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立电影的2008新玩法:视频点播•自主发行

(2008-10-07 13:43:27)
标签:

杂谈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摔角手》刚刚获颁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电影金狮奖,实际上,这已经是四年内第三部美国独立电影夺得金狮了。再加上三年内的两座奥斯卡最佳影片小金人(《老无所依》和《撞车》),以及同期风光无限的《血色将至》、《朱诺》、《阳光小美女》等等,看上去,美国独立电影已经进入了自己最为风光的时代。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事实上大量独立电影人依然面对着融资难、发行更难的尴尬处境。2009年的颁奖季即将来临,新一茬独立片苗子正在艰难成长。 近几个月来,所有的独立电影导演和制片人都不得不让自己清醒起来,他们曾经希望在多伦多电影节这样的电影节和电影市场上搞来一

视频点播·自主发行

独立电影的2008新玩法

 

编译/海盗王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摔角手》刚刚获颁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电影金狮奖,实际上,这已经是四年内第三部美国独立电影夺得金狮了。再加上三年内的两座奥斯卡最佳影片小金人(《老无所依》和《撞车》),以及同期风光无限的《血色将至》、《朱诺》、《阳光小美女》等等,看上去,美国独立电影已经进入了自己最为风光的时代。然而,在“繁荣”的背后,事实上大量独立电影人依然面对着融资难、发行更难的尴尬处境。2009年的颁奖季即将来临,新一茬独立片苗子正在艰难成长。

 

近几个月来,所有的独立电影导演和制片人都不得不让自己清醒起来,他们曾经希望在多伦多电影节这样的电影节和电影市场上搞来一纸合同,但他们已经明白,只有为数极少的幸运家伙才能跟大公司的独立电影部门——比如派拉蒙优势这样的公司——达成协议,得到金额至少为七位数的美妙保证。

 

抢占多伦多制高点

在今年的多伦多电影节开幕前,像新线电影公司、电影屋公司(PictureHouse)和以在线DVD租赁起家的Netflix公司旗下的红信封,以及华纳独立电影公司(Warner Independent),已经把好几部有潜力的影片抓到了手里。他们选择影片共同的标准是,最商业化的、最容易得手的,更重要的是,有可能捞到奥斯卡提名的。

今年的多伦多电影节,将在这里进行全球首映式的《布鲁姆兄弟》(The Brothers Bloom)可能是最受关注的影片,不过,这部由瑞切尔·威兹、阿德里安·布罗迪和马克·拉法罗主演的关于骗术的影片已经被尖峰影业(Summit Entertainment)买下。去年12月,《布鲁姆兄弟》的导演兼编剧瑞恩·约翰逊(Rian Johnson,代表作有《追凶》)带着两分钟的片花刚一冒头,就被尖峰影业一头按住,他们出钱给约翰逊,让他赶紧把影片拍完,还告诉他,干脆连圣丹斯电影节都别去了。

尖峰影业如今势头很猛,他们还会在电影节上追逐其它有卖相的影片,与他们一样热切的还有序曲电影公司(Overture Films),这家电影公司是独立电影业的新丁,2006年9月才开张,但依靠5亿美元的雄厚资本,自去年起便开始大肆收购,今年更接连发行了五部影片,其中就有票房不错的《不速之客》(The Visitor)。

多伦多电影节的热门影片还有阿伦诺夫斯基的新科金狮得主《摔角手》,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因为“搞平衡“而错失威尼斯影帝头衔,不知道能否在多伦多找补回来。其余被看好的还有另一部威尼斯好评片、凯瑟琳·比格罗(Kathryn Bigelow)导演的《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西德尼·凯米尔娱乐公司(Sidney Kimmel Entertainment)制作的《恋爱技巧》(Management),这是部浪漫喜剧,由詹妮弗·安妮斯顿主演;此外就是理查德·林克莱特导演的《我和奥逊·威尔斯》(Me and Orson Welles),讲的是天才导演奥逊·威尔逊早年的剧场经历。

 

