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八十回后真故事》李纨之谜

(2010-03-22 20:20:26)
标签:

杂谈

 

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金陵十二钗正册》里有一钗堪称完美,哪一钗呢?李纨。刘心武先生认为:通读过曹雪芹的全本《红楼梦》,就知道绝非如此。即便你读的是通行本,如果你仔细推敲第五回里面,关于李纨的判词和她那支曲,也应该怀疑高鹗后面所写的那些情节是否对头。高鹗后来就没怎么写李纨了,确实给人一种感觉,李纨这个人完美无缺。而且,他还要告诉我们,上面涉及到的那个问题,谁是谋害巧姐的那个奸兄,也得通过对李纨的探究揭开谜底。
    第五回里,通过判词和关于李纨的《晚韶华》曲,曹雪芹其实已经告诉大家,李纨不仅不完美,而且,问题还不小。在关于李纨的判词里面有两句,叫做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你细琢磨一下,这难道是赞美吗?特别是最后一句。李纨的结局比较好,儿子贾兰后来中了科举考试的武举,当了高官,她成了诰命夫人,但是,却被判定为枉与他人作笑谈。别人对她并不佩服,并不羡慕,反而去讥笑,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人形成的舆论毫无道理,都是对她的误解和污蔑?什么叫做如冰水好空相妒?其实这句话不难理解,就是在八十回后,贾氏宗族最后是忽喇喇大厦倾,府里面各人的命运,就出现了分流。本来他们都是一个池子里的水,但是有的被冻成了冰,也有的呢,居然还以水的姿态存在,还可以自由流动,所以冰和水之间,虽然本来是同质,但是遭逢变故之后呢,生存状态却大相径庭,互相之间产生了隔阂,甚至于冰就会来嫉妒这个水,这个水也就不去顾那个冰了。

刘心武先生认为李氏,是书里面贾母这个艺术形象的原型。 曹寅死了,李氏成了一个寡妇,曹寅和李氏他们的儿子曹顒又死了,曹顒的妻子也就成为寡妇。曹顒的这个妻子姓马,称马氏。这位马氏,她的命运非常凄惨,本来她住在江宁织造府的主建筑群的正堂里面,她是织造夫人,可是她丈夫死了,皇帝任命了另外一个姓曹的人,带着他的妻子到这儿来当江宁织造了,她就得从正房当中挪出去,失去了江宁织造夫人的身份了。
    
刘心武先生认为,李纨的原型,是贾母的儿媳,是曹顒的遗孀马氏;从原型到书里面的艺术形象,作者进行了特别多的艺术加工。甚至于就辈分来说,都把她降低了一辈来写。
    
在《红楼梦》的小说文本里面呢,李纨这个角色,她比王夫人矮了一辈,把她设定为贾政和王夫人大儿子的媳妇,这个大儿子叫贾珠,小说一开始,故事还没展开呢,就告诉你这个人死掉了,出现一个寡妇,就是李纨。

第四十五回,写李纨跟王熙凤两个人对话,王熙凤突然说起来府里每个人月银的数目。那么就出现一个惊心动魄的数字。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李纨所领的月银是二十两,比王熙凤多四倍,比宝玉及其他平辈小姐们多十倍。跟谁相等呢?跟贾母和王夫人相等。就书论书,就书里面的事论事,这个情节设计是不合理的。你一个儿媳妇,一个寡妇,你在经济上的待遇,怎么能跟府里面的府主,跟你婆婆,跟你太婆,划等号呢?没有道理。而且王熙凤还说,除了这份月银以外,她还有园子地,地租归己;荣国府在外地的庄园,每年来缴纳地租,会有银钱也会有实物,分配时会按级别有多有少,叫年例——书里没直接描写荣国府分年例的情况,但是非常细腻地描写了宁国府贾珍收年租分年例的情形——王熙凤进一步指出,李纨领的年例,是上上分儿,也就是最高一档,应该也是跟王夫人、贾母齐肩。可见她享受的待遇是很特别的,她和贾兰的生活是很特殊的。

再想想书里面的有关描写,把二者重叠起来,相合之处是不是颇多?因此刘心武先生的结论就是,如果不能说李纨的原型就是马氏的话,那起码李纨的身上,有马氏的影子,很深的影子。如果把这个李纨想象成马氏,就一通百通。
    
