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善解童贞讲师信息 |
谈起打孩子的行为,我们很多父母都知道这个行为是不可取的,现在打孩子的行为比前几年少了很多,但是仍然普遍存在。比如逛公园,你能看到大人打孩子的场景;晚上在家,你能听到楼上打孩子的声音;平时妈妈们聊天,也会听到某某因为孩子的学习,打了孩子等等。有一次我问一位大学同学,有没有打过自己的孩子。我的同学马上说,你是不是把问题搞错了,你应该要问我,打孩子打得多不多?
我偶尔会记起,在我3岁的时候,父亲打我的场景。父亲手持一个很大的棒子,使劲打我的后背,他越打我就越大声哭,记忆里没有痛的感觉,只记得有时候被打得全身发麻,最后我就躺在地上哭睡过去了,一觉醒来,周围一个人都没有了,我从地上爬起来,拍干净身上的衣服,这件事情就算结束了。
记得那段时间,我特别想得到父亲的关爱,但是一天到头难得看到父亲。父亲白天总在外面忙农活,印象中只有中午全家聚在一起吃放的时候,我才能好好地见到他一面。在这个时候,我总是没来由地在他面前哭起来。父亲在外面干了一个上午的农活,回到家应该是想好好歇歇,安静地吃顿中饭,结果反而看到我在跟前哭,心烦意乱,操起旁边屋子角落的棒子就打我,直到打到我不再哭为止。
那段时间,我天天哭,相同时间,相同地点,我的哭声全村闻名,村里人干脆把我叫号子。中午一见到在外的姐姐就会问,你们家那个号子今天怎么没有哭了,往往话音没落,我的哭声又传过来了。那个时候我也特别倔,父亲越打我就越要哭,越打我就哭得越大声,估计是希望父亲看到我哭戚戚的脸,能够抱抱我,安慰我一下,可是总也得不到。也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的反复,我意识到自己即使被父亲打死,我也是不可能得到他的关爱的。从此我心里暗暗发誓,以后我不管遇到任何问题,决不再掉一滴眼泪,事实也确实如此。后来直到大学毕业,认识了我的老公,我哭的能力才慢慢恢复。
在孩提时代,父亲打我也只有那么一段时间。父亲也会打姐姐,也不轻易打,只有在他认为这件事情必须制止,才会动手打。比如我的一个姐姐交了一个男朋友,父亲不同意他们交往,再三告诫姐姐,姐姐还是偷偷和这个男孩约会,父亲就在家里暴打了她一顿。若干年过去了,我以为父亲打我的事情早已经过去了,最近一次我的瑜伽老师突然和我说了一段话,“有些成人真的不知道怎么好好说话,他就像一个哑巴,着急,手舞足蹈,叽哩哇啦。这个时候需要一个人来帮他翻译,来帮助他。”我才意识到,瑜伽老师可能从某个方面看到了我心中对父亲的恨意,在帮助我释怀父亲小时候打我这件事情。想想我都这把年纪了,我对父亲打我的事情,心里还是怀有恨意。可见,大人打孩子确实是一件不可取的事情。
很多父母可能会说,我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是为了教育孩子,所以才打的。可是却不知道,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带给孩子一辈子的心理创伤?
