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方言释考(141)——滴溚孙儿·溚拉孙儿
(2016-04-30 06:22:40)| 分类: 方言探微 |
滴溚孙儿·溚拉孙儿
一般情况下,人们提到孙辈,说一个人有重孙子(曾孙)了,就很令人羡慕了,重孙以下往往很少提及,至于“滴溚孙儿”“溚拉孙儿”等,不见于正式的文献典籍。
《红楼梦》第五十四、五十五回写了“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故事,众人听戏听够了,听书听腻了,就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定“花”传到谁手里谁就得喝酒讲故事。轮到凤姐时,她想了想,笑道:“一家子也是过正月半,合家子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滴溚溚的孙子……嗳哟哟,真好热闹!”凤姐的笑话里就提到了“滴滴溚溚的孙子”, “滴滴溚溚的孙子”是什么“孙子”?唐山人,尤其是丰润人虽是常说,却未必真晓其义。
我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有一篇曰《释亲》,那里面说:“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清人梁章钜撰《称谓录》中对此有较为详尽的解释:
玄孙
来孙
昆孙
仍孙
耳孙
云孙
以上为六世之称,如果加上子、父、祖,则为九世。九世以后,则只能称“族人”了。
那么王熙凤所说“滴滴溚溚的孙子”属于几世呢?著名红学家王家惠先生认为“这纯粹属于乡人之谈”,因为在正宗文字记载中是找不到的。王先生分析认为,: “玄孙”之后是“来孙”,这个“来”,在乡人口中,则讹为“lɑ”,“昆孙”,又作“晜孙”,“晜”读作“kūn”,这个字乡人不识,往往误认为“弟”,读作“di”。他由此得出结论:因此,在丰润乡村,就有了“滴溚孙”、“溚拉孙”的称谓。时至今日,唐山人若是论起辈份,大多只能说到“重孙”即“曾孙”这一辈,若是再往下数,则只能说“滴啦孙”、“溚啦孙”了,意思是说重孙以下的若干辈的孙子,像王熙凤说“滴滴溚溚的孙子”,正是唐山所谓“滴溚孙儿”、“溚拉孙儿”的合称。至于文中所谓“灰孙子”,则不在世系辈份之内,一般作为骂人的话使用。
笔者同意王家惠先生的见解,但“滴啦孙”、“溚啦孙”的说法应当另有说头儿。唐山人把排尿叫“尿尿”,后一个“尿”作名词,读作“suī”。人有了孙辈大多已到老年,老年人多患前列腺疾病,排尿不畅往往会“滴滴溚溚”,“滴溚尿”、“溚拉尿”是常见的现象。“孙”与“尿”音近,如果按唐山人的说话习惯带上“儿化”,那么,“孙儿”与“尿儿”就同音了。唐山人在逗嘴时,一方若戏称对方为“孙子”,对方往往反唇相讥:“你是我滴溚孙儿、溚拉孙儿。”称人为“滴溚孙儿”、“溚拉孙儿”,实则是把人当成“尿”一样的污物,不仅是在辈分上占便宜,而且带有强烈的侮辱意味。“滴溚孙儿”、“溚拉孙儿”属于粗话,多用于开玩笑或骂人,这样的话出自善诙喜玩笑的凤辣子之口是不奇怪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