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班会是“会”还是“课”

(2015-01-22 14:44:58)
标签:

德育

班会

创新

分类: 教育思想

“下一节你们上什么课?”“班会课!”在学校安排的“班会”时段里,我们从教室前走过,会发现绝大多数的班会都是班主任在讲台上手舞足蹈,学生在下面或沉默或若有所思或是做着老师刚布置下来的作业。看来,在多数学生的体验里班会不是“会”而是“课”,比教学课还要更枯燥、更沉闷、更无趣,有的学生在甚至班会前还会准备两个小棉花团。很显然,在升学压力下,“有教学无教育”成了很多学校的常态,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沦陷,班会的功能和作用被削弱,蜕变成学生被动接受的另一种形式的说教课。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全班学生的会议或活动,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织形式。所以,首先让我们回到这样一种认识上来,班会是围绕某一目的而组织的集体会议或活动,不是上课。会与课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形式,重点放在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升上。会则是指有组织、有目的的言语沟通活动方式,是围绕一定目的进行的、有控制的集会。大家聚集在一起,围绕一个主题发言、插话、提问、答疑、讨论,通过语言相互交流信息,表达意见,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班会的重点在育人,包括学生人格塑造、习惯养成、理想、励志、情感教育等。

既然是开会,那就要按会的形式来,确定主题,集体讨论,形成共识,达成目的。会不是课,即使明白这一点,如果教师掌握不好,班会在中途也会转入上课的节奏,偏离正确的轨道。如何避免出现这种转变呢?首先是要求教师对班会的设计必须完整,明确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开始?过程怎么推进?怎么结束?对班会的细节要进行仔细的斟酌,对班会可能出现的情况要进行科学的预测,提前做好准备。其次,不管什么内容、形式的班会都要以学生的参与为前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成民主的、融洽的、有效的会。教师主要是发挥设计、引导、提升的作用,主要工作都可以交给班委会去安排,甚至在设计环节上,班委会也可以参与,以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再次,避免班会形式的单一化,特别是要杜绝班主任的“一言堂”,杜绝把班会开成批判会,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以表扬激励为主,否则学生就会站成另一个阵营,班会就会陷入教师单向的说教。

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每天都要面对不同学科的课堂,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所以,班会就不要再变成上课了,让班会轻松一点,阳光一点,把班会变成学生期待的时光,让班会成为学生时代珍贵的记忆。“润物细无声”,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境界。学生不是机械的受体,在任何时候教育的痕迹太重,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