直接面对观众

这些影片注定要成为几大独立电影发行商争夺的目标,但有的发行商仍然钟情于自己制作、自己发行的方式,其中之一就是电影屋公司,这家公司的总裁鲍勃·伯尼(Bob Berney)为了实验几种可能的新发行模式,特地筹到一笔资金,组建了一个新的部门。电影屋准备效法的IFC娱乐公司(IFC Entertainment)和木兰花电影公司(Magnolia Pictures)首创的影院发行与电影节目点播同步(video-on-demand/theatrical releases)模式,这种模式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很多心急如焚的独立电影发行商都打算用这一招卖出自己的影片,电影发行与视频点播同步的优点非常明显,那就是能让发行商不通过电影院,直接面对观众。

就连近况不佳的思考电影公司(ThinkFilm)也准备玩玩这个新游戏,这家公司在去年的多伦多电影节上大张旗鼓地收购了海伦·亨特的导演处女作《她找我》(Then She Found Me),结果在电影院里一败涂地,亏了一大笔。不过,相比其它公司同等规模影片的收入,思考影业认为自己还算是幸运的。

“这个结果已经算是成功的啦”,路边诱惑电影公司(Roadside Attractions)的联合总裁霍华德·科恩(Howard Cohen)评论说,当初他也是海伦·亨特影片最热烈的求爱者之一,现在他正在庆幸自己躲过了一颗子弹。通过传统方式发行影片所得的利润就是这么微薄,这也是大量的独立电影发行商和制作者寻找新的发行模式的原因。

 

IFC和木兰花强推新玩法

发行商们都在密切关注IFC娱乐公司和木兰花电影公司的一举一动,因为这两家公司以有线电视网作靠山,把电影节目点播搞得有声有色。具体说来,IFC娱乐公司背后是彩虹媒体有线网(Rainbow Media's Cablevision),而木兰花电影公司是马克·库班(Mark Cuban没错,他也就是NBA达拉斯小牛队的老板)和托德·瓦格纳(Todd Wagner)共同拥有的高清网(HDNet)的子公司。

在今年的多伦多电影节上,IFC公司带来展映的影片有六部之多,这些影片都是在今年五月的戛纳电影节上买回来的。而在过去两年,IFC共发行了大约60部电影,其中既有只在电影节上亮过相,买来后直接通过电影节目点播模式发行的(大部分都有外语片),也有影院发行与电影节目点播同步的,但仅限在IFC院线下属的影院。

IFC手腕非常精明,他们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外语片(金额通常只有五位数,只有少数影片能达到六位数),用在这些影片上的宣传费用也很低,因为那些外语片的制作者也清楚,北美市场对他们作品的需求非常之有限。

IFC通常把这些影片拿到自己旗下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IFC中心公开放映,之后的放映规模和周期由影评人和观众的口碑决定。其实,这也是情不得已,因为所有大的院线,尤其是帝王和AMC这样的巨无霸,本能上反感影院发行与电影节目点播同步,拒绝让IFC的影片登上他们的大银幕。而IFC和木兰花争辩说,电影节目点播这个平台能帮助影片吸引到更多的眼球。

到目前为止,IFC最赚钱的影片是《风吹麦浪》和《四月三周两天》,这两部前年和去年的戛纳金棕榈影片。今年6月27日,IFC又在影院和遍布全美的有线电视网上同步发行了法国女导演凯瑟琳·布雷亚(Catherine Breillat's)的性爱惊悚片《老情妇》(The Last Mistress),电影节目点播同步收费的方式是只要支付6.99美元(今年上半年,北美的电影平均票价是7.08美元),就可以在90天内不限次观看影片,依靠这种方式,IFC在有线电视网上得到了657804美元的收入。

尝到了甜头的IFC正计划买入更多的影片。“我们以更强的进取心关注新片的制作”,这家公司的总裁乔纳森·塞润(Jonathan Sehring)说:“我们正在进行更多的尝试,能使用电影节目点播系统的用户有5200万到5500万,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为此感到兴奋,相信我们还有更大的空间。”

