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上周三晚,我到樊登读书会分享善解童贞父母课程,在分享前有幸跟佛山分会田会长与好友一起吃饭,好友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收听樊登老师解读《幸福的方法》一书中,提到一个小插曲,杨振宁先生到中学母校看到门口悬挂着韩愈的经典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对校长说“如果不把这个摘下,我就不进校门了”,校长没有办法只能把它摘下,而杨先生把其中的“学海无涯苦作舟”,修改成“学海无涯乐作舟”,好友虚心地向田会长请教其中的奥妙。
我听着他们的讨论,思绪飘到了自己在善解童贞讲师的学习之路上。我认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先生之治学名言与杨振宁教授所改之诗句中,所说的“苦”与“乐”,应该是学习之路的不同阶段。下面,我以自己半年以来在善解童贞云学院的学习感受,浅谈自己在善解童贞学习之路上的苦与乐。
走出舒适区之苦 VS 体验充实之乐
生而为人,我们有着趋利避害、逃避痛苦和困难的天性,我们会按着惯性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这时候,我们会觉得舒服、放松、稳定、能够掌控、很有安全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舒适区”。在善解童贞云学院的第一次课上,胡萍老师点评作业时曾说过:“不要以为悠闲地喝着咖啡,捧着一本书读,就是读书和学习,就能成长,这是妄想!”经历了半年的云学院学习,我终于明白,在学习善解童贞这件事上,我们探索的是新观念、新理论(这个“新”是相对于自己原来的认知而言的),做的是自己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要走出舒适区去到自己的学习区才能够完成!
一旦走出这个舒适区,我们会感到不舒服、有焦虑、有压力,因为面对的都是我们不懂或者潜意识中抗拒的东西,“同性恋”、“性别认同障碍”、“孩子的爱情”、“性侵害”、“乱伦”……这些概念是什么意思?我们该如何跟家长讲解?怎么向家长传递其中价值观的部分?怎么找到电影赏析的切入点将理论与电影相结合?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我们从理解概念、制作PPT、寻找电影赏析切入点、理顺授课逻辑等方方面面勤奋、严谨、刻苦地去学习,所有这些学习都不可能在舒适区中完成。所以,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走出舒适区之苦,面对放弃惯性生活之苦!
那么,学习仅仅是苦的吗?当然不是!每个月经历的艰苦学习,而后会结出充满智慧的果实,这就是常说的“痛并快乐着”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将闲暇时光(逛淘宝、看电视剧、美容美甲)和负面情绪(焦虑、忧愁)都投入了学习,我没有时间伤春悲秋,没有时间在没有营养的人和事上浪费精力,我感到了无比的充实。每次月底交作业时,我都觉得对自己的付出交试卷,每次我都觉得没有遗憾、感到很满意,因为这是以前的我没有办法做到的,而现在的我完成了,它是此刻的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所以,学习让我遇见了未知的自己,让我快乐,让我持续地前进。
直面无知之苦 VS
迎接成长之乐
首先,我学会了直面自己的无知,对知识存敬畏之心。在英国电影《成长教育》赏析中,我曾分享过:成长是一个人本来偏执或局限性的认知模型、行为模式和价值观被某些冲击性事件打碎,然后,他勇敢地将这些碎片捡起来,结合让自己心碎、痛苦、难过的事件进行重新审视、重新整合与重新建设,形成了更深刻而全面的认知模型、行为模式和价值观,这个过程是变化的、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成长之痛”。在云学院的学习中,我常常要经历这样的“成长之痛”。我曾不理解同性恋者和变性者,觉得没有办法接纳他们,但是通过学习理论知识,观看电影《鲍比的祈祷》、《断背山》、《穿越美国》,我走进了他们的世界,我必须直面往日无知与狭隘的自己,我重新整合自己的认知;我曾不敢触及性侵害这个话题,我观看这类型电影很容易就角色带入,想象受害者就是自己的孩子,我无法自拔地陷入情绪崩溃,但是我必须要面对它、跨越它,反复地看《神秘河》、《聚焦》、《珍爱人生》这些讲述性侵害的电影,最终我克服了许多的心理障碍,完成了《解读乱伦对孩子的伤害及创伤的修复》这个毕业作业,获得了胡萍老师的肯定。我想,这就是正向的成长。
第二,我学会了坦承自己的局限,对他人存谦虚之心。我们在云学院的课堂上,胡萍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常常给我很多的启发,比如,我们讨论如何影响孩子的择偶标准,讨论生而为人的意义,讨论该如何对待孩子走弯路,分享对于爱情的看法,分享自己的初恋经历,分享自己的痛苦遭遇……在这个过程中,我听到了很多不一样的见解,了解到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在讨论中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只有当你接纳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个现实时,我学会了以谦虚、开放的心态去经历、去学习、去收获,实现真正的成长。
心虚之苦 VS 融会之乐
2015年7月,我很顺利地通过了严格的讲师培训,成为了善解童贞讲师,每次授课前,我总是会认认真真地备课,我有把握讲好每节课,但心里总是害怕孩子和家长的提问。即使看过了《善解童贞》系列书籍,总感觉书本中的知识看完就忘了,没有内化到骨子里,家长有些提问,没有回答到位。但是,在云学院,你可以解决这个心虚的问题,通过系统地学习性别发展理论、儿童爱情心理发展、青春期爱情与性、遭受性侵害后心理创伤与修复四个理论板块,不仅把理论部分的基本功学扎实了,还学会了用案例来讲解理论,用理论来解释案例,学会了用让听众能听懂的语言讲透某个知识点,学会了主动思考、查阅资料,学会了用电影来解读专业理论,把道理用电影赏析的方式讲出来……在性教育专业提升上的收获实在太多了。
另外,云学院对于自我成长也很有帮助。以前,我看了很多关于身心灵、婚姻、亲子类的书籍,书里的很多理论或者实践,我也理解与认同,但是,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总是感觉有心无力,不得要领。但通过观看胡萍老师精心挑选的十几部与人格教育相关的片子,我把以往所输入的知识与价值观都进行了梳理和内化,慢慢地认清了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人生有何意义,懂得了哪些是作为人最重要的品质,如何为人处世,领悟了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怎么表达爱与情绪,内心慢慢地简单而强大起来。
回到文章开篇关于“苦与乐”的讨论,我认为,韩愈先生说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的“苦”,指的是学习过程中的刻苦,直面无知和坦承局限的痛苦;而杨振宁先生说的“学海无涯乐作舟”中的“乐”,指的是学习收获之时的成长快乐,以及学习作为内在动机本身的快乐。二者并无错对,只是角度不同罢了。但从顺序上说,必定是先苦后甜,没有经历学习的“苦”,品尝不了学习的“甜”。很感恩能成为第一期善解童贞云学院的学员,让我品尝了学习之路上的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