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  父亲

(2008-02-12 03:16:18)
标签:

文学

原创

随笔

情感

父亲节

母亲

家庭

教育

亲情

冰雪凌

分类: 休闲美文(散文)
   写给我的父亲:               随笔 <wbr> <wbr>父亲             

                                   父  

                                  文/赵爱玲

    父亲是铁匠。三岁丧母,十三岁学艺,20岁结婚,养育六个女儿,培养了四个大学生,这是父亲的履历。

    父亲年轻的时候,干农活就一个字:“狠!”每次天不亮就出去,饿了啃干粮,完工了才回家。等不着他回家吃饭,母亲总是埋怨:“不等了,咱们吃!”可是,父亲一带我们出去劳动,就按时回家。他担心我们吃不消,干一会就招呼我们坐下休息,喝点水,吃点干粮,给我们讲有趣的故事。在我们眼里,父亲是“故事王”,和他出去干活不觉得累。

    我们虽然出生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70年代,但是我家的生活还算安逸,吃得饱穿得暖,学习用品要什么有什么,没有感受到一般人所谓的艰难。爸爸一个人养活包括老奶奶爷爷奶奶(父亲的继母)在内的11口人的大家庭,这要归功于父亲的勤劳和活泛。

    父亲种的庄稼是村里最好的,地里几乎没有一根杂草。遇到雨雪天气,不能下地干活,他就在阴暗的铁匠铺打造各种农具和建筑用的铁钉。我和妹妹们一边做作业一边轮流给父亲拉风箱。在这个不到5平米的小铺子里,冬天还好,夏天就闷热难忍了。没有形状的厚铁块,在炉火中煅烧,然后父亲用钳子夹出闪着火花淌着铁水的红铁,“磁啦”一声,放入水中淬火,接着左手使钳,将铁片置于铁砧,翻转,右手用锤,“叮叮铛——叮叮铛……”有规律地反复锤打……废铁由厚到薄再到成型,就这样,一锤一锤打磨而成精致物件。炙热的气温和炽烈的炉火,使父亲汗流不止,浸湿地面……父亲被飞溅的铁水烫伤是经常的事情,他从不当一回事,像抹去灰尘一样擦掉铁水。有一次,伤了眼睛,幸好没有伤到眼珠,但是眼部肿得像馒头……由于父亲的手艺精湛,名扬方圆数里,定货不断,活期又紧,所以父亲往往昼夜不息。

    农闲时间,遇到雨雪以外的天气,他就装载又高又满一自行车大蒜(当地土特产,我们的主要经济作物),到百里之外的县市,走街串巷地叫卖:“卖大蒜喽,峪口白玉蒜!”大部分蒜农都选择坐在家里以适当的价格让蒜贩子收购,而父亲总是自己零卖,虽然辛苦,但是可以卖个高价。卖完自家的他又开始收购他人的大蒜。在严寒的冬日,他舍不得吃一碗热面,啃口又硬又冷的干粮;在炎热的夏日,他舍不得吃根冰棍……他就这样一分一分地挣着辛苦钱,使这个大家庭衣食无忧,使六个女儿各个接受教育。父亲的勤劳是出了名的,他一直卖蒜到除夕,要贴对联了,父亲才回来了……因为赶远路,父亲总是凌晨四、五点就出发,经常是夜里十一、二点了才回来(父亲知道爷爷等着他,母亲盼着他,所以他有个习惯,不论多晚他都会赶回家)。有一天夜里,下起了暴雨,过了凌晨,父亲未归,爷爷、妈妈还有我,都坐在门口等,后来,爷爷说:“玲,你们带上伞到村口接接你爸,他肯定正在路上……”我和母亲一直接了大约十里路,还是不见父亲的影子,我们想返回家,可是又担心父亲也许就在前方某处呢,就再等一会,又再等一会……后来,母亲说,回吧,爷爷在等着,不要让爷爷又担心咱……果然,远远就看见爷爷披着雨衣提着灯笼坐在村头娘娘庙檐下……爷爷说,回去睡吧,下了大雨,土路泥泞,你爸肯定歇下了……那夜,我一直没合眼,偷偷抹眼泪,望着窗户盼天亮……

    春节,是一年之中辛苦劳作的人们休息的日子。可是父亲一天也不闲着,他岁末之前就贩了芝麻糖、糖葫芦,每天早起,去赚孩子们的压岁钱。每天晚上,和父亲清点那些硬币、一角两角的纸币……我们这个大家庭的生活,我们的学费,就是这样被父亲一分一角地积攒而来的。

