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陕北民间艺术发展的点滴思考

(2008-05-24 08:57:16)
标签:

民间艺术

剪纸

民间文化

安塞腰鼓

创品牌

陕北

分类: 随笔

   5月18日至19日,陕北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延安大学举行。我在大会上作过一个关于陕北民间艺术发展的发言。此为发言的文字稿。

抓特色 创品牌 兴产业

——关于陕北民间艺术发展的点滴思考关于陕北民间艺术发展的点滴思考

    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是每个民间文化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我就陕北民间文化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抓特色:

    特色是什么?特色就是事物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是事物生存与发展的优势所在。对于陕北民间艺术来说,这种特色就是历经千百年岁月沧桑变化而在陕北境内保存相对、同时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民间艺术形式,如陕北民歌、陕北大秧歌、陕北说书、陕北剪纸、安塞腰鼓、延川布堆画、洛川麻绣、安塞农民画、延安面花、洛川皮影,等等。这些不管是口头的、非物质的艺术,还是物质化、手工化的民间艺术,均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广泛的民间群众参与性、实用审美性等特点,也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负载与折射特定的地域文化状态。因此,抓特色的工作应该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第一,了解特定地域的民间艺术家底。这就要做深入而扎实的全方位普查工作,如延川县2004在上海“国际绘画双年展”上提交的“延川万名妇女剪纸档案”,就是一项有益的工作。当然,其前提是组织者必须有对国际、国内社会发展和文化需求相对了解的宏阔视野和较好的民间艺术鉴赏力。若没有这两点,你可能闹脚下踢到宝贝也不拣的笑话。

   第二,加强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政府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投入到民间艺术的采集、挖掘、整理、保护等工作中来。民间艺术是浸透了特定地域文化信息的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保护民间文化,就是给后代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二、创品牌:

   按照《现代汉语字典》的解释,品牌就是产品的牌子,特指著名产品的牌子。这个解释虽然不尽人满意,但是它透露一个基本的信息,品牌是现代市场社会中经营与运作的结果。我们知道,“原生态”本意是指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如果说事物的特色是事物的“原生状态”,更多地展现“原汁原味”的魅力,那么“品牌”更多地包含了人为经营的因素。经营品牌是抓特色的深化,民间艺术只有形成品牌,社会才会承认,才会开绿灯。

   关于创品牌,我以为可以从这样几方面考虑:

   一是充分利用一切传媒手段(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媒方式)加强宣传,让人家了解你的好东西。中国古代有个“三人成虎”的成语,虽然具有贬义性,但是从心理学角度上能给人以启示:密集宣传,让人的记忆深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安塞腰鼓”的品牌,也与各种方式的宣传分不开。这个原来叫“胜利腰鼓”、“革命腰鼓”的“腰鼓”,现在打造成为闻名遐迩的“安塞腰鼓”了。

   二是不断充实内涵。就拿“延安剪纸”来说,1990年代以前,安塞县的剪纸名声比延川大,而现在我感觉延川剪纸名气远大于安塞。这里面原因有多方面的,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即安塞剪纸传达的主要是较为纯粹的“原生态”艺术形态,而延川的剪纸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增强剪纸艺术中黄河文明背景下的文化信息含量,更具有文化性与审美性。

   三是精心包装。“货卖一张皮”,这个皮就是“包装”的概念。现在,陕北的许多民间艺术已经成为符号性的文化载体,产生广泛影响。这首先要感谢从延安走到北京的新中国主流文化对于陕北民间艺术的传播(由“民间”到“广场”,再辐射到全中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用现代文化理念来策划、包装民间文化产品,才能形成真正的品牌。

   三、兴产业;

   在我们这个“后现代社会”中,民间艺术的产业化应该是其加强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快节奏中已经“异化”的都市人群,渴望农业文明背景下的那种闲适与自然的生活理念与生活追求,开始有了更多的“乡村休闲之旅”、“田园之旅”等旅行体验。因此,民间艺术的保护者们应抓住城市人口“返朴归真”的心理期待,在民间艺术的特色性、品牌性、大众娱乐性等方面做一番文章。

   第一,让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融入现代生活,挖掘其中的商机。如甘肃的庆阳“小香包”做成的“大产业”,就是典型的范例。香包是我国民间辟邪趋利、传达吉祥如意寓意的随身携带的小挂件,现在甘肃人把它做成品牌、做成产业,成为百姓获益的致富手段。再如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用新的现代文化的元素来重新定位与包装,形成成功的产品。

   第二,了解市场消费特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来组织标准化策划,设计,原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以及经营等。标准化生产才能形成大规模、低成本,这样才能满足旅游人士对低端民间艺术产品的需求。当然,这里不是说彻底排除纯手工产品,如“凤翔泥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大自然的规律就是“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据说,“庆阳香包”由原来普查时的二百多种现在到了四十多种产品,其它则进入“博物馆”的陈列室了。这种市场的选择也倒正常,不然现在人们还哼唱老祖宗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于陕北民间艺术发展的点滴思考

   第三,搭休闲旅游之车,培育民间艺术产业。休闲产业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旅游休闲业、娱乐休闲业、参观休闲业、健康休闲业等。其主要特征是蕴文化内涵于景物与观光中,体现业余文化和业余体育直接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需求,集观赏、娱乐、休闲、雅兴和学习为一体,在旅游观光休闲活动中发思古之幽情,启智慧之灵感,增强对于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于自我方面发展的信心。延川县搞的“黄河一日漂流活动”,既搭有“黄河民俗风情博物馆”的参观,又搭有“延川剪纸”、“延川布堆画”等的销售。随着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富裕起来的人们有了旅游休闲、娱乐休闲等方面的要求。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不能是简单的圈地为牢式的保护,也不能是束之高阁的“博物馆式”的保护,必须是遵循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抓特色、创品牌、兴产业“三部曲”的发展中主动保护。只有这样,民间艺术才能生存、发展,并产生新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