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南京名人墓——饶运仪墓

标签:
转载 |
分类: 公益行动 |
我几乎没有转载过别人文章到我的博客,但这次完全是被作者的才气、耐心、探究精神征服了!好兄弟太棒棒达了。
原文地址:南京名人墓——饶运仪墓作者:閎約
南京清凉山饶运仪墓碑残件考释
@閎約
一、前言
2013年笔者写过一篇《南京现存的李瑞清题刻》,其中提到了一件存放在南京清凉山的李瑞清款残碑。
当时根据残碑上有限的文字,仅能推断该碑是一件清末私人墓碑,墓主信息一时无从考证。
俗话说,揣着怀表上茅房——有始有终,传统评书留个扣子,最多也就隔一天,第二天就续上了,笔者也没想到这个扣子一留就是将近两年的时间,自己挖的坑还需自己赶紧填啊。
时至今日,笔者已能确认该碑墓主是饶运仪,兹考证如下。
二、饶运仪墓碑考
1、饶运仪墓碑现存位置
![[转载]南京名人墓——饶运仪墓 [转载]南京名人墓——饶运仪墓](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其实,笔者在写《南京现存的李瑞清题刻》一文时,尚未见到饶运仪墓碑(见上图),该碑原来位置也就是该墓遗址不得而知。
后经@中国城市记忆-高山流水之父,指点,2013年12月5日,笔者终于见到了名不见经传的该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清凉山社区清凉山83号,清凉山公园扫叶楼院内。
碑当时是靠墙放置,刻字的一面朝墙,背面朝外,两端残损,略完整的一侧朝上,残损的另一侧朝下。
该残碑为青石质地,碑体厚重结实,目测体量长约60cm,宽约40cm,厚约20cm,推测原碑长度可能在100cm左右,宽度约60cm。
然而,2015年2月15日当笔者再次路过此地时,已不见该碑踪影,原位上空空如也,不知又移放到了何处去。
岂敢奢望它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归宿,笔者能做的也就是在它湮没无闻之后写下此篇。
2、饶运仪墓碑残文
![[转载]南京名人墓——饶运仪墓 [转载]南京名人墓——饶运仪墓](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上图摘自@中国城市记忆-高山流水之父)
残碑正面尚可辨认岀“家窈雲之”、“卒扵光緒二十”、“臨川李瑞清題”等字。
该碑上款部分另有个别字的偏旁部首残留,惜无法通读,背面无刻字。
也正是依据碑上残留的“之”、“卒”等字,从行文方式结合碑的体量看来,故推测该碑应为一通墓碑。
3、饶运仪墓碑记载
(上图摘自《南京文献综合目录》)
笔者翻阅《南京文献综合目录·六 金石》时找到了“饶大家窈云(运仪)墓碑”一条记载。
据该记载记录:“正书/清·李·瑞清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立/拓本”。
虽然该记载未附拓片,已可判定此碑与清凉山的这通李瑞清款残碑当为同一物,即饶运仪墓碑。
根据该记载,可以弥补残碑上缺失的部分文字,即该碑正中当刻“饶大家窈云之墓”,“卒于光绪二十九年”。
遗憾的是,《南京文献综合目录》一书在“凡例”中说明:“本书收录书目除抄本、孤本外,其它均不注明馆藏”,一时无法得知该拓本现存何处,找到该拓本定能将该碑全貌一览无余。
4、余窈窕墓商榷
该碑除了《南京文献综合目录》曾有著录,还曾收录在《南京清凉山》一书中,词条名称却非饶运仪墓,而是“余窈窕墓”,同时附上了该碑照片,与饶运仪墓碑的确为同一物。