但电影节目点播最初的命运可并不怎么样,木兰花2005年以这种方式发行斯蒂芬·索德伯格的《气泡》(Bubble)时就绊了个大跟头。但到了今年,这家公司就非常得心应手了,他们拿出100万美元宣传黛米·摩尔和迈克尔·凯恩主演的《天衣无缝》(Flawless),这部老式犯罪片3月28日在35家电影院同时亮相,然而在三周之前,电影节目点播系统的用户就可以先睹为快,代价是10美元。这部影片的票房是120万美元,只能算是及格,提供惊喜的是电影节目点播,贡献了600万美元的收入(考虑到如果在电影院放映,一半以上的票房要交给院线,600万这个数字就很可观了)。

木兰花为这部影片的电影节目点播制定了分段定价策略,大致说来就是,等到影片进入影院后,点播的价格降到了7到8美元,最后更低到一次4到5美元。木兰花预测,这部影片能带来300万美元的利润。

“在电影节目点播这个平台上,明星和通俗易懂的影片简介仍然是扩大观众数量的有效方式”,木兰花电影公司的总裁伊蒙恩·波尔斯(Eamonn Bowles)说:“那些看过影片试映的影迷的观点通常会很起作用,而对其它像《走钢丝的人》(Man on Wire)这样的电影来说,想赚到钱就得凭借口口相传的好名声。”

木兰花今年发行的影片将超过27部,这家公司与地标院线(Landmark)关系密切,后者在全美拥有213块银幕,他们很能借助这个资源为自家的影片造势。不过,公司老板库班和瓦格纳可不愿慷慨大度地让竞争对手IFC的影片也登上这些银幕,理由跟大电影院线拒绝他们时如出一辙,那就是这些影片都会同期在电影节目点播平台上公映。

 

自己发行是新趋势

再回到多伦多电影节,很多制片人都对它翘首以盼,他们希望在这里给自己的新片卖个好价钱,其中就包括莱斯·亚历山大(Les Alexander)和乔纳森·米歇尔(Jonathan Mitchell)。这两人带来了自己出资1500万美元拍摄的《你爱的是谁》(Who Do You Love),这部音乐传记片由杰里·扎克斯(Jerry Zaks)导演,阿历桑德罗·尼沃拉(Alessandro Nivola)主演,讲的是传奇布鲁斯音乐制作人列奥纳多·蔡斯(Leonard Chess)的一生。

亚历山大和米歇尔希望他们的新片是又一部《朱诺》。没错,去年《朱诺》就是在多伦多走出成功的第一步的,首场放映的极佳反响让福克斯探照灯爽快地下定决心,买下这部影片。然而亚历山大和米歇尔可能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他们从业内行家那里得到的建议是,想要卖出《你爱的是谁》,他们需要B计划,甚至是C计划。如果在多伦多没做成买卖,亚历山大开玩笑说:“我要把它制成DVD,只送给家人和朋友。”

这个玩笑很苦涩,因为《你爱的是谁》不得不跟一部名为《凯迪拉克唱片》(Cadillac Records)打擂台,两部影片在题材上撞车了,而后者不但有索尼撑腰,而且演员阵容更为强大,饰演列奥纳多·蔡斯的是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得主阿德里安·布罗迪,此外,还有杰弗里·莱特和流行音乐巨星碧昂丝·诺尔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就算《你爱的是谁》在多伦多能得到影评人和观众的捧场,亚历山大也要做做功课,了解一下独立坞电影的最新趋势:自己发行。

近一两年来,如果说独立电影的制作者筹措制作经费的时候是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那么他们在找发行经费的时候至少也要经受同样的折磨。

曾在圣丹斯电影节上露面的《瓶子风暴》(Bottle Shock)的制片人就放弃了寻找买家,他雇用了洛杉矶的小发行公司自由风格(Freestyle)做发行工作,但他把宣传方面的工作交给了一家名为路边电影公司的小公司。

另一部圣丹斯影片《压舱物》(Ballast)走的更远,影片本来已经卖给了IFC,可最终制片人后悔了,他拿回了发行权自己发行,又找了河滨大道发行公司(Strand Releasing)做发行顾问。如今专门给独立电影制作者提供这类服务的公司有很多,其中就有迪兰·马切蒂(Dylan Marchetti)的差异电影公司(Variance Films), 新线的前营销总监拉塞尔·施瓦茨(Russell Schwartz)的新录像公司,此外还有和平拱、第一印象、解放、银幕媒体和维旺迪这些小型电影公司。