有一次,我们一群同事一起聊起,小时候被父母打的经历:
被爸爸打得很惨,最严重的一次是用皮带绑在木床的柱子上打,我终身难忘,我被爸爸打的时候,我妈妈在一旁拖地,任凭我呼救,怎么都那么冷血,这是我至今的印象,至于为什么这样“惨遭毒手”,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但凡我爸爸打我,我就往外跑,后来逃跑都不让了,就把我绑起来打,所以我是绝对拥护不打孩子的。
我青春期那会曾经不下十次的想结束,重新投胎个好人家,有一次差点就跳下去了,我爸妈都没拦着我,根本不信我会跳,就差最后一步,被我姑拉回来的。身体层面的伤早就忘了,心里面的洞一直填不上,所有的伤心、无助、无奈都化成了愤怒、叛逆,直到现在,跟父母无法沟通,虽然我人长大了,但心智就停留在青春期了,跟父母的那道鸿沟至今无法跨越每每听到看到孩子跳楼、跳桥的事件,就很揪心,那些父母难道真要到真的发生了才会去思考是不是自己真的伤害了孩子吗?反正我妈到现在都不觉得她对我有伤害。
上周给一个初二的女生一对一补习,她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给我讲述被爸爸用衣架打,被要求当众下跪,她不下跪,他爸爸朝她的膝盖一脚踢过去,逼她下跪... ...她妈妈骂她贱货,怎么不去死... ...本来我觉得自己小时候被打已经悲催了,没想到现在的00后还有比我更悲惨的... ...我听那个初二孩子讲她的成长经历,我都掉泪了,我不忍心打断她,尽管她妈妈是花钱请我给她补习的,她却占用上课的时间给我讲她的悲惨经历。她们家是开宝马的,做至少两样生意,物质上不缺吃少穿吧,可是这孩子跟我说,我能活到现在,真地太不容易了。我说,是的,你太不容易了。
父母打孩子,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伤害。在孩子的世界里,父母养育自己长大,是父母让自己有了这样的身体,是父母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而如今父母打自己的身体,就是父母后悔给予了自己这样的身体,所以才打自己,去摧残、摧毁自己的身体。父母打孩子,其实际就是在否定孩子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意义,这样的行为严重地破坏了孩子的生存安全感。所以我们会看到孩子因为被父母打骂,跳楼自杀的现象并不少见。现在想想,我的父亲,无论他有何种合情合理的理由,打我就是在否定我的身体,否定我的生命,否定我的存在,这大概就是我一直无法释怀的原因吧。
胡萍老师说,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教法无定,方法各异,但底线是不可以对孩子使用暴力,这会让孩子习得用暴力解决问题,作为教育者,应该清晰这条底线。打孩子,只能够说明父母没有更智慧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只有以大欺小,欺负弱小的孩子来证明自己的教育,这样的逻辑愚蠢至极。在我们的文化里,孩子没有被当成一个人被尊重,所以大人可以随便打自己的孩子,反过来我们却把自己当人看,要求孩子孝敬大人,而且,我们可以正义凛然地说:打孩子咋啦,我自己的想打就打,这是教育我的孩子,关你什么事!很多人把打孩子作为教育方式。
我认为父母用打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是一种杀鸡取卵、非常短视的行为,用破坏孩子生存安全感为代价来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一种绝对不可取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类似的行为有很多。比如有些父母说,虽然孩子青春期了,我还是需要和孩子一起洗澡,因为孩子上初中,学习忙,作业多,而我白天工作也没空闲的时间,所以晚上我和孩子一起洗澡,就可以好好地和孩子交流一下,这样可以培养我们的母子情感。父母惦记和孩子培养情感,用和孩子一起洗澡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却不知这是在以破坏孩子的身体隐私界限感为代价,而得到的亲子情感,这样的亲子情感也是不健康的情感;还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身体长的长的壮实点,就不停地喂孩子吃东西,孩子长到了4、5岁了,父母还在喂,却不知这是在以破坏孩子身体本能的饥饿感、孩子的自主能动性为代价,而进行的养育方式,这也是不可取的。
可能有些父母还会说,我知道不能打孩子,当时实在太生气了,没有控制住自己。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主动在孩子和自己之间划出一条线来,这个线就是界限。这样的界限可以避免父母以爱为名,以教育为名,无止境地打孩子,侵入孩子,破坏孩子,毁了孩子的一生,让孩子一生没有尊严,没有自己。这样的界限划分,可以帮助父母理清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哪些是父母要尽的职责,哪些是孩子必须要自己成长的,自己要承担的。父母主动在自己和孩子之间划出一条界线的好处是,父母站在界线的这边,可以时时提醒自己去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为人父母,我已经尽职了,不能再去打孩子了。毕竟打孩子,让孩子听话地读完了小学,还有初中,读完初中,还有高中,读完高中,还有大学,到了社会还有工作,还有建立家庭,总不能一直在孩子身边打孩子让孩子听话吧。比如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和孩子划出一条界限,我不能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不能因为孩子的成绩不好辱没孩子的尊严。那么我们来设想一下,即使孩子成绩再怎么不好,将来考不上好的大学,拿不到好的文凭,找不到好的工作,但是孩子仍然可以保有尊严地活着,也还一直保有对未知事物学习的兴趣。试问,一个有尊严,又有学习兴趣的孩子,未来又会差到哪里去呢?其实,父母要在任何事情上都要和孩子之间有一条界限,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责任范围,清晰地管控好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未来孩子才会更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