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少女时代》:拯救青春片,胜在代入感

(2015-12-07 19:10:47)
标签:

杂谈

作者:竹中

  

  截止11月30日,《我的少女时代》在大陆的票房已达2.72亿元人民币,这是台湾电影在大陆上映的最佳成绩。虽然相比于不少内地青春片来说,这份票房成绩单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但影片实际上带来的是更深一层的积极意义——它给青春片这个已经被千篇一律的狗血剧情过度压榨许久的类型贡献了难得的另一种可能性
  优秀的青春片无非有两个维度:要么能如《听说桐岛要退部》那般挖掘到青春的阴暗面,把年少懵懂中的恶与平庸,虚荣、空虚与困惑毫不留情地挖出来晾晒;要么就如近年来台湾青春片那样不带负担与尴尬地给寻找回忆的观众以自我满足的微妙情绪。属于后者的《我的少女时代》虽然无力承担负责深刻的任务,但作为一部消费怀旧的娱乐品,已经是水准之上的良品

  《我的少女时代》的剧情其实并无新颖之处,大部分桥段都是被各种影视剧玩烂的旧梗。然而它就是能让观众获得奇妙的代入感。影片喜剧风格的夸张表演下包裹着的,满是直戳心窝的种种细腻的小情绪,譬如女主角每一次的犯傻、闹笑话和自寻烦恼,而那种牺牲自己成全对方感情的幼稚的自我陶醉,类似的爱情戏烂梗更是和少男少女的青涩、中二形成了一种不知是否有意为之的默契对应,诸如此类都会让感性的观众不住颔首:当年我们不就是这样傻傻地放大那些如今看来微不足道的情绪,挥霍着光阴却乐在其中么?哪怕是尴尬症的重度患者,在这种轻松的喜剧氛围中应该也能微笑着自嘲多年前的稚拙。而成绩一般、毫不起眼、经常犯二的少女林真心,表面粗犷内心温柔的校园老大徐太宇,再加上校草、校花,这种极具普遍性的角色设定,更是在有意“助长”大部分观众的情感带入。因此也无怪乎大批的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为林真心的初恋涕泪交加。


《我的少女时代》:拯救青春片,胜在代入感


  这种细腻而轻快,敏锐地捕捉微妙细节的手法,正是台湾电影人所擅长的;而出于商业考量的种种类型化的设定,则来自于陈玉珊作为有经验的制作人的敏锐嗅觉。相比内地青春片只能用苍白且简单堆砌的年代符号,猎奇却无真实感情的情节抓人眼球,《我的少女时代》虽然仍有着强烈的商业企图心,但却并没有内地青春片那些目的性极强,裹挟着“血雨腥风”的对现实不满的粗暴宣泄
  当然影片的缺陷同样明显。在学生集体反抗僵化校园管理的热血情节之后,影片本应见好就收,在情绪高昂的时刻做个干脆利落的漂亮收尾。然而或许是导演受到一些以前制作言情剧时的习惯影响,影片在此之后陷入了累赘的四角纠缠中,在前半程一派清新的校园氛围中,我们还能将那些俗套情节混合着少女的青涩心绪消化掉,后半程如此的拖沓冗长,难免会让一些言情剧桥段现出原形。大量闪回成了对影片前半程干净细腻的情感描绘的一种破坏。


媒体评论

《新京报》:心理上的真实才是创作者在表面的素材堆砌之下的真心,也是本片真正打动观众的地方。……当然,它也存在问题,比如桥段塞得太满,甚至多到再拍一部电影都够用的程度。为了狠铺男女主角的情感高潮,结果到了真正的高潮段落却力有不逮——与《那些年》结尾一击恰好相反。


《北京晚报》:没有接吻没有堕胎没有出轨,却还原了我与你都有的小回忆,细节拿捏很到位。……青春题材就应该拍成这个样子,不急不缓、徐徐道来,校园无大事,就看能不能把恋爱中的种种小情绪小心思都表达出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