伙伴们到几里外的河滩割草。篓筐塞得铁实,然后用高草竖插在篓筐顶部周围,中间再塞满草,这样一筐草就相等于他人的一筐半草。回家的时候,小白总是歇歇走走,一个人起不来,总要伙伴们帮忙抬箩筐。伙伴们都笑她,傻呀,塞那么实,背起来累,塞虚些,轻松。小白抹把汗说,我家两头牛,吃草多!那天,我放星期回来的路上正好碰见了她。她正坐在石头上歇息,我赶忙下车,努力要把篓筐放在自行车后座。可是草筐像有千斤重,任凭我怎么搬它也纹丝不动。小白笑笑,伸出双手说,姐,还是我来。我说,一起来!就在那一刻,她的一双手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目光,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粗粗的关节,指甲和手指被草汁染成墨绿色,手指上是一道道的割痕,结痂的疤痕……小白曾经是我们家生来就最娇弱白嫩的女孩子啊……
就是这双粗糙的手,在烈日酷暑之下,在漫漫黄沙中,在泥土杂草里,在锅台灶间,用平淡的心境,以小学文化,痴迷于文字,写着诗歌和散文,孤独歌吟……
2
小白最初的写作是诗歌。谈起写诗歌,小白说缘于我随手放在家里的一个特殊日记本——《青春诗历》。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高三的时候,无意中在校门口的地摊上买了本《青春诗历》,我当时并不喜欢也不懂得诗歌,之所以买它是因为这本装祯精美诗历可以做日记本。红色的板制封面,每天有一首自由体诗歌,诗歌的背面上有日历下有日记空白页面。我的日记比较长,不到两个月就写满了诗历,至于其中的诗歌我并没有多少印象。
没想到,这本诗历被小白翻出来,居然成为她枯燥生活的珍宝,从此改变了她的精神生活。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的家乡,电视还很稀有,农闲之余,同村的小伙伴们喜欢到村委会的电视房看电视剧。而我的二妹喜欢阅读和写诗歌,逢集的日子,她和小白卖完大蒜,就带着小白去书店买一些杂志或者诗歌,比如《青年文摘》、《读者文摘》《女友》,席慕容和汪国真的诗歌……也许是环境影响人,当初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小白也喜欢上了阅读。但是她不喜欢席慕容和汪国真的诗歌,她认为这些诗歌要么朦胧忧伤要么直白没诗意。她说当看到《青春诗历》,读了第一首诗歌之后,她就迷上了诗。她最烦分段落和标点符号了,她感慨地说原来文学还有这样自由的文体,原来诗歌可以这样自由地抒发心情……
小白刚开始并没有想到要写诗歌,只是喜欢读诗歌。她因为喜欢得不得了,反复读反复体味,居然在一个月内把365首诗歌背得烂熟。烧火做饭的时候,她对着炉火读诗歌;洗衣服的时候,她对着溪水背诗歌;锄地的时候,她对着麦苗诵诗歌……母亲说,小白,把这功夫用在学习上,还有啥学不会……说归说,母亲心里高兴,她知道她的两个女儿虽然不上学了,可是书没离过手。别人的闺女有空打牌看电视,她的女儿在读书写诗,别人的闺女有钱就买穿戴,她的女儿全都买了好书。母亲最心疼的就是二和四俩闺女,那四个都在上学,二和四俩闺女在家可出死力了……
小白的诗歌基本是“口占”,有了灵感先是出口成诗,然后快速记下。
记得一个夏天的夜晚,我们姐妹六个躺在院子里的凉席上聊天。小白忽然来了诗兴,随口吟诗:
夏 夜
指甲盖般的星空
让我想起萤火虫
在夏夜闪烁
村头的古槐树下
摇动的蒲扇
引来缕缕凉风
奶奶那十万八千里的故事
把我的心路弯曲
如水的月光下
蛐蛐低吟
唤起我甜蜜的梦
(小白十四岁的诗歌)
那天没电,她从黑暗之中摸索着起来,到房间点亮灯火,找来纸笔飞快记下她的诗歌。那一年,她写了200百多首诗歌。她的枕边有本我们小时候使用过的破损的新华字典,不会写的字,她坚持自己查找,从不问人,她说这样印象深刻。
在小小的乡村,幸好小白有她的二姐(我的二妹)的陪伴呵护,她们每天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后,享受诗歌带给她们的快乐和激情,她们趴在床头读诗歌写诗歌讨论诗歌,有时候还会因为表达方式不同而发生激烈的争执。在80年代中期,物质还不宽裕的山区小村,没有几人能够理解这样一对忘记疲惫忘记烦恼忘记窘困的花季姐妹对诗歌的痴迷(写到这里,作为亲历者,我的眼睛湿润了,不能自已),她们像贫瘠荒野的酸枣树,相互依偎,寂寞挺立。