“对发行商来说,只签一纸服务合同风险要小得多”,IFC的购片部主任阿丽亚娜·鲍科(Arianna Bocco)说:“风险回到了制作者那边,这是因为很多发行商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在购片上花大钱了,所以电影制作者能做的选择并不多。”这就让人想起米拉麦克斯兴起前独立电影界死气沉沉的局面,那时候独立电影根本进不了主流市场,没有人有能力把独立电影推到普罗大众眼前。

 

更多的发行方式

在今年一月的圣丹斯电影节上,电影制作者科拉·奥尔森(Cora Olson)和玛丽安娜·波尔卡(Marianna Palka),还有她们的销售代理公司威廉·莫里斯,就拒绝了所有的发行商,因为他们出价太低。奥尔森和波尔卡的黑色关系喜剧《好家伙》(Good Dick)制作成本是20万美元。她们这次决定不再受发行商的鸟气,发行顾问理查德·阿布拉莫维茨已经为《好家伙》找好了电影院,这部影片将在10月在地标院线公映。

“在我们收到的所有购片合约中,没有一个价格公道,值得我们让出影片的所有权益”,奥尔森说:“购片价格都抵不上制作成本,这种狗屁的合约谁会接受。”她们卖掉了影片的海外发行权,然后继续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在北美发行影片。

令独立电影制作者感到扼腕痛惜的是,Netflix的独立电影部门红信封,这个胃口最大的纪录片买家,已经停止了对独立电影的直接投资。

然而独立电影制作者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们敏锐地发现了不少新的发行方式,比如纪录片《美丽的失败者》,制片人就没有按传统方式卖给发行商。影片在三月的西南偏南(SXSW)电影节上首映后,就找来耐克做合作伙伴,这个运动装备品牌很乐意支持这类影片。在耐克的资助下,《美丽的失败者》于8月8日开始在纽约的IFC中心开始公映,并将逐渐扩大放映规模,渗透到另外四个大城市的影院中。

独立电影界的最新的一个大动作是,长期以来一直在电影节上卖片的约翰·斯洛斯(John Sloss)与数字版权管理集团(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group)的总裁马特·丹特勒(Matt Dantler)联手,两人将买下几千部价值被低估,以及只在电影节上昙花一现而没有找到买家的影片。斯洛斯的电影媒体公司拥有这些影片的独家发行权,利润则与电影制作者五五分。

还有另一个好消息,那就是随着电影节目点播的兴起,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行商投入到在线业务上,这个领域不再为IFC、木兰花和Netflix专美,大多数独立电影制作也就能借此逃脱了直接被制成DVD的命运,而是通过亚马逊、iArthouse 和 iTunes这些公司获得新生。

就像奥尔森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得好好想想今后哪条路适合自己走。”

