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人探索奇葩路,发起创立老门牌成为收藏品类!南京浦口建筑里55《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1

标签:
民间文保城市记忆南京地名老门牌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1
建筑里:浦口区老江口所,区政府东边,1946年建村,铁路建筑工人住宅区(一九八四年南京市公安局编印的南京市街巷名册)。
我与这里相识是在我发起创立的《南京城市记忆民间纪录团》第一期活动走访南京浦口火车站时看到的,建筑里离津浦铁路的南京浦口站不远,这里有很多老人是北方人,都是与铁路有关的工作人员。而这块建筑里55号的门牌是在2007年前后拆迁中得到的,这个二层小楼大概六栋建筑据说是修建津浦铁路的早期建筑专家住宅区,按我的猜测也算是南京很早的西方文化产物集中管理小区吧,这里周边后来又扩展出不同时期的建筑,大概能回忆起来的就这些了,有不准确的阐述希望老友们补充指正!
现在南京浦口建筑里这里怎么样了我也不知道,我离开南京也有八年了,只是想在回味中与建筑里再发生一些精神上的链接,也试着让抽象的老门牌与我再次建构一场,关于历史场、建筑场、人文场的多维思考吧~
选择第一期使用建筑里55号是因为我今年正好55岁了,又喜欢老建筑,长期在国内行走记录老建筑与古村落的消亡,所以开头就从这个建筑里55谐音“呜呜”的老建筑里面的哭啼中开始吧~
《我与老门牌的故事365》艺术计划是用2021年一年时间完成每天一个南京老地名的回顾,用已经消失和正在消逝的老地名回味一座城市的肌理与余温,让老门牌再次出现在我身体的不同部位,再次出现在我生活的每个场景中。
实施时间:2021年1月1日
实施地点:北京昌平小汤山<高山流水文献馆>
拍摄制作:高松
*一年艺术实施计划由《高山流水文化保护基金》全程支持;
*《矿脉艺术小组》高松实施完成。
小记:高松1997年开始收集南京及全国拆迁现场老门牌,被收藏同道称为收藏门牌第一人。
20余年收集南京为主的不同时期老门牌众多,2014年在北京元典美术馆由策展人:方文山,出品人:谷燕与梁克刚,举办高松老门牌城市记忆文献展。与老门牌相关的艺术思考开始出现,并且完成了系列老门牌当代艺术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