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你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处吃亏。你总有知心的人、友好的人。一旦看到他们受欺侮、吃亏受气,你能不同情气氛,而要尽力相帮相助吗?如果看到善良的人受苦受害,能无动于衷吗?如果看到公家受损害,奸人在私肥,能视而不见吗?
当今之世,人性中的灵性良心,迷蒙在烟雨云雾间。头脑的智力愈强,愈会自欺欺人。信仰和迷信划上了等号。聪明年轻的一代,只图消费享受,而曾为灵性良心奋斗的人,看到自己无能为力而灰心绝望,觉得人生只是一场无可奈何的空虚。上帝已不在其位,财神爷当道了。人世间只是争夺权利、争夺名位的“名利场”,或者干脆就称“战场”吧。争得了名利,还抱紧了紧紧不放,不妨豚皮老脸,不识羞耻!享受吧,花了钱寻欢作乐,不又都是“将钱买憔悴”?天灾人祸都是防不胜防的。人与人、党派与党派、国与国之间为了争夺而产生的仇恨狠毒,再加上人世间种种误解、猜忌、不能预测的烦扰、不能防备的冤屈,只能叹息一声:“人生实苦!”多少人只是又操心、又苦恼地度过了一生。贫贱的人,为了衣食住行,成家立业,生育儿女得操心。富贵的,要运用他们的财富权势,更得操心。哪个看似享福的人真的享了福了呢?为什么总说“身在福中不知福”呢?旁人看来是享福,他本人只在烦恼啊!为什么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呢?因为逼近了看,人世处处都是苦恼啊!为什么总说“需知世上苦人多”啊?最阘茸无能之辈,也得为生活操心;最当权得势的人,当然更得操心。上天神明,创造了有头有脑、有灵性良心的人,叫他们来吃苦吗?
这是节选自杨 绛的《走到人生边上》
的一段,也是新年里看过的第一本书。虽然很有些悲悯的意思,但先生的话很在理到位,我想,先生不一定就是要人去吃苦而不怨天,也许是对自己的一种设问,用的巧妙,而看书的各人理解不一,自然心得不一了。
杨先生在书里自问自答不少,就好像是对自己过去经历的解惑。书里的字句朴实,大约念到初中的人都可以看懂,但是大多数的我们好像已经写不出里面的朴实和真诚。现在书里文字绚烂,各种专栏和心灵鸡汤多半是各种所谓温情故事的堆砌,加上微信微博那些各种分享,猛一看是非常在理,再想想也就了了了,过去之后不是健忘就是迷惑。而杨老先生用自己的心,在96岁的高龄,让人体会到了无论是对爱人的细节,还是周边事物的点点滴滴,都应该沉下心去细致的体会,让生活中少充斥浮躁多一份安然淡然。
这般的表达让我想起了家里的老人,用狭义的范围来说,只剩下了婆婆还健在,其他几个都已经先走了。几个老人各有性格,只是外婆更加豁达一点,一辈子好像没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她已经去世多年,每每想起来,总觉得还是觉得没有多陪陪,很是遗憾。老人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对世事非常豁达,一辈子和爷爷没有红过脸。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亲戚记得她的那边豁达。少时不懂事,对这番豁达还不太理解,今日经历诸多坎坷后再回想起当年看到听到的那些事情,不为人左右,不为钱左右,为人着想,宁自多苦,甚为钦佩。
苦不苦,是怨念,也是心魔,向前看,向后看,身已至此,无论何事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怨人无用,要看未来,要想未来,若是期盼得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除了自己多多努力,别无他法,因为走到这一步必然是自己的原因,要摆脱也只能靠自己。
想想看,每一个母亲孕育生命的过程都是伟大的,但是人人生的伟大也仅仅是个感叹。世上那么多人,那么多故事,那么多历史,那么多自然奥秘,有多少是不伟大的?有多少伟大是不为人知的?有多少是不可能为人知的?如果你问我,那些个东西知道了又做甚?我可能会回答,为了我自己活的更充实。这其实是句屁话。若是你再问一句,我们需要么?我会回答,关我屁事。
其实,我想,做好自己,想想怎么活,怎么走完这场不由自己便来到世上的旅程,不辜负不浪费不后悔便是可以了,要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那不是由自己,也不是由父母,若是自己有所准备,遇上了自然能成史书中的一段,若遇不上,能成家族里值得记住值得让子孙传承的那个人,也就知足。至于苦不苦,都在于自己的心,能化解自然好了,化解不了,已然付出,何必计较?也没有谁逼着你去做,每件事情都是自己做的,每一步都是自己迈出去的,旁人至多推波助澜了下。解决不了心魔,就算是天天蜂蜜泡着也就那样了。
这是2014的第一篇,有点罗嗦,都是些废话,看看也就罢了,对我,也就是个记录,仅此而已,勿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