纸合同,但他们已经明白,只有为数极少的幸运家伙才能跟大公司的独立电影部门——比如派拉蒙优势这样的公司——达成协议,得到金额至少为七位数的美妙保证。 抢占多伦多制高点在今年的多伦多电影节开幕前,像新线电影公司、电影屋公司(PictureHouse)和以在线DVD租赁起家的Netflix公司旗下的红信封,以及华纳独立电影公司(Warner Independent),已经把好几部有潜力的影片抓到了手里。他们选择影片共同的标准是,最商业化的、最容易得手的,更重要的是,有可能捞到奥斯卡提名的。今年的多伦多电影节,将在这里进行全球首映式的《布鲁姆兄弟》(The Brothers Bloom)可能是最受关注的影片,不过,这部由瑞切尔•威兹、阿德里安•布罗迪和马克•拉法罗主演的关于骗术的影片已经被尖峰影业(Summit Entertainment)买下。去年12月,《布鲁姆兄弟》的导演兼编剧瑞恩•约翰逊(Rian Johnson,代表作有《追凶》)带着两分钟的片花刚一冒头,就被尖峰影业一头按住,他们出钱给约翰逊,让他赶紧把影片拍完,还告诉他,干脆连圣丹斯电影节都别去了。尖峰影业如今势头很猛,他们还会在电影节上追逐其它有卖相的影片,与他们一样热切的还有序曲电影公司(Overture Films),这家电影公司是独立电影业的新丁,2006年9月才开张,但依靠5亿美元的雄厚资本,自去年起便开始大肆收购,今年更接连发行了五部影片,其中就有票房不错的《不速之客》(The Visitor)。多伦多电影节的热门影片还有阿伦诺夫斯基的新科金狮得主《摔角手》,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因为“搞平衡“而错失威尼斯影帝头衔,不知道能否在多伦多找补回来。其余被看好的还有另一部威尼斯好评片、凯瑟琳•比格罗(Kathryn Bigelow)导演的《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西德尼•凯米尔娱乐公司(Sidney Kimmel Entertainment)制作的《恋爱技巧》(Management),这是部浪漫喜剧,由詹妮弗•安妮斯顿主演;此外就是理查德•林克莱特导演的《我和奥逊•威尔斯》(Me and Orson Welles),讲的是天才导演奥逊•威尔逊早年的剧场经历。 直接面对观众这些影片注定要成为几大独立电影发行商争夺的目标,但有的发行商仍然钟情于自己制作、自己发行的方式,其中之一就是电影屋公司,这家公司的总裁鲍勃•伯尼(Bob Berney)为了实验几种可能的新发行模式,特地筹到一笔资金,组建了一个新的部门。电影屋准备效法的IFC娱乐公司(IFC Entertainment)和木兰花电影公司(Magnolia Pictures)首创的影院发行与电影节目点播同步(video-on-demand/theatrical releases)模式,这种模式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很多心急如焚的独立电影发行商都打算用这一招卖出自己的影片,电影发行与视频点播同步的优点非常明显,那就是能让发行商不通过电影院,直接面对观众。就连近况不佳的思考电影公司(ThinkFilm)也准备玩玩这个新游戏,这家公司在去年的多伦多电影节上大张旗鼓地收购了海伦•亨特的导演处女作《她找我》(Then She Found Me),结果在电影院里一败涂地,亏了一大笔。不过,相比其它公司同等规模影片的收入,思考影业认为自己还算是幸运的。 “这个结果已经算是成功的啦”,路边诱惑电影公司(Roadside Attractions)的联合总裁霍华德•科恩(Howard Cohen)评论说,当初他也是海伦•亨特影片最热烈的求爱者之一,现在他正在庆幸自己躲过了一颗子弹。通过传统方式发行影片所得的利润就是这么微薄,这也是大量的独立电影发行商和制作者寻找新的发行模式的原因。 IFC和木兰花强推新玩法发行商们都在密切关注IFC娱乐公司和木兰花电影公司的一举一动,因为这两家公司以有线电视网作靠山,把电影节目点播搞得有声有色。具体说来,IFC娱乐公司背后是彩虹媒体有线网(Rainbow Media's Cablevision),而木兰花电影公司是马克•库班(Mark Cuban没错,他也就是NBA达拉斯小牛队的老板)和托德•瓦格纳(Todd Wagner)共同拥有的高清网(HDNet)的子公司。在今年的多伦多电影节上,IFC公司带来展映的影片有六部之多,这些影片都是在今年五月的戛纳电影节上买回来的。而在过去两年,IFC共发行了大约60部电影,其中既有只在电影节上亮过相,买来后直接通过电影节目点播模式发行的(大部分都有外语片),也有影院发行与电影节目点播同步的,但仅限在IFC院线下属的影院。 