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梧桐四季轮回里的人们,属于老城南的味道搬着搬着就失了影踪!《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86昇州路

标签:
高松老门牌矿脉艺术南京地名社会学记录社会学艺术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86
昇州路448号(282-496号)南京建邺区,安品街所。(1-211号)秦淮区,李府巷所。(213-399号)秦淮区,双塘所。(2-68号)白下区中华路所。(70-280号)建邺区,昇州路所。1936年建,东起中华路,西至水西门。因南京古称昇州得名。曾名支农路。(1984年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
还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昇州里”,位于昇州路北侧,甘雨巷以西。以昇州路得名。清末曾称“魏家巷子”。也在建邺区安品街所,只有8个号牌。南京真的有很多古称,我们知道的石头城、金陵、建康、天京等,还有一个古称就是“昇州”,知道的人就少了。在南京只有城南的升州路,留下古称“昇州”的印记了(省略千字)。升州路两侧,巷陌纵横,民居密集,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今天的升州路,北与仓巷、登隆巷、糯米巷、泰仓巷、评事街等相连,南与黑廊巷、弓箭坊、彩霞街、来凤街相接,是南京东西交通主干道之一。1936年,南京市政府将油市大街(仓巷至陡门桥)、讲堂大街(陡门桥至评事街)、行口大街(评事街至大板巷)、坊口街(大板巷至马巷)等几个路段,合并称为昇州路。1987年,因国家规定“昇”为异体字,遂改为升州路。升州路上,处处都是历史留下的痕迹,天后宫和天朝总圣库(英王府遗址)最有代表性。天后宫位于升州路488号,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省级文保单位天朝总圣库(英王府遗址)位于升州路416号的南京药业大院内。太平天国失败后,李鸿章将此处改为安徽会馆。1949年之后,这里归南京毛巾厂和药材公司使用,部分房舍被拆除改建,但仍然保留了不少古建筑,尤其是柱础上的98幅浮雕石刻画非常珍贵,有助于研究太平天国时期的建筑绘画、雕刻艺术和政治制度。
眷念一座城,你会忍不住寻找这个城市的根,味道也是根的一部分:章云板鸭(省略千字)。一到灌香肠的腊月,老南京肯定会想到腊梅。腊梅的香肠香肚,跟桂花鸭一样,也是霸道年味的一部分。属于升州路的味道,还有三鸿。对80后、90后来说,童年总是一抓一大把的肉松,急不可耐地塞上一嘴的满足。其实三鸿并不是只卖肉松,升州路的门市部已经开了很久,你还可以从这里买到新灌好的散称香肠。因为拆迁,腊梅和三鸿都从马路对面的老门市部搬到路北。升州路369号的老澡堂“三山浴室”(省略千字)。升州路118号,美大纸行,曾经是城南的第一高楼(省略千字)。升州路临街的住户们在梧桐树下晒衣服、下象棋,附近的人们在升州路来来往往,都活在梧桐四季的轮回里。而属于老城南的味道搬着搬着就失了影踪!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完稿时间:2021年10月28日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社会学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我20多年收集记录的准备,每天对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社会学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