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耐烦》 文:高山流水
不耐烦是一种情绪,被认为是负面的,是吗?我之前没思考过,因为人最基本的情绪不过就是喜怒哀乐惧,也被称之为原始情绪,即不经任何后天影响的、最纯净的情绪,人与动物皆有。我自己思考了一下,并没有急着下定论,忽然发觉嫉妒、羡慕、羞愧和自豪等等有些看似专属人类的情绪却也可以在动物身上观察到。我并不是动物,所以我无法确认它们到底是什么想法,但我们经常给动物的一些行为分类,比如猫——两只猫,其中一只被主人抚摸时,另一只会表现出一种奇特的状态,看上去很像人类所定义的“嫉妒”的状态。但谁知道呢,也许它只是因为担心同伴被掐死而已。还有雄狮间的斗争,赢了的那一只看上去总是很自豪,而败者则显得羞愧、灰溜溜的。我们之所以看它们是这样,是因为我们对于“社会”的认知。人类有社会,动物也有“社会”,而我们觉得动物的社会更加严密、严格,譬如狼、猴子等,它们既有“阶级”,又有“地位”,也有各种划分,而人类是从动物进化来的,所以难免将一些事物代入回动物身上。
古今哲学家思想家对情绪的定义已经足够多,对情绪的讨论与想法也数不胜数,我不想再去告诉任何人它应该怎么怎么样,我也不知道它原本的模样(可能本来就没有)所以更无需寻找所谓“源头”,我只想随便写一些我对情绪的看法、思考,留作记录:现在的我是这样想的。
要讨论一个事物,也许要先从最简单的角度开始。情绪,情绪是干什么的?它和情感不一样,情感是一个持续性的,而情绪稍纵即逝。也可以说情感就是情绪的叠加,且长效;情绪就是片刻的感觉。我个人觉得,情绪是可以帮我们决定一些事情的,也可以规避一些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感到快乐时,那么这个事情刺激了我们的大脑,多巴胺传递了快乐的情绪,但同时多巴胺也与一些上瘾行为有关。有的时候我感到悲伤、痛苦,因为一些事情和一些人,在我看来这样的情绪就在提醒我,也许这并不是你该注重的,正是因为做了错误的决定,才导致了痛苦的体验。以此类推,每种情绪都有它的“使命”。而我又认为,就像感性和理性无法彻底分离一样,单独的纯粹地某种情绪我们是感知不到的——纯粹的愤怒,纯粹的快乐,纯粹的嫉妒。有吗?也许真的没有。当我们愤怒的时候,因为那件让我们愤怒的事,一定会捎带一些仇恨;当我们快乐的时候,因为那件美好的事,快乐里会夹杂着爱;当我们嫉妒某些东西的时候,我们有一丝愤怒,一丝仇恨,一丝羡慕,还有一丝伪装出的表象…重点就在这里。除了这些直观情绪,还有一些乱七八糟难以言说的“情绪”,甚至不属于情绪,仅仅只是一种状态,而已。我先罗列几个词:友好、和善、冷漠、高傲、耐心、不耐烦。有的人可能已经感受到不同了,是的——友好不是情绪,和善也不是情绪,剩下几个更不是情绪,它们是人类在与人类相处过程中产生的败笔。当每一个人作为独立个体时,他们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绪(最基本的平等);而当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环与人交流时,许许多多复杂又恶心的东西就出现了。有时候我们很悲伤,但却在嘈杂的环境中,或许还有人在不断的搭话,这时我们也许就会呈现出冷漠的状态,抑或是不耐烦。
这篇文章的主角是“不耐烦”。它坏吗?它好吗?它正确吗?它合理吗?它合理。试想一下,不耐烦的反义词是什么?是“耐烦”,这一点也许没有争议。“耐烦”是什么?是耐心,是忍耐。当我迫切渴求一样东西,有这样东西的反面出现时,我会感到愤怒。有些人渴求别人耐心对待ta,但一旦ta所得到的耐心不够ta的心理需求,那一切在刻度线之下的耐心都变成了不耐烦。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东西,当下社会需要人们耐心、忍耐,且有一条模糊的耐心及格线,如果某人没有达到,那就会被归类于不耐心的行列。