据《南京清凉山——金陵城西人文风华·第四章
名人茔葬墓冢篇·余窈窕墓》云:“据说,余窈窕为清御史余祚馨之女、李瑞清之妻,其墓在清凉山,现已不存。当初,余祚馨与李瑞清的父亲为友,且为李瑞清之业师。余氏以爱徒瑞清才人品出众,故将女儿嫁与,未及婚配,其女即已亡故。后来,余氏又将另一女嫁与瑞清,未及两年,其女却因难产亡故。事后,岳父将小女窈窕再嫁瑞清,然其女不久也亡。至此,李瑞清甚哀之,发誓从此不再续娶,将爱妻余窈窕葬于清凉山麓,并立碑以祀”。
既然笔者将该碑考证为饶运仪墓,显然与此考证不一致,那就必须与该书作者苏克勤先生商榷。
根据文中描述看,所谓“余窈窕墓”,显然当指该碑墓主,但是此碑残留的墓主名字并非该文所云“窈窕”,而是“窈雲”,故该说不知何据,是不是苏先生看错了。
再者,据《李瑞清年谱》记载:“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二十一岁,八月六日,梅仙卒于产难,葬长沙莫家垄”。
而余梅仙的五姐和七妹也均是在许给李瑞清后不久即亡,笔者推测前后距余梅仙去世不会超过5年,也都应该葬在长沙才对,不可能另葬南京。
另外,笔者未见余梅仙的妹妹叫“余窈窕”的记载,因此不知苏先生考证该墓碑为李瑞清之妻余窈窕的依据从何而来,“余窈窕墓”之说当为考证错误的无稽之谈。
不过,苏先生所拍照片是在2004年,说明该碑在扫叶楼院中存放了至少10年时间。
三、饶运仪简介
《湘人著述表》记载:“饶窈云,女,清长沙人。《苕琼馆遗集》。”
《历代妇女著作考》记载:“《苕琼馆遗集》,(清)饶窈云撰,《闺秀诗话》著录(未见)。窈云,湖南长沙人,饶石顽长女,上舍黄经权妻。年二十余卒。”
《中国妇女名人辞典》记载:“饶窈云:清代诗人。湖南长沙人。饶石顽之长女,上舍黄经权之妻。婚后早卒。著有《苕琼馆遗集》。”
据《北京历史文献要籍解题》记载:
“《明宫杂咏》二十卷,清饶智元撰。清光绪间刻本,六册。《湘渌馆丛书》之一”,“饶智元,字珊叔,长沙人,生于同治间”,“后以有明一代宫政之肃超越前古,仿严遂成《明史杂咏》之例,著《明宫杂咏》。从光绪十七年(1891年)秋起,历经两年而成书”,“此书是歌咏明代宫廷的诗集……引用600种书,得诗800首,加上其继室张起凤、侧室胡淑、兄女饶运璜、饶运权、饶运琚,女儿饶运仪、饶运璵等八人诗,共1000余首。”
由此可知,饶运仪,字窈云,湖南长沙人,是饶智元(字珊叔,号石顽)的长女,她还有一个亲妹妹叫饶运璵(字窕云)。
据《李瑞清年谱》记载:“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三十一岁,饶智元,交友”;“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三十七岁,二月,魏光焘移节两江,延揽瑞清入幕”。
也就是说,1903年3月间,是李瑞清来宁工作生活的开始时间,此时李瑞清与饶运仪的父亲饶智元结识已超过七年时间。
从该碑拓片记载的书碑时间看,饶运仪卒于光绪二十九年五月,正是李瑞清刚随魏光焘刚刚来宁后不久题写,说明此时饶家也迁居南京,而《李瑞清年谱》中未收录,可以补缺。
PS:
清凉山作为南京城内的一处传统墓地,经过多年来的改造,地表已经几乎见不到任何墓葬遗存。
笔者在清凉山看到的年代最早的一件与墓葬有关的石刻,当属《大唐姚府君墓志铭》志盖(见上图)。
南京唐代遗存极少,唐代墓葬发现的也不多,该唐代志盖当数南京地区罕见的文物。
只是不知该志盖就是出土于清凉山本地,还是其他地方移过来存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