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抗倭名将传奇成为三元巷,老高想念寡妇面续写三元巷美食!《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20三元巷

标签:
南京地名社会学艺术老门牌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220
三元巷(2-30号)南京建邺区,石鼓路所。东起中山南路,西至明瓦廊。相传,此处原是明代武状元尹风旧居,曾连中三元,故名。(1984年江苏省南京市地名录)
三元巷不是街边店最后十天的套路,什么都“三元”处理的集中地,外地朋友不要误解了,这里可是南京牛逼屌炸天的著名带拐弯的地方。南京地名中至少十个与“状元”有关的街巷,最厉害的状元就在三元巷。从古至今读书人的追求,就是中个状元。而南京过去是人才聚集地和科举考试中心,出过不少状元,这些状元的居所也因此以“状元”命名,比如,秦状元里、焦状元巷等。除了清朝的状元,南京地名中还有两位明朝的状元。水西门附近有条朱状元巷,珠江路北门桥畔的才子焦竑出生地焦状元巷。南京还有一个“状元境”,相传这里曾出过两名状元。古时殿试第一,称为状元。而在殿试之前,要经过乡试、会试,南京就曾有这么一个“考霸”,三次考试都拔了头筹。他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抗倭名将尹凤。相传他武学超群,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获三个第一,号称“连中三元”。做官后,当上将军,在福建、浙江沿海的抗倭战中,屡建奇功。于是,他在白下桥西,也就是今天中山南路北段西边的老房子所在巷子,被叫做“三元巷”。听居住在三元巷的老人们说,很多年前,不少娶亲的花轿首先要经过三元巷,以图“连中三元”之吉。蒋介石初到南京时,也曾居于此处,还有过宋美龄曾闹别扭出走的故事。如今的三元巷已是一条地方风味浓郁的街道,“要德”火锅、哈尔滨水饺,巷里的“易记”,“协记”面馆,京侨旁边“杨四龙虾城”等都是风味饮食的绝佳去处。
我最想说的是我常去的寡妇面,就是南京特色最正宗的皮肚面。南京寡妇面的面条有很多种,所有的里面都摆放有皮肚,除了皮肚,还有肉丝、猪肝、香肠、鸡蛋、西红柿、木耳、青菜等内容,可以根据价格随意添加。早些年寡妇面是在新街口附近三元巷中居民楼下搭的路边棚做煮面生意,大约2000年前,寡妇面从路边棚迁进正式的门面房中,因食客多,因此发号牌,凭号牌取面,有等两个小时吃不上的。新店面地方大了,但店中也常是人满为患。据说最早一家寡妇面的老板娘是个寡妇,自己为了生活摆了个面摊,由于口味好越来越受到欢迎,但是没有小摊名称,大家叫顺口叫它“寡妇面”了。因为生意的红火,导致三元巷附近一下子开出了五六家寡妇面,真假难辨,好在口味都一样的好。由于老城改造和拆迁速度的加快,目前最早的几家店都没有了。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完稿时间:2021年8月22日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社会学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我20多年收集记录的准备,每天对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社会学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