正因为李纨忍心不救巧姐,而且贾兰耍奸使猾摆脱了板儿等来借钱救助的人,李纨虽然后来成了诰命夫人,也只是空名儿与人钦敬”“枉与他人作笑谈,贾兰就是奸兄。

巧姐命运之谜,在于究竟谁是狠舅奸兄,狠舅是凤姐兄弟王仁,谐音就是忘仁,这应该没有什么疑问,奸兄呢?高鄂续书,把贾芸当做奸兄,这是天大的错误。第二十四回,写到贾芸时,脂砚斋有多条批语,赞他有志气”“有果断”“有知识,说他孝子可敬,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当然是指好的、正面的作为。我在关于妙玉的最后一讲里提到的那个靖藏本,这一回前更有一条独家批语,说醉金刚一回文字,伏芸哥仗义探庵。前面已经引过脂砚斋关于小红到狱神庙安慰宝玉的批语。贾芸、小红后来是一对夫妻,他们是大胆自由恋爱而结合的,凤姐对他们两个都有恩,八十回后,作者会写到他们去安慰、救助凤姐、宝玉。至于贾芸探庵,探的哪个庵?栊翠庵?馒头庵?目的何在?效果如何?不得而知,但那是一种仗义的行为,不会是奸诈的行径。
    那么,奸兄会是谁呢?有人去猜贾蔷,也无道理。贾蔷和龄官的爱情,不说可歌可泣,说可圈可点吧,那也足能和贾芸、小红的爱情媲美;贾蔷跟凤姐的关系一贯很好,替凤姐教训贾瑞,他是一员战将,而且他后来经济自立,荣国府解散戏班子以后,龄官没有留下,应该是被他接去,两人共同生活了。他不可能在八十回后,成为坑害巧姐的奸兄。

回过头来,我们再仔细去读第五回里面,关于李纨的那首《晚韶华》曲里的句子: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心里就该洞若观火般豁亮了。刘心武先生认为:这是很沉重的批判语言啊!很多读者读的时候不仔细,不去掂量这两句话的分量。李纨哪里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曹雪芹在第五回对她的设定也好,他全本里对她的描写,哪里是从头到尾肯定她?他后面要严厉地批判李纨人性的阴暗一面。这两句什么意思啊?就是这个李纨,她积谷防饥,本来这是可以理解,因为她得考虑到她老了怎么办,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就是在八十回后,在九十一回到九十九回这个情节单元里面,会出现一个惊心动魄的情节,一直以温柔宽厚面目示人的李纨,在人生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关节点上,她不愿意拿出钱来救人,她装聋作哑,一毛不拔,就由她的儿子贾兰出面,设下奸计,把来求援的人给骗走了,巧姐就险些真成窑姐了。你说这积德不积德?您不积阳德,您积点阴德行不行?确实应该给予严厉的批判。

有人觉得李纨是一个善良到底的人物,在八十回后,李纨将会呈现出她人性中致命的弱点,乃至阴暗一面。曹雪芹在前八十回里就写到,李纨含辛茹苦地培养贾兰。包括第二十六回里,写宝玉在大观园里面转悠,忽然发现贾兰拿着小弓追什么啊?追梅花鹿。宝玉说你这是干嘛呢?说我演习骑射呢。什么叫演习骑射,在清朝,科举考试不但有文举,还有武举,考武举是要考骑射的。贾兰在李纨培养下——书里面说他们是亲母子,生活当中的原型可能是养母和养子——不但能作八股文,写诗词,而且习武水平也不断提高。曹雪芹在前面明确写出,贾宝玉对习文练武热衷科举非常厌恶,贾兰追鹿说是演习骑射,宝玉的回应是: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可是高鹗却专门写了半回博庭欢宝玉赞孤儿,抹杀宝玉、贾兰人生追求方面的重大分野。在八十回后,曹雪芹会写到李纨带着贾兰迁出荣国府稻香村另立门户以后,贾兰果然科举考中,当了高官,应该是武官,威赫赫爵禄高登,李纨也就成了诰命夫人,带珠冠、披凤袄,但刚穿上诰命夫人的衣冠,就喜极而亡,也抵不了无常性命。四大家族那些还幸存的人们,以及知道李纨曾不积阴骘不愿舍银赎救巧姐的人们,就都对她的乐极生悲产生快意,她到头来竟枉与他人作笑谈了。    
    
李纨的命运,看似结果不错,其实,从守寡起就一直形同槁木死灰,一生无真乐趣可言。后来又因吝啬,不去救助亲戚,留下话把儿,被人耻笑,把她也归入红颜薄命的系列,是合理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