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起,一叶落,一夜过,叶尽落
秋天在风中嗖嗖的就过去了,冬天来了
在这样的季节里,无论身居何地,火锅无疑是家庭聚会朋友联谊的最佳选择
于是吃的频率,从月计变为了周计
老家因为靠近重庆,不但方言极其近似,吃火锅的热情也是
现在回老家,但凡几个发小回去,是一定要去吃一顿火锅的
在老家无数各式火锅店里,我们的选择首先也一定会是傻儿火锅
还记得无论是来了好友,或是带了女友回家,要是没有哥们们吆喝着去吃一顿傻儿,那说明一定是来人关系不铁或者说带回来的“妹子”不对路
其实那家店味道算不上极佳,只是去那里,吃的主要是情怀
还记得第一次去那家店,大约还是高中吧,店就在原来的隆中路菜场门口,是个临街的小店,后来才搬到现在的位置,十多年里连老板都换了好几茬,我们也从愣头愣脑的高中生,到现在已然走过而立之年
还记得某年晚上吃完傻儿,一堆人走出大门,遇到老板在门口送客,说起自己这家店开了好几年,被我们几个嚷回去,我们是从这家店的地皮摊子开始吃起来的….弄得老板一脸茫然
傻儿火锅里最好吃的算是宫廷牛肉,听着名字比较霸气,其实就是剁烂了的牛肉,加之锅子里的辣度厉害,就着冰啤酒吃起来,很是惬意。若是再配上几个一起长大的狐朋狗友,聊聊过去的那些狗血事情,不用装斯文装文艺装成熟,就爽到位了,这也是去那里吃的主要目的
不过在我印象里,吃火锅还是讲究顺序的,像先吃素菜或者大鱼大肉是显然行不通的。首先上的肯定是毛肚,鸭肠等扔下去就能吃的,也不会讲究什么七上八下之类的,到了傻儿,即便在外面吃的再好,这时也就成了投胎的饿死鬼,不抢哪有热闹的氛围。试想大伙儿一年难得见过一面,而且巴巴地看着红汤开始翻滚,这时候谁愿意煮个鱼片或者要耗费时间的宫廷牛肉进去慢慢等待?长筷一伸,往锅里一涮,再放拌着蒜泥的油碟里那么一裹,往嘴里那么一塞,顿时麻辣鲜爽,满口生津。这火锅才算是正式开吃了。吃完肚肠后吃什么?重头戏登场。这时候胃口已开,把一盘子宫廷牛肉一股脑的扔下锅去,开始日白夸天(四川叫摆龙门阵),但此时吃喝依旧是主调。陈芝麻烂谷子的故事才会粉墨登场,各人再会讲讲这一年里的各种破事趣事,此刻也一定会有一哥们在大家碰杯时,会识时务地把应该倒入锅中的食物直接倒入,让红油慢慢包裹它们,浸润它们,升华它们。啤酒是一瓶一瓶的开掉,红红的牛肉一盘一盘的少掉,等到吃到六分饱时,素菜开始登场了。这时候点的菜,也是有说法的,比如土豆、冬瓜和粉条,是必须点的,这都是有故事的菜。还记得yy第一年上大学回来,因为军校伙食太差,一个人干了两盘粉条,饭后连路都走不动,只得躺在店里的长凳上。此时呢,说话的声音变会大不少,一是兴奋了,二是也能招来些熟人,毕竟地方小,说不定就能转头看见以前的同桌或者说是曾经的暗恋对象,当然,后者是从来不会来这样的地方。至于这顿火锅什么时候结束,就没谱了。赶在春节,时间紧张,吃完就散去了,要是晚上大家无事,肯定得有几个小时,吃完再去干点别的,或者再来了故人,继续上菜,再吃一轮!
还是怀念以前少时的傻儿,在地摊上,周边烧鸡公、鱼火锅各式各样,无论春夏秋冬,热闹的紧,尤其是晚上,举目望去,都是满座。不过,渐渐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样的情景少了。吃火锅的环境好了,气氛却淡了。每当我走过其他城市,看着各种情调的餐厅或是各种火锅时,倒分外思念起雨棚下酒精炉子上的麻辣味来。
也许最后,我们就只能在解放路天桥上,看着日益繁华的城市,回味当年满头大汗,被辣的不行却还在锅里捞菜的场景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