IFC手腕非常精明,他们以极低的价格购买外语片(金额通常只有五位数,只有少数影片能达到六位数),用在这些影片上的宣传费用也很低,因为那些外语片的制作者也清楚,北美市场对他们作品的需求非常之有限。 IFC通常把这些影片拿到自己旗下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IFC中心公开放映,之后的放映规模和周期由影评人和观众的口碑决定。其实,这也是情不得已,因为所有大的院线,尤其是帝王和AMC这样的巨无霸,本能上反感影院发行与电影节目点播同步,拒绝让IFC的影片登上他们的大银幕。而IFC和木兰花争辩说,电影节目点播这个平台能帮助影片吸引到更多的眼球。到目前为止,IFC最赚钱的影片是《风吹麦浪》和《四月三周两天》,这两部前年和去年的戛纳金棕榈影片。今年6月27日,IFC又在影院和遍布全美的有线电视网上同步发行了法国女导演凯瑟琳•布雷亚(Catherine Breillat's)的性爱惊悚片《老情妇》(The Last Mistress),电影节目点播同步收费的方式是只要支付6.99美元(今年上半年,北美的电影平均票价是7.08美元),就可以在90天内不限次观看影片,依靠这种方式,IFC在有线电视网上得到了657804美元的收入。尝到了甜头的IFC正计划买入更多的影片。“我们以更强的进取心关注新片的制作”,这家公司的总裁乔纳森•塞润(Jonathan Sehring)说:“我们正在进行更多的尝试,能使用电影节目点播系统的用户有5200万到5500万,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为此感到兴奋,相信我们还有更大的空间。” 但电影节目点播最初的命运可并不怎么样,木兰花2005年以这种方式发行斯蒂芬•索德伯格的《气泡》(Bubble)时就绊了个大跟头。但到了今年,这家公司就非常得心应手了,他们拿出100万美元宣传黛米•摩尔和迈克尔•凯恩主演的《天衣无缝》(Flawless),这部老式犯罪片3月28日在35家电影院同时亮相,然而在三周之前,电影节目点播系统的用户就可以先睹为快,代价是10美元。这部影片的票房是120万美元,只能算是及格,提供惊喜的是电影节目点播,贡献了600万美元的收入(考虑到如果在电影院放映,一半以上的票房要交给院线,600万这个数字就很可观了)。木兰花为这部影片的电影节目点播制定了分段定价策略,大致说来就是,等到影片进入影院后,点播的价格降到了7到8美元,最后更低到一次4到5美元。木兰花预测,这部影片能带来300万美元的利润。 “在电影节目点播这个平台上,明星和通俗易懂的影片简介仍然是扩大观众数量的有效方式”,木兰花电影公司的总裁伊蒙恩•波尔斯(Eamonn Bowles)说:“那些看过影片试映的影迷的观点通常会很起作用,而对其它像《走钢丝的人》(Man on Wire)这样的电影来说,想赚到钱就得凭借口口相传的好名声。” 木兰花今年发行的影片将超过27部,这家公司与地标院线(Landmark)关系密切,后者在全美拥有213块银幕,他们很能借助这个资源为自家的影片造势。不过,公司老板库班和瓦格纳可不愿慷慨大度地让竞争对手IFC的影片也登上这些银幕,理由跟大电影院线拒绝他们时如出一辙,那就是这些影片都会同期在电影节目点播平台上公映。 自己发行是新趋势再回到多伦多电影节,很多制片人都对它翘首以盼,他们希望在这里给自己的新片卖个好价钱,其中就包括莱斯•亚历山大(Les Alexander)和乔纳森•米歇尔(Jonathan Mitchell)。这两人带来了自己出资1500万美元拍摄的《你爱的是谁》(Who Do You Love),这部音乐传记片由杰里•扎克斯(Jerry Zaks)导演,阿历桑德罗•尼沃拉(Alessandro Nivola)主演,讲的是传奇布鲁斯音乐制作人列奥纳多•蔡斯(Leonard Chess)的一生。亚历山大和米歇尔希望他们的新片是又一部《朱诺》。没错,去年《朱诺》就是在多伦多走出成功的第一步的,首场放映的极佳反响让福克斯探照灯爽快地下定决心,买下这部影片。然而亚历山大和米歇尔可能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他们从业内行家那里得到的建议是,想要卖出《你爱的是谁》,他们需要B计划,甚至是C计划。如果在多伦多没做成买卖,亚历山大开玩笑说:“我要把它制成DVD,只送给家人和朋友。” 