就像老师,学生期待的是每问一次都能获得答复,因此学生不断地问,反复地问,理所应当的觉得老师应该非常有耐心,而如果老师只回答三次就不再回答,甚至做出一些接近生气的行为,那老师立刻就变成“不耐烦”了。动物之中更有这种状态:一只小猫不停地玩大猫的尾巴,惹怒了大猫,且是三番五次的,于是大猫把小猫踹开了。我们常常刷到这样的“搞笑”视频,在我看的时候我下意识把这只大猫的状态归为不耐烦、生气。动物之间也会有一些虚伪的假装吗?它们之间会争强好胜、互相攀比吗?我不知道。但我敢肯定在我所接触过的“社会”中,全部是这样的人。你问我那些直率的、不伪装情绪的人去哪了?当然是被分类到“不耐烦”的行列里去了。我并不是想说“不耐烦”是多么好的东西,也不是想说应该抛弃那些逢场作戏的表情,我仅想作为观察者,从某个片面的角度随便写一写,有些前言不搭后语的地方,但一定有人看得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经历。从出生到现在这一秒,其间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成为你参考的标准,而每个人都各不相同。鲁迅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但换个角度,周老师口中的“他们”,或许也觉得他太安静、内向。所以,还是我个人觉得,谁都无法要求任何人成为什么样子,但如果真的环境需要某个人作出改变,我相信在该到的时候,一些东西会发自内心改变的。
高山流水
2021/1/29 北京小汤山

高山流水简介:
出生于2004年11月,矿脉艺术小组成员,小提琴演奏者,持续探索音乐与当代艺术的融合;影视演员,参与拍摄30余部电影电视剧;当代艺术探索者,已经独立或合作完成多个跨领域的当代艺术作品。
2009年~2018年参与及主演的电影作品有《西风的话》《云上日出》《旋风女队》《暴走吧混蛋》《老爸同学》《童童的风铃密室》《抱养奇缘》《云中信》《帝国秘符》《上海女人在西安》,电视剧作品有《战能少年》《亲亲中国爹娘》《青年医生》《皮皮鲁与鲁西西》《黄金背后》《烽火佳人》《宝贝战争》《兄弟海》《党的女儿》《烈火》《黑色名单》《知青》《国色天香》
2017年独立创作小提琴曲《忆城》;《边城》小提琴曲创作进行中;
2019年5月独立策展《艺术·家》系列展览——《净·老门牌》、《叠·老旗袍》、《黑胶岁月》;
2019年6月策展《零零后当代艺术展》——2019网络展;同月参加金山岭长城艺术节《光芒.2019》装置作品《独立宣言》,与高松共同完成作品《神秘园》等;
2019年9月参加东太行艺术第一季与高松共同完成垒石作品《三山》;与朱新战共同完成作品《去锁》;
2019年10月《石大沟艺术落地·打开》之《艺术·家》单元系列作品:《高山流水·自然系列No.1》、《稻草人》、《金字塔与坟》、《吹哨人》及公益行为《安全线》等;
2019年11月,与高松共同成立<矿脉艺术小组>,作品《垃圾人》系列正在进行中,此前于2015年12月初潮白河畔开始初期探索,同月底于陕西唐代帝王陵墓内多次实验;
2020年1月开始完成新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多项创作,代表作品《疒城》原创小提琴曲与行为观念短片;独立原创系列文字开始合集中。
本文首图书法作品由好友王勇特别为高山流水文章书写,特别感谢!
王勇
1976年生于江苏徐州,现居北京。北大培文汉字艺术研究中心秘书长,艺术家。“新京派”和“十墨”代表艺术家,纽约哈德逊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中国美术学院汉字水墨创作高研班项目导师。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意大利法拉利集团等国内外机构收藏。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以“隐墨”著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