诗歌是她的宣泄,也是快乐:
山孩子/手拿针/星星点点/缝一片希望/一段感情/一种境界/一种诗意
山孩子/汗衫一甩/肩负一根沉沉的绳索/咬牙登向坡顶
山孩子/扶犁拖耙/一片深情/一支歌谣/一种永恒
……
——摘自小白十四岁诗歌《山孩子》
醒
收集了所有的日子
来摆弄生活
五味汤下肚
直到
透明的液体从血管输入
灵魂得到进一步洗涤
——小白十四岁诗歌
有时候,小白读了杂志,对一些故事有感而发,也会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结局
泪落了
再也没有收回来
第二年,在落泪的地方
长了株苗 带咸味
还开了花
后来花落了
也没结籽
憎
整整一个夏季
泪水把罐积得满满
不知怎么
泪结了冰
罐也破了
——小白十四岁诗歌
以上例举的是小白最初的诗歌。翻阅她十四岁的诗歌,我们无需用诗人的水准去品评遣词造句,无需用挑剔的眼光去审视一个十四岁孩子用文字表达的淋漓快意。
1997年,我把小白这些随手写在练习纸背面上的即兴诗歌,收集整理起来,将它与二妹的诗歌合出了一本诗集《雨天的故事》,现在看来虽然简陋粗拙,但是我很欣慰我能够为她们做这些事情。我不想让这些记录小白成长足迹的诗歌如我最初的童话一样遗失在岁月之中,从此再也没有了踪迹。
小白,如果因为我的童话遗失导致了我们童年的矛盾,那么就让我手捧这本《雨天的故事》,表达我的深深的歉意吧。一切因书而结,一切因书而解。
小白,因为文字,我们不仅是血缘亲姐妹,而且是心灵相通的文友知己。让我们姐妹一样的拥抱,让我们文友一样的握手。
3
十七岁到十九岁期间,小白学习了裁剪,然后展转到一些服装厂做工。
大二的暑期,我去看望她。一个山沟里,名义上叫服装厂,其实是私人作坊,是当时的“三五三四”军工厂为了赶工期,给一些关系户揽的活计。这些关系户就是当地的农民,他们在自己家安置几台缝纫机,然后雇人做衣服,一件七毛钱,非常廉价。我翻山越岭终于找到了她,院子在一个山窝里,周围是荒地,没有其他人家。在一个大约2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有五架缝纫机在“噔噔噔……”地刺耳地轰鸣着,一股呛人的机油味,夹杂着夏天的汗臭和脚臭味,扑鼻而来,我多次恶心干呕……小白一边踩着机器,一边说:因为是计件,除了吃饭睡觉,大家整天都在这里面忙碌,她说能够多做几件就可以多挣点钱。我刚才在山下吃的一个饼子,居然相等于小白做三件衣服的工钱!我在学校的生活费又是小白熬了多少个夜晚做了多少件衣服才挣来的啊……这是怎样的环境,单调而枯燥,没有语言的交流,只有机器的轰响,手中只有绿色的布料,面前是成堆的衣服,白天、黑夜,夜以继日……
一个女孩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啊。生活的闭塞和简陋,使她没有机会接触美丽和爱情。正因为如此,她的诗歌里没有爱情,是孤独心灵的歌吟。
小白20岁的时候经人介绍认识了安,安和小白完全属于互补型的,小白高挑白皙,眉目清秀,安矮胖乌黑,眉目粗糙,很不相配。全家人没有一个人同意,要个子没个子要样子没样子要房子没房子,图他什么呀!不行!小白虚岁才20岁,慢慢挑选,凭什么要这么一个又黑又矮的胖子?可是小白没有当场回绝,只是说看看吧,人不可貌相。
因为小白虽然没有答应,但是也没有拒绝,安知道我家缺人手,有事没事就开着拖拉机来帮忙。他好象有神机妙算的本事,只要家里忙,他总是第一时间到达。刚开始他来了,我母亲不理会,很冷淡,慢慢地,母亲给他递烟端茶水。安就立刻请人说媒订婚。家人最后问小白,以后看见你姐夫妹夫长相俊,不后悔?她摇头。小白当时想,小时候,母亲和她体质虚弱,家里又都是女孩子,没劳力,母亲一遇到农忙或者孩子病了,就说以后六个闺女找女婿最好找一个开拖拉机的,找一个当医生的……小白认为找个白白净净的书生女婿,不如找个壮实的能抗得起活的,对自己和娘家人好的男人。女儿找婆家按理说应该开心才是,可是家人依然不甘心,心里堵。媒人出门的时候,家人说,小白婚姻不可勉强,不痛快就推掉,咱有选择的权利和机会。小白没动。母亲叹气。一家人脸上没一个有笑容。
