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的误区之六——“把孩子培养成快乐的清洁工”(2)

(2014-01-05 11:43:47)
标签:

胡萍老师

教育的误区

教育


一些朋友认为我误读了“把孩子培养成快乐的清洁工”这句话,他们说这句话只是一个比喻,我是一个实诚的人,我理解一句话肯定是先从字面表达的含义开始,如果我的文化多一点,我可以理解到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如果我的文化浅一些,我就只能够照着字面来理解。我相信,看到这句话的人,无论文化深浅,肯定都是从字面含义开始理解。


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感觉是说这句话的人在矫情,在矫自己道德的情,把自己的道德抬高到了我们需要仰视的高度,看啊,有一个人要辛辛苦苦地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清洁工,让自己的孩子终身快乐地从事清洁工的职业,这是一个多么高尚的人啊!这个人的境界已经升华到了职业无高低贵贱的层面,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在这个充满着功利的社会里,人们都在追名逐利,而有一个人,在高尚着,这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一个人啊!然而,我们都清楚地知道,说这句话的人,内心深处根本不会把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地培养成清洁工的。如果自己做不到把孩子培养成清洁工,但用这样一句话来表明自己追求的一种教育目标,这说明了什么呢?中国有句古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


如果说“培养快乐的清洁工是一个比喻”,那么,在华德福的教育中,为什么没有“把孩子培养成快乐的科学家” “把孩子培养成快乐的厨师” “把孩子培养成快乐的思想家” “把孩子培养成快乐的建筑师”……这样的口号呢?为什么偏偏是“清洁工”呢?如果说是因为这个社会的职业太多了,列举起来太麻烦,为什么这个口号不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快乐的人”呢?“人”代表着每个不同的个体,有无限的可能性,而清洁工仅仅是一种职业,为什么孩子的职业在幼年就被定格在了“清洁工”呢?还要强制性地让这个清洁工是一个快乐的状态?或许,发明这个口号的人在如梦如幻地想像着,自己的孩子未来做清洁工的时候,他负责清扫的大街两边都住着精灵和天使们,他负责清扫的公厕,进出的也是天使和精灵们,在这样的情景中做清洁工,每天与天使和精灵在一起,那一定是快乐的了。


“把孩子培养成快乐的清洁工”是一种比喻,那么,这句话只能够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这个特定的语境中一定要有对这句话的解剖,才不至于导致包括我在内的人们的误读。然而,当这句话成为某种教育的口号和教育座标来使用,我们需要探究一下做这种教育的人的教育素养了。我们试着来想像一下,如果一所学校挂在门口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快乐的清洁工”,有多少家长会认为这只是一个比喻呢?又有多少家长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思想内涵呢?可能更多的家长看到这句话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反应——假高尚!如果华德福内涵如网友所说 “华德福教育注重头心手的全面发展,激发孩子的潜能,发展孩子与生俱来的特殊品质服务社会”,为什么不用一句能够反应此种内涵的口号来代表华德福教育呢?作为做这类教育的人在使用这句话来比喻教育内涵的时候,是否思考过这句话对家长的误导有多深?与其说别人误读了这句话,还不如说这句话本身就是在故意误导他人。口号与内涵完全背离,这不是此类教育的问题,只能够说明是做这种教育的人出现了问题。


一些父母将“把孩子培养成快乐的清洁工”作为了一种座右铭,在这句话之下,父母可以脱卸对孩子教育的探究与思索,因为做一个“快乐清洁工”的父母是很容易做到的,不用多少付出就能够达成,教育者(此类教育的教师)也不用付出更多努力就能够让父母满意,被定格为“清洁工”的孩子也不用学习多少知识,这是一个最轻松、成本最低廉的教学双赢局面,因为培养一个清洁工是最省事最不费力的活儿!


作为一个做教育的人,说出来的话要让看到这句话的人不误解,这才是负责任的说话,这样说话自己也不会为了去解释而花费力气。如果说出来的话是为了自己在开脱责任,比如,所做的教育或者学校,不能够帮助孩子建构基础的学业,孩子未来面对的是不能够与社会接轨,此时,用一句麻痹父母的口号,让父母心安理得地看着孩子失去学业基础,未来的生存被定格为“清洁工”,这就是别有用心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