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了《黄真伊》。这对于不爱看韩剧的我,真是特例。想起寒假时看的《人间四月天》,由衷感叹:这些摆在人们面前的爱情难题,有个共同的谜底——恨不相逢正当时。

黄真伊终究是一代名妓,为“艺”而生的艺伎。尽管与有着金恩浩浪漫的初恋;与金廷翰有着夫唱妇随的默契……但这一切终究是短暂的。世俗的压迫,权利的威逼,自身的个性,让艺术取代了爱情。
林徽因亦如此。曾与徐志摩爱在康河;在嫁给梁思成后,不经意间爱上了金岳霖。我曾认为林徽因一直在逃避,不敢像陆小曼、徐志摩那样轰轰烈烈地爱一回。但不得不承认,逃避也是明智之举,毕竟不至于伤痕累累,也能够顾全大局。
当错误的时间里,遇上了对的人,黄真伊和林徽因都放弃了自私的小我的爱,用一生的守望来呵护着这些美丽的梦。当爱如潮水,又一次席卷而来的时候,自尊的女子,矜持冷静,让人肃然起敬,却又扼腕叹息。
对于爱情,总是猜得到开头,却摸不透结局。而事实的真相,也只有在伤痕累累时才大彻大悟。有时候,爱情的抉择更是场赌注。无论是非,再没有机会去弥补或修正;无论喜悲,只能担负并面对。
或许她们都属于那种拥有大胸怀的小女人。那么,何以消解她们爱情的烦忧?
用一段新的爱情来冲淡,或许奏效,或许带来新的伤口。而志趣和事业却支撑着她们走出那段记忆。就像黄真伊重新做一个舞者,就像林徽因悉心专研建筑学一样。不仅陶冶性情,更重要的是创造了艺术价值、学术价值。
其实,生命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志趣和事业,因志趣怡然自得,因事业安身立命。而人离不开世人的价值认同,这种认同或许正是种成就感吧?
当初,林徽因挥泪诀别,徐志摩曾写诗这样说: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恨不相逢正当时,长使英雄泪满襟。有情人终成眷属亦难求,无奈只得今生守望……即便缺憾是一种心碎,留白却也是一种美。生命的容量并非无限大,若装满爱情,那么如何安放其他的东西呢?无处安放的,将不仅仅是青春,更是生命。若像梁静茹唱的那样“满满的都是爱”,那么这种爱一定是博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