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奇妙地名引发老高狂大猜想,搁漏街前世今生时隐时现!

(2021-01-05 14:08:58)
标签:

城市记忆

民间文保

南京地名

搁漏街

高松老门牌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奇妙地名引发老高狂大猜想,搁漏街前世今生时隐时现!

奇妙地名引发老高狂大猜想,搁漏街前世今生时隐时现!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5

搁漏街:(号牌1-18)南京秦淮区钓鱼台所。南起花露北岗,北至集庆路。清朝即沿用此名。(一九八四年南京市公安局编印的南京市街巷名册)。

搁漏街网络上有一句话不负责任由于集庆门开城门,这条街于1988年左右动迁,地名消失”。这句话说明文字作者没有实地考察就下结论了,我2008年就走访记录过这里,我们《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2011年走访时还拍摄记录了搁漏街民国瓦当的发现呀。

第五期使用搁漏街4号门牌,是的这条街很小,又在网络上很早被判定消失了,实际到2010年前后这段清代就有的小街还是存在的,淹没在集庆路的高楼之间,躲在瓦官寺与愚园的光环外,而搁漏街是当地人常走的近道,可以不走鸣羊街大道,进集庆门过凤游寺见杏花村,在花露北岗旁隐隐存在。我们纪录团走访时发现了拆迁现场的民国标识官瓦,有明显民国徽章的“南京鲁大洋瓦厂”等多款瓦品(好事者请参见我们记忆版张智峰文字,搜索:南京城市记忆--民国时期南京的砖瓦厂)。

搁漏街地名来历我个人的狂大猜想:因为这里民国30年代就是瓦厂集中地,而且我们发现的实物也说明一点这个事实,但民国的砖瓦厂不是凭空出现的,所以一定是有前一个时代的传承,此地名是清代有之,那么搁漏一词是否是清代瓦窑静置晾晒未烧制瓦品的表达与集散场,后来这里就习惯称为了“搁漏街”。按我的推测这里走遍清代时期一定还有叫“窑”的地名,还有与烧窑有关的地名~。(狂大猜想部分见笑了)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每天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实施时间:2021年1月5日 上午9:40  -13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人:高山流水

作品人、老门牌收藏人: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出品,高松实施完成。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

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