这个玩笑很苦涩,因为《你爱的是谁》不得不跟一部名为《凯迪拉克唱片》(Cadillac Records)打擂台,两部影片在题材上撞车了,而后者不但有索尼撑腰,而且演员阵容更为强大,饰演列奥纳多•蔡斯的是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得主阿德里安•布罗迪,此外,还有杰弗里•莱特和流行音乐巨星碧昂丝•诺尔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就算《你爱的是谁》在多伦多能得到影评人和观众的捧场,亚历山大也要做做功课,了解一下独立坞电影的最新趋势:自己发行。近一两年来,如果说独立电影的制作者筹措制作经费的时候是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那么他们在找发行经费的时候至少也要经受同样的折磨。曾在圣丹斯电影节上露面的《瓶子风暴》(Bottle Shock)的制片人就放弃了寻找买家,他雇用了洛杉矶的小发行公司自由风格(Freestyle)做发行工作,但他把宣传方面的工作交给了一家名为路边电影公司的小公司。另一部圣丹斯影片《压舱物》(Ballast)走的更远,影片本来已经卖给了IFC,可最终制片人后悔了,他拿回了发行权自己发行,又找了河滨大道发行公司(Strand Releasing)做发行顾问。如今专门给独立电影制作者提供这类服务的公司有很多,其中就有迪兰•马切蒂(Dylan Marchetti)的差异电影公司(Variance Films), 新线的前营销总监拉塞尔•施瓦茨(Russell Schwartz)的新录像公司,此外还有和平拱、第一印象、解放、银幕媒体和维旺迪这些小型电影公司。 “对发行商来说,只签一纸服务合同风险要小得多”,IFC的购片部主任阿丽亚娜•鲍科(Arianna Bocco)说:“风险回到了制作者那边,这是因为很多发行商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在购片上花大钱了,所以电影制作者能做的选择并不多。”这就让人想起米拉麦克斯兴起前独立电影界死气沉沉的局面,那时候独立电影根本进不了主流市场,没有人有能力把独立电影推到普罗大众眼前。 更多的发行方式在今年一月的圣丹斯电影节上,电影制作者科拉•奥尔森(Cora Olson)和玛丽安娜•波尔卡(Marianna Palka),还有她们的销售代理公司威廉•莫里斯,就拒绝了所有的发行商,因为他们出价太低。奥尔森和波尔卡的黑色关系喜剧《好家伙》(Good Dick)制作成本是20万美元。她们这次决定不再受发行商的鸟气,发行顾问理查德•阿布拉莫维茨已经为《好家伙》找好了电影院,这部影片将在10月在地标院线公映。 “在我们收到的所有购片合约中,没有一个价格公道,值得我们让出影片的所有权益”,奥尔森说:“购片价格都抵不上制作成本,这种狗屁的合约谁会接受。”她们卖掉了影片的海外发行权,然后继续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在北美发行影片。令独立电影制作者感到扼腕痛惜的是,Netflix的独立电影部门红信封,这个胃口最大的纪录片买家,已经停止了对独立电影的直接投资。然而独立电影制作者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们敏锐地发现了不少新的发行方式,比如纪录片《美丽的失败者》,制片人就没有按传统方式卖给发行商。影片在三月的西南偏南(SXSW)电影节上首映后,就找来耐克做合作伙伴,这个运动装备品牌很乐意支持这类影片。在耐克的资助下,《美丽的失败者》于8月8日开始在纽约的IFC中心开始公映,并将逐渐扩大放映规模,渗透到另外四个大城市的影院中。独立电影界的最新的一个大动作是,长期以来一直在电影节上卖片的约翰•斯洛斯(John Sloss)与数字版权管理集团(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group)的总裁马特•丹特勒(Matt Dantler)联手,两人将买下几千部价值被低估,以及只在电影节上昙花一现而没有找到买家的影片。斯洛斯的电影媒体公司拥有这些影片的独家发行权,利润则与电影制作者五五分。还有另一个好消息,那就是随着电影节目点播的兴起,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行商投入到在线业务上,这个领域不再为IFC、木兰花和Netflix专美,大多数独立电影制作也就能借此逃脱了直接被制成DVD的命运,而是通过亚马逊、iArthouse 和 iTunes这些公司获得新生。就像奥尔森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得好好想想今后哪条路适合自己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