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首《将进酒》无形中将理财赋予浪漫化色彩。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千金散尽还复来”般的洒脱,其实未尝不可理解为一种透支——今天花明天的钱,今朝有酒今朝醉。
金融危机——金融风暴——金融海啸,让曾经备受推崇的超前消费观一落千丈,仿佛一夜之间“信贷”成了最刺痛人心的字眼。人们大多会说这种消费理念源自国外,而其实诗仙李白早就具备了这种思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也只有李白这样的仙风傲骨,让一个人的悲欢也能够结成千古。
不过,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李白,抛开诗情,仅就“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而言,已是种难以企及的境界。这种境界,借小沈阳的话叫“钱乃身外之物”,超然物外;这种境界,敢想敢为,不计得失,行侠般“不屈己,不干人”;这种境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放浪形骸之外……
林夕在《原来你非不快乐》中有这样两段话很经典:“如周星驰说,时间是不会等人的;将近酒,杯莫停,正如老板语我,人在天堂,钱在银行,在银行的钱,不花白不花,有盈余的数字,不化为消费,那数字再多,也只能沦为心头那一点点不必要的安全感,让老来晚境不那么凄凉?”“古来圣贤因机关算尽而寂寞。忽然民主,忽然死亡,要多潮有多潮,无常之死亡忽远忽近,不及时做喜欢的事,将面对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遗憾”。
然而,还有句话叫“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看来凡事还是讲求限度。林夕说与李白相反的杜甫“是不够洒脱有形,但起码不至于债务缠身”。在一定条件下,无债一身轻也是种得意。
《不差钱》里小沈阳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了”,赵本山说:“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是人还活着呢,钱没了”。浪漫化理财也好,清贫型储蓄也罢,玩过了心跳,度过了危机,今天开始拼命去赚明天的生活费,矛盾与挣扎中,却也忽视了当下的生存质量。当中国上市银行市值达历史新高、包揽世界三甲的时候,不知世界投来怎样的目光?深知:未来的路还很漫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