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老街巷高松老门牌南京记忆下关火车渡工业遗产津浦铁路 |
分类: 南京城市记忆 |
曾是交通枢纽连通南北动脉
绕过繁忙的南京西站,穿过几条狭窄的小巷,横亘在坑洼不平的马路中央的几条铁轨将记者引向江边。此处名叫老江口。沿着铁轨的痕迹一路东行,车回路转间,一座巨大的钢梁建筑如同卧龙般一直伸到江中。这就是民国时期我国南北交通线上最重要的火车渡口——下关渡。
20 世纪初,津浦线和沪宁线相继通车。但是由于长江的阻隔,这两条铁路线一直未能连接,所有的货物和旅客都要在南京站和浦口站下车换乘轮船。1930年10 月,国民政府铁道部在老江口兴建当时国内最大的火车轮渡渡口。3年后,渡口完工,国民政府又从英国购买了一条巨大的专用渡轮命名为“长江号”,正式开始营运。从此津浦和沪宁两条铁路连成一体。这对当时的南北文化经济交流起了重大的积极影响,也给南京带来了新的生机。轮渡建成后的数年间,远东第一大厂——永利铔厂,中国两大水泥巨头——中国水泥公司和江南水泥厂,无锡荣氏投资的有恒面粉厂等大型企业先后落户南京。
精妙升降设计独具匠心
下关渡现存的只是伸入江中的引桥。它是一个150米长的巨型钢梁建筑,4个巨大的桥墩间架着4孔活动钢梁,钢梁间用钢板连成一体组成桥面,枕木和供3列火车同时使用的6股钢轨就铺设在上面。令人叹为观止的是,150米长的桥面全部是悬空并可以调节高度的,使得桥面随着江水的涨落可以始终保持在水面之上。用以调节高度的是高悬在桥墩顶端的巨大电机,通过电机带动齿轮,制动升降。
现场看到,桥面上许多枕木已经腐朽,但是桥身依然处处闪耀着钢铁特有的幽蓝光芒。“这些钢铁部件全部是英国进口的,质量没的说。”1968年引桥进行大修,连接电机拉动桥面的螺杆坏了,全国竟找不出符合技术要求的螺杆,最后几经周折才从捷克斯洛伐克弄到了螺杆部件,完成了大修。记者在桥上还发现了当年大修的记录——一块铸着“1968年大修”字样的钢板。
桥的精妙还体现在它的方位上。“这座桥没有像普通渡口一样正对大江,而是顺着江岸一路下行150米。船停靠时要沿江逆水而上,通过缓冲能更安全地和引桥对接。”更有意思的是,引桥建成后到现在,非但江岸没有变化,而且水深历年也基本相同。所以现在依然可用。
长江大桥终结渡口使命
建国后,下关铁路轮渡一直在使用,负责工作的是南京铁路分局轮渡处。但是到1968年以后,随着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下关渡日渐萧条,1974年最终闲置。如今,这里除了夏天会迎来一些嬉水的孩童,平时已是人迹罕至。
“当年规模可大了,一条渡轮可拉客车17节或者是货车37节。”轮渡到对面浦口站只要18分钟,后来大桥通车,轮渡处无事可干,全部渡轮也给了江阴。“虽然现在它没什么用处了,但是它对南京的贡献功不可没啊!”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解读
城市如同一个手掌!布满了大街小巷的掌纹!
拯救城市记忆行动就是穿行其间,寻找那条城市历史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