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粮仓得名仓桥仓巷,传说苍龙八爪形成城区规划《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31仓巷
标签:
城市记忆民间文保高松老门牌仓巷南京地名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31
仓巷(号牌1-169)南京建邺区,安品街所。南起升州路,北至朝天宫。相传朱洪武军师刘基在此投铁链于井内以锁苍龙。后群众习称仓巷。(一九八四年南京市公安局编印的南京市街巷名册)。
仓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正南。因直通苑仓得名,又叫将军仓巷,苑仓是三国孙权时重要的粮仓。仓巷北端有一仓桥,又称崇道桥,因冶山道院得名。清同治建江宁学府,改叫道济桥。
仓巷的名字在南京历史上流传已久,东吴时期开始,就一直是各类粮仓的集中地。在历朝历代的记载中,这里仓库密布,现在还能在周边找到泰仓巷:泰仓,皇家粮仓;千章巷:千章,士大夫粮仓等地名。
三国时,仓巷北接皇仓,是当时繁忙的运粮通道。从明代乃至明代之前的朝代开始,鼓楼小粉桥到管家巷至大王府巷、仓巷,此一线是笔直的南北主干道,两侧商肆林立,繁华景象延至清代。在明朝,仓巷已经形成八条小巷,街巷格局数百年来一直稳定存在至今。“明朝灯市初在仓巷,后才移至夫子庙。明清两代,仓巷地区是工商店铺、民居、文人汇聚之地。”《儒林外史》便多次提到仓巷,将之形容为“人文萃聚之区也,冶山之气钟毓所凝,户列簪缨,家兴弦诵”。诸如明代出使朝鲜的状元朱之蕃、清末改革派状元黄思永、著名方志学家陈作霖,都是时代大家。
仓巷除了作为粮仓重地外,还有“八爪金龙巷”的美誉。传说是因为明初朝天宫建成后,把守墙壁的一条苍龙突然腾空起飞,刚好坠落在仓巷。巨龙的八个爪子分别落在仓巷东侧的安品街、月牙巷、七家湾、牛首巷,西侧的木屐巷、朱状元巷、丁家巷、东止马营。文中很多不准确的记忆还需要同道交流指正~。
仓巷如今为南京文玩市场所在,也是旧书交易集中地。我有幸在2011年前后的道路扩宽改造中拾得巷牌一个,也可能是这条长巷唯一保留下来的老牌子了。扩路与拆迁改造中几户古玩店老朋友准备不干这行回老家了,知道我只收东西不卖,把好多老物件都送给我了,我是实在难心怕欠情的东北人,最后他们只收了一点点的费用意思一下,感恩南京呀!仓巷在升州路这边巷口驻着王家老户,是我多年合作的南京知名企业家,在王家大聚会我的酒后排名老七,就是他们家六个兄弟我是第七个新兄弟,王家老爷子也是特别喜欢我,六兄弟就更不用说了都很熟悉了解~。
在南京走街收集城市变迁老物件与记录拍摄城市记忆图片的岁月中,仓巷是我最密集的综合集中所在地,所以同道人常常在此相遇打个招呼,我也是常常见到南京作家薛冰老师,我的故事还出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薛冰老师也是一直支持我的各项城市记忆活动,更是随请随到的多年老朋友。
一句话的图语:仓巷深处古旧行,满街散落故时殇。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每天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实施时间:2021年1月31日
上午10:11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
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