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石榴裙下讨官到参与叛乱

(2008-03-21 09:30:48)
标签:

文化

官场

谎言

教育

孔子

人文/历史

儒学

文革

杂谈

政治

分类: 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

从石榴裙下讨官到参与叛乱

——从孔子人生轨迹审视儒学(之八)

这次返回卫国后,孔子依然很不得志,郁郁寡欢中,忽然传来了天大喜讯:卫灵公夫人南子(即厘夫人)传话过来,如果孔子想得到国君重用,必须她居间说话。并且表示,她想见他。南子娘家在宋国,据说,与孔子祖上是远房亲戚。这是位风流王后,行为不检点已传得沸沸扬扬,只是丈夫还蒙在鼓里。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孔子是辞谢不了,才不得己去见南子,但终是去了。见面后孔子北面而跪拜,叩过头说道:“我过去没有进宫拜谒您,今天特来答谢了,这是必不可少的礼仪。”

子路是很率直的人,觉得老师平日的言传同今天的行动十分悖忤,脸上露出了强烈的不满。孔子看到后说道:“我要是做的不对,必遭天谴!必遭天谴!”有理说理,何必要急得赌咒发誓!显然,他已不能自圆其说,但又不肯承认通过裙带关系讨官要官的丑恶,只好用这种行径加以掩饰。

应该说,这次见南子收到了效果,不久,卫灵公出宫时候,同夫人南子坐一辆车,让宠幸宦官痈渠参乘,孔子坐了第三辆车子招摇过市。南子是要通过这次活动炫耀她与孔子的关系,同时给了孔子陪君亮相的殊荣。然而在孔子看来,把自己与宦官痈渠放在同一个等级,而不是让自己同卫灵公坐在一起,所以回去之后,愤愤然骂道:“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此条圣人语录,分别记载在《论语·子罕》和《论语·卫灵公》中。这当然是骂卫灵公的,这不仅违背了自己一贯谴责的以下犯上是大逆不道的理论,而且表现了十足的虚伪。原可以不去见南子,如果认为与痈渠同列是人格羞辱,更可以不去。何必在服从之后,违背自己定下的“非礼勿言”的基本原则,竟在背后破口大骂!更何况,把自己当成道德典范、道德化身也有着自提耳朵上天的嫌疑。对此事,孟子倒说得比较客观,认为孔子在卫国是受到特殊礼遇的官员(原文为:孔子“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见《孟子·万章下》)

人心不足蛇吞象。由于对自己的处境不满,由于卫灵公没有填饱自己的官欲,孔子自然滋生了贰心。适逢其时,晋国中牟宰(中牟市市长)佛×准备发动叛变,派人特来召孔子参与。子路阻挡道:“过去,您常教导我们说,‘过于看重自己利益而做坏事者,正派人是不同他们来往的。’佛×在中牟发动叛乱,您却要参加,这又该如何解释?”孔子辩解道:“ 对,我有过这话。但是,你没有听说,坚硬就磨不出光泽吗?白了就染不成黑色吗(我不会同流合污)?吾难道是匏瓜(葫芦)吗(我得当官呀!谁给我官当,我就投靠谁)?哪里只能挂起来而不能当菜炒!”(见《论语·阳货》)这太强词夺理了,如同有的人不甘贫穷而杀人越货如出一辙。

孔子一贯的认识是诸侯不如周室,世卿不如诸侯,大夫不如世卿,陪臣不如大夫。即是说,谁的权势大谁就拥有了真理。佛×是邑宰(陪臣),是晋国世卿范中行氏的家臣,忽然割据中牟发动叛乱,应在孔子强烈的谴责之列。孔子有“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四项基本原则,然而面临利益得失时,他又把那一套理论、原则抛到了九霄云外,只留下一个赤裸裸的、利欲熏心的自我!至于不会同流合污的表白,不过是此地无银的牌子,既是去参与叛乱,又焉能保持清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