    父亲一年到头都在忙碌,不懂得享受生活,生活也不能够自理。不会洗衣,不会做饭,不知道吃不知道穿,离不开母亲的照顾。父亲从不过问我们的学习,每次开学的时候,父亲把学费给我们,只说一句话:“上到哪我供到哪,考不上就回家种地。”我们各个学习优异,先后有四个上了大学。我和在家的俩个妹妹喜欢阅读和写作,俩个妹妹出了诗集,我也即将出版文集,仔细想想,我们对于文字的爱好,与父亲给儿时的我们讲故事不无关系。

    如今,我们都有各自的事业,多分散在他乡异地,有了美满的家可爱的孩子,而且都有了自己的房子,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我们希望把父母接来一起住,可是父亲还是闲不下来,坐不住。年迈的父亲依然是起早贪黑,在土地上忙活。

    2006年9月的一天,老家盖楼房,虽然已经全部承包出去了,父亲因为开心不顾大家劝说,巡视工地。天黑收工的时候,他突然晕倒,大汗湿透了衣服,面色苍白,身体冰谅,脉动停止了……父亲,您不能就这样去了,您想要的手表,女儿还没有来得及买,新房子您还没住,您还没喝女儿为您磨的第一杯豆浆,武汉的三妹家您还没去过,女儿带您旅游的愿望还没实现……您不能就这样走……父亲!

    因老家的妹夫和妹妹们在乡村医生的指导下现场处理方法得当,及时送往大医院抢救,终于把父亲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父亲被诊断为心肌梗死,需要好好静养。

    我们都担心父亲一时转不过弯,看到农活就闲不下来,于是说服父母,轮流到城市居住,让他暂时离开土地,想让父亲明白他已经不再是年轻时候的父亲了,干活要趁劲,不要强抗身体。刚开始他吵着要回家,说憋得慌,一段时间之后,父亲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生活。他看电视,读书报杂志,下棋,打牌,定期洗澡……学会了用洗衣机洗衣服,居然还学会了做各种饭菜!而且还比我的母亲做得好,他还给我们做刀削面呢,他端着面团,“唰唰唰”地削面,像玩飞刀!他给小妹带孩子,一小勺一小勺地喂孩子吃饭……这些可都是他从来没做过的。没想到,我那抡了一辈子大铁锤的父亲,也会做如此精细的活!国庆期间,小妹夫妇开着私家车带父母去省城旅游一周,父亲指着一大堆照片开心地给我和孩子讲老虎、狮子……他说:出去可是大开眼界了,我想开了,老了干不动了就要会玩啊!我特别佩服我的父亲,他能够随着年龄增长适应完全不同的生活,拿得起放得开,很快接受新事物。老公只是稍微点拨了下,父亲就学会了玩电脑游戏:飞车,斗地主,五子棋,面对面象棋……他在我的指点下,坐在电脑前,津津有味地阅读我的网络小说……

    2006年腊月十一日,是父亲的生日,二妹(招赘在家)和四妹来小妹家给父亲过寿,看见小妹给孩子买的少儿版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爱不释手,流露出羡慕的神色,父亲看在眼里,明白喜欢读书的二妹是想给儿子读。待二妹回家后,父亲每天早上5点起床,坐在写字台前开始抄书,小妹夫说不用抄,喜欢就再买一套好了,可是父亲说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手和脑,坚持不让买。不到半年,父亲一笔一画抄完了整整十本书!当父亲托我把完整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手抄本带给二妹时,我恭敬地捧着父亲用针线钉好的一本本手抄书,一页一页地翻阅着,那些工工整整密密麻麻的字,我那老眼昏花的父亲是怎样在灯下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出来的啊……   

    今年冬天,家乡的大蒜无人收购,发芽成灾,一过春节,就会腐烂掉,一年的劳动就会化为乌有。二妹夫妇工作忙,父亲就开着三轮摩托车,和母亲一起把二妹的数千大蒜辫分几次运到县城,住在姑姑的儿子家,冒着50年不遇的大雪,走街串户,卖完所有的大蒜,一直到腊月29日,才赶了回家……

    2008正月初二,按照风俗,是女儿们回娘家的日子,除三妹远在武汉,遭遇雪灾不能赶回家外(三妹三月份回家要接父母去武汉小住),我们姊妹五个带着老公孩子一起回娘家团聚。孩子们在崭新的二层楼上嬉戏,女儿们陪着母亲在太阳底下聊家常,女婿们陪着父亲在院子里打牌,哦,你看,父亲好象揭着了好牌,正偷偷地乐呵……

                                 2008-2-12 – 3: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