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底:从大观园里的对联看名著《红楼梦》之一

标签:
大观园《红楼梦》元妃省亲省亲牌坊后宫 |
分类: 寻根问底 |
小屋清风/文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是大观园正殿的对联,匾额云“顾恩思义”,皆为为元妃回家省亲时所题。
大观园是贾府为迎接元妃省亲而专门修建的。《红楼梦》载,元春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专家分析,大观园是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清净女儿之境,是宝玉和金陵十二钗的女儿国,是太虚幻境的凡世化身,天地间至情至性、至美至圣的所在,凝结了小说的意淫、女儿尊贵、青春叛逆、正邪两赋、诗意生活、理想新世界、青春儿女真情及情之悲剧等思想旨意。
大观园里的建筑有:省亲别墅、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稻香村、秋爽斋、暖香坞、蓼风轩、缀锦楼、紫菱洲、栊翠庵、滴翠亭、藕香榭、凸碧山庄、凹晶馆、红香圃、芦雪庵、蜂腰桥、柳叶渚、嘉萌堂等。省亲别墅又由省亲牌坊、正殿顾恩思义殿、大观楼三大部分组成。大观园规模宏大,景致绝佳,在皇宫中见过大世面的元春都赞其是“抱山衔水功夫精”、“天上人间诸景备”。
省亲牌坊:是曹雪芹《红楼梦》笔下大观园中的一处宏伟建筑之一,由汉白玉雕砌而成,高8米,宽11米,巍巍耸立在沁芳池北岸,含波抱水,洁白如玉“龙蟠螭护,玲珑凿就”,高大宏伟,浑厚凝重,是省亲别墅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最具大观园景区形象特点的建筑。其正面是赤金的文字,正上方书“省亲别墅”,由元妃省亲时题写,两侧分别为“玉津”、“芳岸”。背面正上方书“国恩家庆”,两侧分别是“云影”、“波光”。“国恩家庆”应是出典清朝纪晓岚应乾隆要求所写“国恩家庆,人寿年丰”。
牌坊是我国古建中一种门式纪念性建筑物,省亲牌坊既显示出省亲别墅的华贵庄严,更暗示出大观园仿佛是人间“幻境”。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见到这个牌坊就磕头,聪明的刘姥姥指着牌坊上的四个字说,这不是“玉皇宝殿”吗?众人笑得是拍手打掌。
贾元春被皇帝选入宫中以后,因贤孝才德,被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为贤德妃。经皇帝恩准,正月十五上元之日回府省亲。有关她题写匾额、对联以及“赐名”的过程,作者在小说第十八回“隔珠帘父女勉忠勤搦湘管姊弟裁题咏”中做了清楚的交代---
元春省亲,“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贾母率众人将元妃接进“大观园”。贾府上下欢欣忙碌,特别是元春一手搀着贾母,一手搀着王夫人,心中充满了喜悦。漫步观赏大观园以后,元妃把这个园子正式命名为“大观园”。接着,贾母全元妃留下些豪默,以望后人寄托。元妃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按其书云:“顾恩思义”匾额,正殿一联曰:"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写了匾额和对联之后,又为大观园题了一首绝句,即为这首《题大观园》:“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
随后,元妃还做了不少工作,“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蘅芷清芬”赐名曰“蘅芜苑”,“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正楼曰“大观楼”。面飞楼曰“缀锦阁”,西面斜楼曰“含芳阁”,更有“蓼风轩”、“藕香榭”、“紫菱洲”、“荇叶渚”等名,又有四字的匾额十数个,诸如“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等名。又命旧有匾联俱不必摘去。于是先题一绝云:“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 芳园应锡大观名。”写毕,向诸姊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 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异日少暇,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以记今日之事。
紧接着,元妃现场评点了宝玉的才情。她说,“喜宝玉竟知题咏,是我意外之想。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必得别有章句题咏方妙。前所题之联虽佳,如今再各赋五言律一首,使我当面试过,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然后,她也给妹辈布置了选题,即”各题一匾一诗,随才之长短,亦暂吟成,不可因我微才所缚。”
那么,元妃为顾恩思义殿正殿所拟的对联“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到底是什么含义,其中包含这位皇妃与女儿怎么的丘壑呢?