忽然有一天,媒人传话给我家,安出事了。安在镇上的钢铁厂工作,出了事故,右胳膊被钢板压断了,由于抢救及时,骨头接上了。媒人的意思很明白,如果女方想退婚就退吧,他们没说的。亲友都劝我们退婚,胳膊伤了骨头,即便是好了,也不能够干重活了,庄稼人要的就是力气啊。家人也说,本来就不痛快,现在这样就更不行了,坚决退婚!小白不说话。大家都用眼睛质问她,退不退?小白说,人家正在落难处,咱这个时候说退婚,太不地道了,等他出院了,再说吧。安一出院就开着拖拉机来了,正好牛圈的粪满了,小白让安掘粪再送到地里。小白请父母在一边观察,只见安挥动双臂有力地铲粪,小白说,他好好的,没问题。既然小白这样的态度,父母也不便对婚事有什么异议了。
小白的婚姻正如中国许多传统婚姻一样,先结婚后恋爱。她的婚姻虽然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但是因为给予和感动,所以平实而绵密。
我想每个人步入婚姻,都有他寻找幸福的理由。当婚姻具体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时,爱就升华为:冷时的一条围巾;上班前的一句叮咛,漫漫长夜里相拥的臂膀......当我们为生活的琐事而困扰时,爱其实已像阳光撒满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此时,我们已远离轻狂年少,多了一份温柔少了一份浮躁。走入婚姻,在平凡的生活中学会感动和给予.....
——摘自小白散文《步入你为我搭建的婚姻》)
早饭是我和安子做的,很简单的小米粥焐馒头、西红柿炒蛋,还有他拿手的烩菜。安子招呼两个孩子吃饭语气是那样纵、惯,这让我觉的今天的他有点怪。刷碗时他俯在我肩头说:“我们爬山去。”爬山?现在可是初春,山上枯枝秃岭实在没什么景可看,况且孩子不以为我们傻才怪。可能我的神情有点怪异,安子笑着:“就我们俩……”
我偎在安子的臂弯听春对大地的呢喃,寻微风留下的痕迹......悄悄地似乎一切都在回归。在山岭的顶端,我们坐在一簇枯蒿上遥望我们淳美,而安祥的村庄,讲述我们的曾经,走入我们彼此的内心……
——摘自小白散文《找点时间,我们爬山去》
他们有一双健康可爱的儿女,学习优秀。安依然在钢铁公司上班,小白依然痴迷于文字,不仅写诗歌还迷上了散文,她做什么都执着认真,由于工作负责具有创新能力,她已经在一个大型的塑料编织企业担任管理者。他们夫妻俩打拼十年,建造了五间二层别墅。为了方便写作,小白购置了电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她由于肯钻,很快就掌握了网络基础,可以熟练使用电脑。网络开阔了她的视野,使她与外界有了更多的联系和交流。她的诗歌散文开始在一些知名的文学期刊发表,她的诗文在一些文学论坛被制作成专版……
她快乐而单纯,真诚而善良,她的笔端流淌的是爱。对亲人的爱,对周围人的爱,对国家和社会的爱。爱,是她文字的源泉。
仅仅只是一颤吗/如花的生命便随风而逝/ 四川的震区啊-——你是留在祖国心头的一道伤痕/有多少泪水/就有多少祈福 ……
让我们手握手/用血浓于水/温暖乡亲受伤的心灵/灾区的亲人啊——你们的痛就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的痛/每一滴泪都打在祖国十三亿中国人的心尖/每一份关切都是来自家的温暖……
——摘自小白诗歌《写给我震灾中的祖国》
小白在《疯女人》里写到,当她把旧衣物送给一个疯女人之后:“后来上班每次经过吕家门前,坐在门墩上的疯女人都会站起身朝我傻傻地笑。每个人的内心都心怀感激,只要你做过就一定能读懂,就如我终于明白:给予有的时侯并不是施舍而是分享。”(摘自小白散文《疯女人》)
过早经历艰苦的生活,小白对生活的理解和禅悟多了一份冷静和淡定,多了一份知足和感恩。她能在磨难之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那棕红色的枝杆上,绿色的叶茎有序地排列着一对对牙齿型的椭圆的叶片,质感而油亮,簇拥着淡黄色的小花,像黑暗中闪耀的星星灵秀而美丽。厚实的叶片脉络清晰,聚集的水份抵御着风尘和干旱,随风摇曳,吹奏着土地最灵动的音符。”(摘自小白散文《酸枣树》)
每次回家乡,透过车窗,最早迎接我的就是零散在故乡山头的那一棵棵酸枣树,让我想起小白,想起母亲,想起无数默默扎根于泥土的可爱的朴实的坚毅的女人……
2008-5-31-07:44:3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