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护法神农耕经济三纲三畏三讳 |
分类: 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 |
儒教是专制制度的护法神
儒家文化同专制制度都是农耕经济的产物,之所以应运而生,都有生存并得以发展的经济土壤。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采纳,儒学被推到宗教高度,具有历史必然性。孔子是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是忠君卫道的“万世师表”。作为影响中国几千年历史走向的思想家,其学问核心是忠君,是维护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制度,主要内容为三纲说,三讳说和三畏说。
三纲的初始态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孔子为齐景公设计的社会构架。董仲舒归纳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是对孔子初始态社会构架的继承发展。三纲构建了以皇帝为尖端的金字塔等级社会,这是特权者对民众任意盘剥任意侵凌任意驱使任意杀戮的丛林社会。父为子纲是忠君教学的课后作业,家庭彩排,夫为妻纲是对忠君教育的侧翼配合,先奴化妇女,再由奴化的母亲奴化子女,目的还在于忠君。
三讳即“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首先是为尊者讳,尊者之最是皇帝,即为皇帝隐恶遮丑、歌功颂德。为贤者讳是粉饰拔高出一大批忠臣贤士形象让民众顶礼膜拜。为亲者讳也是课后作业,家庭彩排。《公羊春秋》对三讳做了重大修正:“为尊者讳耻(罪恶),为贤者讳过(错),为亲者讳疾(病)。”罪恶、过错与疾病三个程度不同的隐瞒,规定皇帝一切阴暗面都要隐瞒,贤者只隐晦过错,亲者只隐瞒疾病。三讳学说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颂圣文化,谀上文化。浮夸文风虚伪文风阉割了实事求是的民族精神。
三畏是“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天命是教育民众认识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要安贫认命,任劳任怨任人驱使,不得有非分之想,更不得反抗。畏大人即畏惧官吏。忠君内容很具体,要心悦诚服的交纳税费服徭役兵役,为皇帝出钱为皇帝服役为皇帝卖命。皇帝不是直接而是通过各级官吏对民众分级管理,官吏即是皇帝的奴仆又是民众的大人,畏惧是服从的前提,能畏惧就可以任意差遣任意征调,从而达到忠君的目的。圣人之言都是维护专制统治的说教,畏惧是听从接受的前提,是从思想上奴化民众。
儒学即令被抬到宗教地位,依然不能挽救历朝历代的灭亡。从西汉开始,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各级官吏大多是儒学专家,他们对儒学的钻研熟悉和理解,别说是今天学历掺假的官场大员,即令以宣讲儒学名驰中外的文化明星,也不能望其项背,结果又如何?结果是一个个朝廷无一例外的逃不出历史周期律,后朝踏着前朝脚后跟,不断地轮回再轮回,覆亡再覆亡。在每个朝代的危亡时刻,那么多儒学专家组成的官吏体系,谁提出过行之有效的挽救方案?一个都没有。这不是他们无能,是政权病入膏肓无药可治。杜牧感慨秦王朝覆亡之快,在《阿房宫赋》曾说道:“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不鉴之,而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其实,每一个朝代都在哀叹借鉴前朝灭亡的教训,哀叹也是白哀叹,借鉴也是白借鉴,灭亡的命运不可能避免!因为专制制度是不能自疗的病态系统,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原始的罪恶,带有自我毁灭的程序!
今天,农耕经济的主体地位已为商品经济所取代,产生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政治理念,愈来愈成为民众普遍的心理诉求,已为普世所公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平等自由民主法治政治理念的吸纳确认,是对历史发展的顺应,是对历史潮流的引领。一只钟表只能有一个机芯,一个国家只能有一种政治理念。既然普世原则被采纳,儒学那散发着尸臭味的政治理念,理所当然应送进垃圾焚烧炉。
溥仪的下台标志着专制制度的覆灭,作为专制制度的护法神,也应该走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