上联:“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天地,三才之上、下二才,人在天地中。启,开启、萌生、孕育。宏,广博、宏大。慈,和善,怜惜,慈爱,指母亲。赤子,初生的婴儿。苍头,黑白相间的头发,指年老的人。“赤子苍头”,泛指百姓。上联的意思就是:天地孕育了慈善广博宏大的母爱,无论最小的孩子,还是最老的长者,无不感恩戴德。
下联:“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垂:流传。旷:旷夫,无妻者。《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旷典,应指盛典。这样,下联的意思就是:古今都恒久流传那个“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的感人故事,使九州万国都受到润泽,受到宠爱,感到荣耀。
不难理解,这一幅对联说皇帝的仁慈和关爱就像天地般丰厚、博大,黎明百姓皆应该感激、敬爱和拥护他。这一匾一联挂在顾恩思义殿的正殿的两侧,是为了歌颂皇恩浩荡,为皇上歌功颂德。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贾府兴衰的命运的主宰者便是当今的皇上。事实上,在元妃省亲过程中,虽然充分展现了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煊场面,但从贾元春的一举一动可以看出,她是这个热闹非凡场景中唯一的冷静者。从戌初出宫到丑正三刻离园回宫,她在这个精心为她省亲建造的别墅里只活动了九个多小时。在这九个多小时内,除了能和亲人面对面以外(其实也只是宝玉之外的女眷,连和父亲见面都是隔着帘子的),不仅没有享受到那种一般姑娘回到娘家后的轻松自在、恣意所为、尽享天伦的乐趣,而且时刻都在警惕着自己的言行。即便是在亲人身边,她依旧感到彻骨的寒冷。
贾元春是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女,贾珠的亲妹妹,贾宝玉的亲姐姐,贾家四姐妹之首。贾元春比贾珠小一两岁,比宝玉大十一二岁,贾府通称娘娘。贾元春因生于正月初一而起名元春。元春十几岁时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中,起初充任女史。23-24岁时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蒙天子降谕特准鸾舆入其私第。
元春24-25岁回娘家省亲。书中用了整回篇幅写“元妃省亲”贾府流金淌银之盛,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可见她在帝皇之家既受极权的管辖,也无人身自由的难以言状的辛酸。
其实,元妃很清楚,到了皇宫,成为皇妃,她这个贾家大姑娘哪还敢如同过去那样去对待她面对的亲人呢!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为贾家撑起一面保护伞。而这样做的结果,也就只能是牺牲自己本可与常人一样可以享受的一切了。元春那句“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是漫长的宫中岁月日日心中所念之词。
她的命运关乎贾府兴衰。秦可卿之死标志着贾府末世来临,元春晋封皇贵妃则令贾府重现生机,她也是四大家族最大的支柱,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金玉良缘”政治婚姻的支持者。她在一次赏赐礼物给众人的时候,独宝玉与宝钗的相同,黛玉的与迎探惜春相同。这就显示了她在宝玉择偶问题上的倾向。贾元春用自己的最好的青春为贾府带来了转机,但是贾府的男人们并没有把握好这个机会,贾赦、贾珍、贾琏等人仗着元妃这个靠山,在外有恃无恐,加速了家族的衰落灭亡。元春之死不仅标志着四大家族所代表的那一派在政治上的失势,敲响了贾家败亡的丧钟,而且她自己也完全是封建统治阶级宫闱内部互相倾轧的牺牲品。贾探春所说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话的深长含义,也不妨从这方面去理解。
有人说,妙玉是《红楼梦》中最寂寞之人。正青春年少,独居于青灯佛案之下。老太太说:栊翠庵的花木是最繁盛的,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旁人眼里的“没事”,正是出家人的空寂。的确,比起大观园中公子小姐们的热闹场,妙玉是孤凄的。但谁说十二钗中妙玉最为寂寞?君不见尚有一人,不及妙玉?她金尊玉贵,却羡慕着小门小户的骨肉团聚,她高高在上,却一个人体味着“高处不胜寒”的凄清。她就是元春。
宫门一入深如海,从此家人似路人。皇帝庞大的后宫中,美丽女子从不稀缺,她也不过是姹紫千红开遍的皇家园林中的一朵,得一时之宠已属万幸,何敢奢望“山无棱、天地合”式的爱情?日日过着伴君如伴虎的日子,她只有小心翼翼一条路可走。荣宁两府人人以贵妃为荣,只有元春自己知道,她身上一边系着贾家赫赫扬扬的荣华富贵,另一边系着的却是无可奈何的殚精竭虑,和逃不开扯不断的终生寂寥。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元春至死都牵挂着家族命运,预感到贾府必将遭殃,这令她感到十分憾恨。“望家乡”实指金陵,即南京。元春死时离着南京“路远山高”,其实就是死于皇宫,为什么山高路远,红学家认为,元春是因为失宠而被关在了看不见外头世界的地方,而“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之说更说明了元春的毙命,并没人来告诉贾府,所以只能在梦里相告。这也暗示了元春走后贾府之败,这样就加重了元春的悲剧感,也指责了封建制度的不近人情。这与上述对联的意旨南辕北辙,令人扼腕。(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